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术中出血的控制和规范化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之一,术中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控制不及时,会造成机体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甚至被动地改变手术方式。这不仅会增加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
术中出血的控制和规范化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之一,术中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控制不及时,会造成机体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甚至被动地改变手术方式。这不仅会增加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
凝血酶是临床常用的局部止血药之一,是一种专一性很强的丝氨酸蛋白类水解酶1,其直接作用于凝血途径的最后阶段,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达到止血目的,对凝血也有积极调节作用2-4。凝血酶主要分为人源凝血酶和动物来源凝血酶。早在1939年,Seegers等人就已使用分离出的人凝血酶治疗肝脏出血等555。90年代以后,国内从猪血中提取出凝血酶应用于临床,凝血酶也在越来越多的出血性疾病治疗和外科止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凝血酶类药物仍存在不足之处。牛凝血酶虽然经过严格程序制备和纯化,但不可避免会发生潜在的牛病原体污染,存在感染风险6。约20%患者应用牛凝血酶止血后会产生抗药抗体,与内源性凝血酶和其他凝血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可损害多达30%患者的正常病理生理凝血反应6。因为牛凝血酶已被证明在人接触后会诱导免疫反应,所以FDA特别对牛凝血酶黑框警告。人凝血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免疫原性问题6,并对献血者筛查多种血源传染病(如HIV、肝炎等),血浆制剂也经过热处理和无菌过滤,但不能确保完全不含血源性病原体6。同时,人凝血酶来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手术需求6。
重组人凝血酶是近年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生产的凝血酶。研究表明,重组人凝血酶对经外科常规止血后依然渗血的肝脏创面6min内的止血率较安慰剂组分别为71.6%和44.0%( P8。在脊柱手术、肝脏切除术、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类型手术中,10 min内止血率在重组人凝血酶组和牛凝血酶组之间是相当的(重组人凝血酶组为95.4%,牛凝血酶组为95.1%)9。此外,重组人凝血酶还具有纯度高、低免疫原性、易量产的特点6,10。
总的来说,凝血酶类产品作为临床常用的局部止血药之一,种类繁多,但以往动物源凝血酶及人凝血酶产品存在局限性,重组人凝血酶一定程度弥补了这些不足,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刘霞, 等. 食品与药品. 2013;15(6):381-384.
2. Al-Amer OM. 2022 Apr 1;33(3):145-148.
3.《病理生理学》人卫第9版教材.
4.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2018). 中华医学杂志. 2018;98(7):483-495.
5.赖翼,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09;15(3):142-144.
6. Croxtall JD, et al. BioDrugs. 2009;23(5):333-8.
7. Lomax C. Patient Saf Surg. 2009;3(1):21.
8. 严盛,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23;13(42):3416-3423.
9. Chapman WC, et al. J Am Coll Surg. 2007;205(2):256-65.
10. Bishop PD, et al. Semin Thromb Hemost. 2006;32 Suppl 1:86-97.
来源:普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