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师德师风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立根铸魂育桃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5 09:24 2

摘要:大家好!清晨走过教学楼,看到年轻教师伏在案头批改作业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送我的那本《陶行知教育文集》。三十多年过去,书页已泛黄,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箴言仍在耳畔回响。在教育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师

《立根铸魂育桃李》

-----校长在师德师风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清晨走过教学楼,看到年轻教师伏在案头批改作业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送我的那本《陶行知教育文集》。三十多年过去,书页已泛黄,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箴言仍在耳畔回响。在教育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师德究竟是什么?它不应是墙上的标语,而应是课堂上的轻声细语;不应是文件里的条款,而应是家访路上的风雨兼程。今天,我想以本校二十年师德建设实践为样本,和大家聊聊如何让师德从概念变成行动,从要求变成自觉。

一、锚定精神坐标:在价值引领中明晰师德方向

(一)从师道传统到时代新解:师德的三重突破

"师者,人之模范也。" 汉代杨雄的这句话,道破了师德的本质。但在数字化时代,师德有了新的内涵。我校在实践中实现了三重突破:

一是破除 "抽象化" 误区。把师德拆解为 18 项具体行为:比如 "批改作业时不遗漏任何一个错误批注"、"与家长沟通时先倾听再表达"、"面对学生冲突时先共情再处理"。去年入职的小李老师,起初对 "师德" 概念模糊,直到在《师德行为手册》中看到 "课间主动与学生聊天" 的条目,才明白师德就藏在这些小事里。

二是突破 "阶段性" 局限。建立 "新苗 - 骨干 - 名师 - 导师" 四阶培养链。退休的王老师至今记得,入职时师父每周听她三节课,帮她打磨教学细节;成为骨干后,她又带着年轻教师做家访,这种传承让师德有了时间的厚度。

三是扭转 "约束性" 偏见。通过 "师德故事会" 活动,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张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自闭症孩子,她每天课间陪他玩积木,坚持了一学期,孩子终于主动叫了她一声 "张妈妈"。这样的故事让教师们明白,师德不是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二)"四有" 标准的校本化实践:从理念到行动

我们将 "四有" 好老师标准转化为 "三维目标体系":

在理想信念维度,设立 "师德讲堂",每月邀请老教师讲述教育初心。82 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每次都会带当年的教案本,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让年轻教师眼眶发红。我们还组织教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 "生活即教育" 的标语前,物理组王老师有感而发:"教惯性定律时,不仅要讲公式,更要讲科学家的责任。"

在道德情操维度,开展 "最美课堂瞬间" 征集。数学组陈老师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有个学生总在数学课上折纸,陈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让他用折纸讲解几何图形,后来这个学生成了班里的 "几何小讲师"。陈老师说:"师德有时就是多一点耐心,多一种方法。"

在扎实学识维度,建立 "师徒结对 + 课题研究" 机制。语文组的 "整本书阅读" 课题,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共读《红楼梦》,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手把手传授。年轻教师小王说:"师父不仅教我怎么讲林黛玉进贾府,更教我怎么让学生爱上古典文学。"

在仁爱之心维度,推行 "学生成长档案" 制度。英语组刘老师的档案里,每个学生都有 "闪光点记录":小李的发音标准,小张的作文有创意,小陈的课堂笔记最工整。刘老师说:"师德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

二、构建培养体系:在分层培育中助力师德成长

(一)新教师:系好第一粒扣子

对入职三年内的教师,我们开展 "青蓝工程"。化学组的 "师徒契约" 很有特色:师父每周要听徒弟两节课,徒弟要帮师父批改一次作业。去年入职的小吴老师记得,第一次上实验课紧张得手发抖,师父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想想你为什么当老师。" 这句话让他平静下来。现在小吴老师也成了师父,他说:"师德传承就是这样,从一张纸条开始。"

(二)骨干教师:成为中流砥柱

对五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设立 "师德创新项目"。班主任李老师的 "班级议事会" 项目很有成效: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处理班级事务。有次两个学生吵架,议事会讨论后决定:两人一起照顾班级绿植一周。李老师说:"师德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而是相信学生的力量。"

(三)资深教师:做好精神传承

对教龄十五年以上的教师,成立 "师德导师团"。退休返聘的周老师每周三下午都会坐在 "周老师谈心室",年轻教师遇到困惑就来聊聊。英语组小郑老师曾为学生成绩焦虑,周老师递给她一本旧书 ——1985 年的《英语教学法》,里面夹着一张纸条:"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这句话让小郑老师豁然开朗。

三、创新实践载体:在日常教育中浸润师德

(一)课堂教学:师德的主阵地

我们提出 "每节课都是师德课" 的理念。历史组张老师在讲 "五四运动" 时,不仅讲历史事件,还让学生讨论 "当代青年的责任"。有个学生说:"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爱国不是口号,是做好身边的小事。" 这样的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自然融合。

(二)家校共育:师德的试金石

开展 "百家访" 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五次。班主任刘老师的家访日记里记着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学生总穿旧衣服,刘老师家访时才知道,孩子父亲生病,母亲打零工。后来刘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做手工义卖,帮这个家庭渡过难关。刘老师说:"家访让我明白,师德不仅在课堂,更在生活的细节里。"

(三)社会实践:师德的拓展场

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物理组王老师带学生给社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有位老人拉着王老师的手说:"你比我孙子还有耐心。" 王老师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明白,师德就是对人的尊重,不分年龄,不分职业。"

四、完善评价机制:在科学评价中引领师德发展

好消息!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材料汇编》(2025版)新鲜出炉!汇编内容丰富、新颖独特、体系完整,完全符合当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实际,具有鲜明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材料汇编》(2025版)汇集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汇报、案例、制度、考核、承诺、讲稿、培训等学校师德建设方面的所有工作材料,说是史上最全面的学校师德建设材料也不为过!材料都是2025更新版!全部都是word电子版!易于编辑,直接可用!

《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材料汇编》(2025版)包括12项196篇高质量材料,分别为:

需要的朋友直接私信!

“师德建设工作方案”38篇

“师德建设工作计划”05篇

“师德建设工作总结”14篇

“师德建设工作汇报”06篇

“师德建设经典案例”08篇

“师德建设工作制度”42篇

“师德工作评价考核”11篇

“师德建设工作承诺”23篇

“师德建设工作讲稿”24篇

“师德大讲堂讲稿”07篇

“规范教师网络言行”08篇

“师德建设学习材料”10篇

《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材料汇编》(2025版)汇编材料一部分是“原创”,另一部分是“精选”。材料已经按目录整理排版完毕,填上学校的名称就是成形的材料,插入工作照片就能成为美篇、PPT或手册。汇编中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它具有以下五个优势:

第一、新颖独特、新鲜出炉。

第二、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第三、易于编辑,直接可用。

第四、符合实际,适于操作。

第五、一朝拥有,从此无忧。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