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球金融风险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地缘政治冲突、债务危机、经贸摩擦、气候变化等因素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报告指出,全球60%的经济体面临债务风险上升。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强监管到
作者:张翔(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全球金融风险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地缘政治冲突、债务危机、经贸摩擦、气候变化等因素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报告指出,全球60%的经济体面临债务风险上升。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强监管到推动国际合作,形成了多样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欧元区国家在欧债危机期间成立的欧洲稳定机制有效维护了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
全球金融风险影响下的欧洲稳定机制产生。全球金融风险是指可能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危机,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全球金融风险具有五个显著特征:高度互联性使得一个国家的风险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复杂性增加了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难度;不可预测性使得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难以预料;政策影响(如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可以迅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心理因素则使得投资者情绪和预期显著影响市场波动。
2010年至2012年间,欧债危机严重影响了欧元区多个国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应运而生,为遭受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成为遏制欧债危机蔓延不可或缺的防火墙。2012年10月,永久性的欧洲稳定机制取代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并在应对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冲击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洲稳定机制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在应对全球金融风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逆周期调控、防范系统性风险、改善贷款标准等。欧洲稳定机制旨在识别和管理系统性风险,鼓励成员国建立统一框架,增强对金融市场波动的抵御能力。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包括对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全面监测,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识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该框架要求制定缓解措施,包括提高资本要求、限制贷款增长或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等政策。这些措施旨在增强金融机构的韧性,确保其在经济下行时依然能够维持正常运作。
完善金融安全网。完善金融安全网主要通过风险缓冲与稳定、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防控全球金融风险。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家提供了数百亿欧元的贷款,帮助这些国家在短期内满足其财政需求,防止了债务违约。这些举措增强了市场对受援国的信心,降低了融资成本,稳定了金融市场,防止了恐慌性抛售。同时,援助附带了严格的改革条件,促进了受援国进行必要的经济和财政结构调整,提高了治理水平和财政可持续性。
推动跨境监管合作。推动跨境监管合作是有效防控全球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欧洲稳定机制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和工作组,促进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成员国可以交流各自的监管经验和风险评估,确保各国在应对措施上的一致性。此外,欧洲稳定机制支持建立跨国统一的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的可能性。例如,推动金融机构遵循共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流动性标准,确保它们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创新科技监管工具。目前,人工智能(AI)方兴未艾,创新科技监管工具不仅能提高监管效率,还能促进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欧洲稳定机制推动建立监管科技(RegTech)平台,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简化报告流程,降低合规成本,使金融机构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和核心业务中。同时,欧洲稳定机制还关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为交易记录和合规审查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不仅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也增强了市场的信任度。
欧洲稳定机制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启示。从单一到协同,构建多层次治理框架。欧洲稳定机制防控全球金融风险的实践表明,传统以单一国家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系统性风险。各国在完善国内监管框架的同时,需定期评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识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标准的统一。多层次的治理机制应超越临时性危机应对,转向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模式,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和联合行动,形成风险防控的全球合力。
从被动到主动,强化风险防控的前瞻性。欧洲稳定机制提供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范式。当前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求各国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监测和应对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监管机构通过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机制,可以实时分析金融市场的动态,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这包括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预测可能的风险事件。监管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流程,可以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反应,减轻其影响。主动防控还需要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政府、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应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分享信息和经验,形成合力。
从孤立到融合,推动监管标准的国际化。欧洲稳定机制积极与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国际监管框架制定,促进监管技术标准趋同。国际化的监管标准能够提升全球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融合标准化的监管要求使得投资者和消费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推动监管标准的国际化,各国可以建立起一致的监管框架,减少套利空间,从而有效降低风险的跨境传播。各国应鼓励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从而增强金融系统的韧性。
从效率到公平,实现全球治理的包容性。传统的金融治理往往侧重效率,忽视了公平性,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不稳定。欧洲稳定机制兼顾了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差异,维护了欧元区的团结。因此,全球金融治理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金融体系和风险承受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决策机制,确保各国声音得到重视,有助于形成更加平衡的政策。加强国际合作,提升透明度和问责制,能够增强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各国应共同制定包容性政策,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公平,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