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成了机器人的“赛博舞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5 10:52 2

摘要:在本届文博会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以多元姿态成为“顶流”。它们或挥毫泼墨,或弹琴下棋,甚至与观众“斗嘴卖萌”,用硬核科技演绎文化创意的新可能。

如果要问本届文博会的特色和亮点?

现场直击:“文艺机器人”大秀才艺

在本届文博会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以多元姿态成为“顶流”。它们或挥毫泼墨,或弹琴下棋,甚至与观众“斗嘴卖萌”,用硬核科技演绎文化创意的新可能。

2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广东展团的人形机器人优雅地坐在古筝前弹奏《沧海一声笑》,现代科技和古风相结合,观众们纷纷表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很震撼。”

机器人弹古筝

除了弹古筝,弹钢琴也手到擒来。由浙江大学研发的机器人弹起《梁祝》,灵活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一曲优美的旋律流淌而出,引得观众们驻足欣赏,掌声不断。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在自动识别乐谱、学习之后,它的机械臂和灵巧手可以根据指令输出任务,达到人类演奏钢琴6级的水平,“现在的机器人只能实行指令操作,未来机器人可以实现和人类音乐家一样的艺术演绎能力和艺术创作灵感。”

更具传统韵味的一幕出现在广东群宇互动科技的展区——AI英歌舞机器人以精准的复杂舞步和团队协作,焕发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通过远程语音操控,它们不仅能完成高难度动作,还能与观众实时互动,将民俗艺术推向“赛博舞台”。

潮汕机器人英哥舞团队受到市民特别关注

书法同样不在话下,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新疆三力智造的机器人以“最硬核艺术家”身份登场,书写1.5毫米微楷、绘制水墨竹画,用算法重现东方美学的笔锋与意境。

这场科技盛宴中,机器人的“才艺”不止于表演。安诺咖啡机器人将用户的大头贴转化为拉花图案,两分钟内递上一杯“可饮用的艺术”;EX机器人“李白”和“杜甫”现场向观众发起对诗挑战,让外国朋友也赞不绝口。这些创新展示不仅刷新了观众对机器人的认知,更预示着文化表达形式的无限延展。

“中国的技术真是太厉害了!前沿科技已经充分融入了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一位巴基斯坦观众感慨地说。

展商视角:

AI赋能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机器人矩阵强势抢滩本届文博会,令“文化+科技”分量越来越重。机器人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还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意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

“本届文博会上,机器人对传统文化的演绎已突破单纯的模仿,展现出深度学习与艺术再创作的能力。”元萝卜AI工作人员表示,机器人有着独特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为文化创作打开新视野。

在绘画方面,从文艺复兴大师到现代各种流派,机器人能学习不同风格的画作,提供构图和色彩建议。在音乐创作领域,机器人能快速生成基础的旋律框架,音乐制作人可以就这些框架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此外,机器人的互动娱乐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一些文博场所,人们能见到会画画、弹钢琴、作曲、写文章的机器人,其学习范围几乎媲美人类,水平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科技与文化结合,提供了独特的互动体验,增加了场馆的吸引力和流量。

机器人写书法

“人形机器人在文娱展演和展厅讲解中越来越受欢迎。”大连EX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刘小姐告诉记者,这两个应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商业进展最快的两个领域。今年以来,该公司的机器人每天都有展演的任务,无论是机器人的销售、租赁,还是定制订单,都在快速增长。

未来展望

文化生态面临深刻变革

当机器人从展台走向产业深处,其带来的不仅是效率革新,更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深度重构。

在创作端,机器人正成为文化表达的“新主体”。文博会上,机器人书法与AI旅拍终端让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碰撞出新火花;双城时尚周上,“夸父”机器人穿上苗族服饰“走秀”,还能迎宾、导览、讲解。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通过‘大脑革命’实现从表演到实用的跨越,未来或可独立完成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创意工作。”

在消费端,机器人重新定义文化体验。在广州的热雪奇迹滑雪场内,机器人踏着滑雪板,在雪地中灵活穿梭;雁荡山景区,文质彬彬的机器人与游客主动挥手问候,录制趣味短视频。

“没想到现在机器人和AI已经能深入到大家的文化旅游体验里,带来了很多新乐趣。”香港游客梁先生说。

文旅产业中,表演与互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正经历着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在传统的文化表演形式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融入,不仅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数字华夏人形机器人夏澜备受瞩目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文博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等,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专家认为,机器人进入文旅业既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文化和旅游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民幸福指数的领域,其核心在于服务人。推广机器人是为了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感知和旅游体验,让科技发展成果能够广泛惠及大众。

“当前,文创行业同样需要人工智能的参与,我们希望用好科技手段,为艺术生产拓宽渠道、拓展空间。”不少参展商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随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机器人将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文创产业的共创者,也将带来智能时代新的文创范式和无限可能。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