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资质,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这一决定引发广泛争议。据财联社报道,比利时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23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可能因此无法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她刚完成第
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资质,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这一决定引发广泛争议。据财联社报道,比利时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23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可能因此无法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她刚完成第一年学业,比利时王室发言人范多恩表示:“我们正在调查情况,未来几日或几周影响将逐渐明朗。”王室通讯主管贝尔特补充:“目前正研判该问题,将会解决此事。未来几天和几周可能有更多进展。”
这一政策源于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哈佛需在72小时内提交包括学生纪律记录、校园抗议活动视频及过去五年学生不当行为记录等敏感数据。哈佛拒绝配合,导致其SEVP资质被取消,国际学生需转学或面临失去在美合法身份的风险。这不仅影响像伊丽莎白公主这样的高调人物,还波及哈佛20%的中国籍国际学生及其他国家的学生。
网络图片
这一政策是特朗普政府延续的限制性移民和教育政策的一部分。此前,2021年针对中国学生的签证限制已引发争议。如今,哈佛作为全球顶尖学府,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此举可能重创其学术使命和经济模式(国际学生学费是重要收入来源)。更广义地,这可能导致国际学生流向英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等国家,削弱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对伊丽莎白公主而言,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个人学业,还涉及比利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作为未来比利时首位女王,她选择公共政策专业是为了更好地准备治理角色。学业中断可能迫使她转学至其他国家(如英国的牛津或法国的巴黎政治学院),这不仅影响她的学术规划,还可能削弱比利时在全球舞台的软实力。
这一政策短视且后果严重。国际学生为美国带来学术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哈佛作为全球学术中心,失去国际学生将损害其创新能力和国际声誉。要求提交敏感学生数据的做法引发隐私担忧,且72小时的最后通牒几乎不给协商余地,显得更像是对哈佛等“自由派”高校的政治报复,而非基于国家安全。
对伊丽莎白公主而言,这一事件是个人的学术挑战,也是比利时王室的外交难题。王室谨慎的回应显示出他们不愿公开批评美国,而是选择通过外交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这种克制是明智的,但也反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对高知名度人物的特殊压力。相比之下,普通国际学生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处境,缺乏王室这样的资源来应对。
更广泛地看,这一政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法律挑战:哈佛已提起诉讼,若法院认定政策违法,禁令可能被推翻或延缓。外交压力:作为北约盟友,比利时可能通过非公开渠道推动解决方案,其他国家也可能施压。学生流失:若禁令持续,国际学生可能转向其他国家,改变全球学术流动格局。政策扩展:政府已暗示可能针对更多大学,这将进一步削弱美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特朗普政府将此政策包装为合规和安全问题,但其政治动机显而易见。哈佛因其进步立场和学生抗议活动成为靶子。数据要求的不透明和政策的突兀性表明,这更多是权力展示,而非实际安全需要。国际学生的困境——如伊丽莎白公主可能面临的学业中断——被边缘化。比利时王室的低调回应避免了冲突升级,但其他国家的沉默可能表明全球学术流动正受到寒蝉效应。
这一禁令损害美国学术声誉和软实力,对伊丽莎白公主这样的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她的王室背景可能为她提供转学或外交解决方案的选项,但普通学生则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未来几周,法律诉讼、外交谈判或政策调整可能改变局势。这事件提醒我们,地缘政治决定如何迅速波及个人生活和全球学术体系。比利时王室的冷静应对值得肯定,但更广泛的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教育不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美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资格##哈佛国际禁招令波及比利时公主#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