重磅消息!全面禁止二育,2025猪价又能大涨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11:29 2

摘要:5月24日,二育圈里可谓是炸开了锅。原来,行业内的“一哥”发出通知,即日起全面暂停开具二次育肥饲养票。不仅如此,那些获准开具屠宰票的猪,也必须被拉到屠宰场,并且要全程接受GSP定位跟踪。与此同时,二育中介也传来消息,其他公司也开始陆续暂停二次育肥业务。这一系列

5月24日,二育圈里可谓是炸开了锅。原来,行业内的“一哥”发出通知,即日起全面暂停开具二次育肥饲养票。不仅如此,那些获准开具屠宰票的猪,也必须被拉到屠宰场,并且要全程接受GSP定位跟踪。与此同时,二育中介也传来消息,其他公司也开始陆续暂停二次育肥业务。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在平静的养猪业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也将对猪价走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当下,短期猪价已经跌到了二次育肥风险相对较低的价位,不少二次育肥者原本已经蠢蠢欲动,打算借此机会入场。然而,随着二次育肥饲养票的全面暂停,若后续没有大量二次育肥资金和人员进场,猪价很可能继续保持偏弱的调整态势。毕竟,二次育肥的入场情况一直是影响猪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猪场原本有二次育肥的计划,如今这一途径被堵死,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选择外购仔猪。这样一来,对持续下跌的仔猪价格将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因为需求端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仔猪价格下跌的压力。

再往后看,当这波大猪释放压力过后,市场供需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大猪价格有可能重新高于标猪价格。对于集团养猪企业来说,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量,也不会大量饲养大肥猪。

倘若这一政策能够长期执行下去,那么在7 - 8月,猪价或许会有不错的表现。这是因为二次育肥标猪经过运输后,很容易出现应激掉秤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猪的体重下降,还会增加猪病传播的风险。从养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二次育肥这种模式确实存在诸多弊端,逐渐退出舞台或许是必然趋势。

二次育肥模式会造成饲料浪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猪在运输过程中因应激反应会出现掉秤现象;另一方面,应激还会导致猪不长肉,这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饲料。

那么,为什么说未来二次育肥没有发展机会了呢?从猪价波动方面来看,今年以及未来的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越来越小。在没有重大疫病的情况下,二次育肥所依赖的低买高卖投机机会也将大幅减少。毕竟,二次育肥的本质就是通过把握猪价波动来获取利润,当波动幅度变小,利润空间自然也会被压缩。

养猪业如今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大集团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都在精打细算。在市场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它们会选择合理压栏增重,以提高猪的出栏体重,从而增加收入。而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想要购买优质的二育猪,就必须出更高的价格。这样一来,高价二育猪的成本增加,进一步挤压了二次育肥的生存空间。

此外,随着跨省调运政策的日益严格,合适的二次育肥猪源变得越来越难找。二次育肥通常需要一定规模和品质的猪源,而严格的调运政策限制了猪源的流通,使得二次育肥者在选择猪源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成本损耗的角度分析,200来斤的标猪经过一次长距离运输,会因为应激掉秤,再加上运费和中介费等损耗费用,每头猪的成本高达100元。在微利时代,这样的效益浪费是任何一个养猪从业者都无法承受的。二次育肥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毫无竞争力可言。

可以预见的是,二次育肥大军将逐渐退出舞台。这对于自繁自养的散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去养大猪,不用担心二次育肥者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大猪价格也有可能长期高于集团标猪价格,散户们有望通过养大猪获得更稳定的收益。养猪业的格局,或许将因此迎来新的变化。

来源:扬翔股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