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省际合作展湖北展区,古朴而悠扬的编钟声中,舞者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她们翻袖如卷云,腾跃如玉兔,表现了楚国宫廷乐舞的绚丽多彩,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和拍照。
从科技感十足的互动大屏到时下备受追捧的潮玩文创,从千年文物“数字重生”到非遗技艺绽放魅力,丝博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次跨越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文化IP”塑造文旅新生态
在省际合作展湖北展区,古朴而悠扬的编钟声中,舞者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她们翻袖如卷云,腾跃如玉兔,表现了楚国宫廷乐舞的绚丽多彩,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和拍照。
“曾侯乙编钟是我们湖北随州的文化IP,编钟乐舞为我们引来大量流量。”湖北展区工作人员来翀说,“我们这次参加丝博会,共展示了4个景点。恩施大峡谷和神农架景区离陕西很近,随州大洪山和襄阳古隆中这两个景区所在的城市是武西高铁的沿线城市。2026年武西高铁开通之后,两省间旅游就更方便了。”
在汉中展区,棕色大熊猫人偶“七仔大侠”憨态可掬,《秦岭喵仔》舞配上推介佛坪的视频,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关注佛坪展台。此外,熊猫玩偶、熊猫团扇、冰箱贴等品种多样的熊猫元素文创产品也销售火爆。
“棕色大熊猫‘七仔’是我们佛坪的‘明星’。本届丝博会上,我们以‘熊猫IP+生态+产业’的模式,通过文旅推介、节目展演、特色产品展示等形式,全面宣传推介丰富优质的佛坪文旅资源。”佛坪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吴亚琦说。
据了解,本届丝博会精选了诸多优质文旅项目,通过路演、签约等形式,搭建起资源对接的桥梁。陕西深耕文旅领域,全面推动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提质增效,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激活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文化+科技”打造演艺新标杆
在文旅消费展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真人NPC穿着唐装,与游客沉浸式互动,重现盛唐长安的市井烟火,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打卡点之一。
本届丝博会,特色的民俗文娱演出及旅游演艺项目展示层出不穷。随着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催生越来越多的文化新场景。
陕文投集团携《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等亮相,科技和创意让历史变得生动可感;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以“从黑胶到云端”为主线,通过数字编年史影像墙与智能推荐引擎,呈现音像产业技术迭代与版权保护创新成果。这些带有前沿科技元素的展品展现了“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文化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展区,男蟒、女帔、相貂、凤冠、学士巾等秦腔戏曲服饰被放在显眼的地方。在秦腔唱声中,参观者对秦腔艺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弋长江说,“近几年,我们通过‘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将秦腔推向年轻观众,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此外,我们不断更新剧目,运用声光电、投影等手段提升舞美效果,将新元素融入传统内容,让秦腔‘时髦’起来。”
“秦腔是梆子戏的鼻祖,流传于西北五省,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参加丝博会,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秦腔。”弋长江说。
“老手艺+新创意”让非遗绽放魅力
5月21日,在文旅消费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正在认真地雕刻皮影,周边摆放着装裱好的《八仙·张果老》《八仙·蓝采和》以及耳环、书签等皮影作品。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制作一套皮影需要36道工艺。”汪天稳指着一幅作品说,“这两年,通过与百达翡丽、爱马仕、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品牌深度合作,皮影这一本土艺术更加国际化。你看,这是我和腾讯合作的皮影作品,是一个QQ企鹅的形象,很受年轻人欢迎。”
“皮影起初为皮影戏服务,后来为动画片服务,再后来被博物馆、美术馆珍藏,如今又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绽放魅力。”汪天稳说,“版权授权与文创产品开发为华县皮影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了乡村振兴。非遗成为能带回家的生活美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新赛道。”
丝博会上,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非遗手作体验等互动项目以“可触、可感、可参与”的形式,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距离。徐州面塑、安塞腰鼓、澄城刺绣、羌族刺绣、古法焦墨绘画等非遗展演吸引了许多人围观。在省际合作展湖北展区,制茶大师现场展示恩施玉露制作中最重要的工序——整形上光,这一技艺于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展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坝漆漆器等工艺品,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围观。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破局,从文化传承到消费升级,丝博会以一场“传统与现代共舞、文化与科技共生”的盛宴,诠释了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三秦大地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书写着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