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个新功能,比红包还香?

B站影视 2024-12-27 09:01 1

摘要:日前,微信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微信用户不仅能买东西,还能以类似“红包”的形式赠送给自己的微信好友。虽然还在“灰度测试”阶段,却引得一众网友纷纷尝试。

日前,微信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微信用户不仅能买东西,还能以类似“红包”的形式赠送给自己的微信好友。虽然还在“灰度测试”阶段,却引得一众网友纷纷尝试。

那么,这股社交电商的新潮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业态变迁?社交平台搞电商的魔力又在哪里?它的未来又将如何书写?本期庖丁解news特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他曾任中山大学广州直播电商研究院院长,与我们一起揭开社交电商的“神秘面纱”。

电商发展的业态变迁

张志安指出,电商的发展经历了显著的业态变迁。

最初,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将线下生意电子化,实现了商务的电子化转换,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逐渐从网站向APP移动化发展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电商的内容化。这些平台会用流量分配机制鼓励乃至“要求”产品内容通过图片、文字以及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更深入的介绍,从而丰富了用户的购物体验。这一阶段的发展推动了电商的移动化和内容化并进。

紧接着,内容的电商化成为新的趋势。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有趣、好玩的内容,还逐渐涉足电商领域,实现了内容平台到电商的转化。直播电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业态,通过在内容中嵌入直播,将内容平台电商化,通过短视频的引流转向电商业务。

然而,电商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当前,以微信小店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化成为新的发展阶段。其实在抖音等直播电商兴起前,社交电商已初露锋芒。大约始于2013-2014年微信广泛普及之时,以微商形式在朋友圈推广商品为起点,依赖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成本,向好友及陌生人推销。

所以说,社交电商化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随着微信支付系统的成熟,从微信红包到微信好礼,微信小店送礼功能充分利用微信生态,使得支付与电商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强化社交电商转化与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

何为社交电商化?

社交电商化就是在社交的场景中嵌入电商的业态,它跟此前电商业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利用熟人之间的社会资本进行电商转化。”张志安解释说。

这种转化方式具有情感在先的特点,通过送礼、问候等社交行为,将人际信任关系转化为对产品的信赖关系

图源:界面新闻

虽然电商主播通过个人IP和日常生活视频等方式增加了曝光度,但总体上公众对其仍然保持一定的陌生感,销售转化更多依赖于产品驱动。

社交电商则通过熟人之间的直接互动,降低了信任门槛,放大了情感增量,使得电子商务或社交场景中的营销更容易启动

社交电商化的优势在于其链路短、效率高。过去,大众传媒作为中介,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到某个产品后,再经过人际传播的推荐,最终决定是否购买,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两步走。

而现在,社交电商将熟人的推荐和产品的介绍整合在一起,通过社交平台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一步完成。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熟人的推荐来了解和购买产品,链路缩短,效率提高。

此外,某种程度上,社交电商还具有信任成本低的特点。由于是基于熟人之间的信任和推荐,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产品,从而降低了信任成本。

同时,转发的触发效率也非常高,可以通过朋友圈、私信、群聊等方式快速分享和推荐产品。

在张志安看来,社交场景植入电商可以更加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社交作为人的刚需,使得“社交+电商”的模式尤为便捷且高效。

社交电商化怎样更好“出圈”?

张志安强调,在社交电商中,产品的真实性和品牌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送给别人的产品是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品牌,或者是一个质量不可靠的产品,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疑虑或者不满,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因此,对于社交电商来说,一开始商城的产品门槛和质量审核需有明确的保障。除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高以外,最好还要有一定的品牌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另外,从销售策略的角度来看,先从快消品开始,价格不高、有趣好玩,可以培养用户的高频使用习惯。当用户习惯了在社交电商中购买和赠送快消品后,再逐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引入更贵重的商品,这样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借用消费场景也很重要。特别是在诸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特殊时间点,触发社交场景中的问候和祝福,便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时机。

微信好礼功能虽好,但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灰色交易、隐形消费及人情负担等风险。这些风险可通过加强平台生态治理来有效防范。

社交平台搞电商,平台扩张的必由之路?

张志安认为,各大平台都会对注意力的争夺作出反应。

他表示,社交平台加入电商大军,是平台扩张的必由之路。因为平台的功能拓展、边界拓展,并且走向进一步的基础设施化,是所有平台的“梦想”。

只有平台延伸到各种功能,用户对它才有更强的依赖,延伸到各种场景,它才会实现权限的覆盖,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才有持续的流量,而这种持续的流量背后才会有用户持续的注意力。

“越基础设施化的平台企业,越需要平衡商业性和公共性的关系”,张志安说,“这也对我们国家平台治理理念,在坚持发展实用主义基础上的谦抑包容、务实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庖丁解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