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家训9则,收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5 07:09 2

摘要:和风吹来从南方,吹拂酸枣小树心。小树柔软随风晃,母亲辛苦养儿忙。

《诗经·邶风·凯风》

【原文】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和风吹来从南方,吹拂酸枣小树心。小树柔软随风晃,母亲辛苦养儿忙。

和风吹来从南方,吹拂酸枣粗柴薪。母亲明智又善良,我辈没有贤人样。

哪儿有眼寒泉水?就在浚城地层下。母亲养育七个儿,儿子却让母劳苦。

黄雀婉转在歌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七个儿,无人能慰母心肠。

1、余尧衢母许氏家训

【原文】

或时不任举火,罄家所有,营办一餐,

而先世藏书厨谨守而勤护之,

曰:“家世读书,所以贻留子孙在此。锲而不舍,幸有获也。不可自我损先人之藏。”

【译文】

有时穷得连生火做饭的能力都没有,(却)拿出家中所有的财物,设法置办一餐饭食,

而对先世遗留的藏书柜却小心守护、勤于照料,

说:“家中世代读书,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就在这里了。只要坚持不懈(地读书),终究会有收获。不能在我这里损毁先人的藏书。”

【原文】

盖自赠公之卒,颠顿憔悴,极人世之至艰,有不可以终日。……

尧衢年益长,忧患相乘。

【译文】

自从赠公去世后,(家中)困顿憔悴,陷入了人世间最艰难的境地,几乎无法维持生计……

尧衢年龄渐长,忧患接连不断。

【原文】

太宜人闻,辄慰止之曰:“通塞,遇也。忻戚,心也。何为以所遇累心?吾惟不以自累,以有今日。回思十馀年前事,宁可一日生耶?”

【译文】

太宜人听说后,就安慰他说:“命运的通达与阻塞,是际遇问题。欢欣与悲戚,是心态问题。为何要让遭遇来拖累心境?我只因不被外物拖累,才得以活到今日。回想十多年前的事情,难道能捱过一天吗?”

【原文】

夫天畀所厚于人,与人所以承天,各视其所容之量。

一有拂意焉而戚戚以悲,一有适意而跃跃以喜,

此其量不足以有容也。

———《郭嵩焘诗文集》

【译文】

上天给予人的福分厚薄,与人承接上天福分的方式,都看各自所能包容的气量。

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忧伤悲戚,一旦遇到顺心的事就欢跃欣喜,

这是气量不足以包容事物的表现。

2、李鸿章母李氏家训

【原文】

太夫人为合肥处士腾霄公女,年十九来归我府君。

事舅姑婉顺笃敬,爨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饬备。

生六男二女,尺布寸缕,拮据经营。

或以食指繁多为虑,太夫人曰:“吾教诸子女发愤读书,皆巍巍有立,岂忧贫哉?”

【译文】

太夫人是合肥处士腾霄公的女儿,十九岁嫁入我家府君门下。

她侍奉公婆温婉恭顺、笃诚恭敬,做饭必定亲力亲为,照顾长辈必定恭谨周到,接待宾客和祭祀的礼仪,总是多方整饬完备。

生育了六男二女,家中尺布寸缕,都靠她辛苦操持经营。

有人因家中人口众多而担忧,太夫人说:“我教导子女发愤读书,使他们都能卓然自立,哪里需要担忧贫困呢?”

【原文】

迨遭时多难,鸿章等出从军旅,涕泣拜别,

太夫人训以“致身报国,勿为儿女子态。”

儿辈每迁一官,太夫人无甚喜之色,时时以盈满为诫。

有过辄诘责,无少贷。同治初元以后,伯兄瀚章与鸿章……

【译文】

等到遭遇时局多难,鸿章等人外出投身军旅,哭着拜别时,

太夫人训诫说:“要献身报国,不要做出小儿女的情态。”

儿辈每当升迁官职,太夫人没有特别喜悦的神色,反而时时以盈满招损为诫。

如有过错就责问训斥,没有丝毫宽贷。同治初年以后,伯兄瀚章与鸿章……

【原文】

禄养渐丰,太夫人仍率其家以俭,不改居贫常度。

人有急难,则倾囊济助之。

———《李鸿章全集》

【译文】

俸禄渐丰,太夫人仍带领家人保持俭朴,不改居贫时的日常节度。他人有急难,就倾囊相助。

3、汪辉祖母王氏徐氏家训

【原文】

辉祖既冠,补诸生,佐州县,治刑名。

王氏戒之曰:“汝父为吏典县狱,尝言‘生人惨苦无过’。

囹圄中偶扑一人,辄数日不怡,曰:

‘彼得无自恚,戕其生乎?,汝佐人,其无忘此意。”

【译文】

汪辉祖成年后,补为诸生,辅佐州县官员处理刑名事务。

祖母王氏告诫他说:“你父亲曾担任吏员,掌管县中刑狱,曾说‘生人之中最惨苦的莫过于此’。

他偶尔杖责一人,就会数日心情不畅,

说:‘那人该不会因此心怀怨愤,自残生命吧?’你辅佐他人,切勿忘记这份心意。”

【原文】

辉祖自外归,必问不入人死罪否?不破荡人家产否?

对曰:“无。”则欢然。

终日或言法不免,王氏与徐氏相视泫然曰:“吾闻刑名家多获阴谴,儿能无惧乎?”

【译文】

汪辉祖从外面回来,王氏必定询问他是否判处人死刑、是否使人倾家荡产。

若回答“没有”,她便面露喜色。

有一天,汪辉祖说按法律不免(处罚),王氏与徐氏相视流泪,说:“我听说刑名之家多遭阴谴,我儿能不心存戒惧吗?”

【原文】

其岁廪所入,必句稽其数曰:“儿无以贫故,受非分钱,不长吾子孙也。”

王氏性方严,行止有节度,虽遭诟侮,未尝厉声色,尤不喜谈人过。

【译文】

她每年对家中收入必定查核数目,说:“我儿不可因贫困而收受不义之财,否则不利于子孙长远。”

王氏性格端方严正,举止有度,即便遭人诟骂侮辱,也未曾声色严厉,尤其不喜谈论他人过失。

【原文】

辉祖或偶及之,必戒曰:“汝能不尔便佳,此何与汝事,自模他徙。”

晚益窘,复来依辉祖,王氏遇以恩礼终其身。

【译文】

汪辉祖偶尔提及,她必定告诫:“你能不这样做便好,此事与你何干,不要自找麻烦。”

晚年家境更加窘迫,她又来投奔汪辉祖,汪辉祖始终以恩礼侍奉王氏直至其去世。

【原文】

徐氏居常布衣操作,方岁饥,日织布一匹易三斗粟,病瘧不休。……辉祖请易之,曰:“此汝父所予,不可易也。”及有疾,辉祖进人参,啜之而已。

【译文】

徐氏平日穿着布衣,亲自劳作。当年饥荒时,她每日织布一匹,换三斗粟米,即便疟疾缠身也不停歇。汪辉祖请求更换(布匹),她说:“这是你父亲留下的,不可更换。”

【原文】

病亟,训辉祖曰:“深刻者不祥,毋以刑名败先德,存好心,行好事,吾无憾矣。”———《碑传集》

【译文】

后来病重,她训诫汪辉祖说:“待人苛刻严厉者不吉祥,切勿因刑名之事败坏祖先德行,存好心,行好事,我便无遗憾了。”

4、敬姜家训

【原文】

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

【译文】

我听先姑说过:“君子能够吃苦耐劳,后世才能有继业之人。”

【原文】

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

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译文】

鲁国恐怕要灭亡了吧!让你担任官职,你却没听说过治国的道理吗?

坐下,我告诉你。

从前圣王安置百姓,选择贫瘠的土地让他们居住,使百姓劳作并合理使用民力,所以能长久统治天下。

【原文】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译文】

百姓劳苦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善心;

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行,忘记善行就会产生恶心。

沃土上的百姓不成材,是因为安逸;

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无不向往道义,是因为劳苦。

因此,天子在初一穿五彩礼服朝拜太阳,与三公、九卿共同识别土地的收益。

【原文】

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译文】

中午考察政务,与百官处理政事,师尹、众官、牧、相宣布政教,安排民事;

十五穿三彩礼服祭祀月亮,与太史、司载恭敬观察天象;

日落之后监察九御,让她们洁净地供奉禘祭、郊祭的谷物,然后才安寝。

【原文】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译文】

诸侯早晨处理天子赋予的职责,白天考察本国政务,傍晚省察法典刑狱,夜晚警告百官,使他们不敢过度逸乐,然后才安寝。

卿大夫早晨考察自己的职责,白天讲习各种政务,傍晚整理经办的事务,夜晚治理家族事务,然后才安寝。

【原文】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译文】

士人早晨接受学业,白天讲习研讨,傍晚复习巩固,夜晚反省过错有无遗憾,然后才安寝。自平民以下,天亮劳作,天黑休息,没有一天懈怠。

【原文】

王后亲织玄,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

【译文】

王后亲自编织王冠的黑色系带,公侯夫人还要加织冠冕的绳子和帽带,卿的妻子制作大带,命妇缝制祭服,列士的妻子还要制作朝服,自庶士以下,妻子都为丈夫制作衣服。

春社占卜农事,冬祭献上功绩,男女都效力建功,有过失就会受到责罚,这是古代的制度。

【原文】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

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国语·鲁语》

【译文】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是先王的训导。

从上到下,谁敢放纵心思、懈怠劳力?

如今我们寡德,你又处于下位,朝夕处理事务,尚且担心忘记祖先的功业;

何况懈怠懒惰,又怎能避免责罚!

我希望你早晚提醒自己:

‘一定不要荒废祖先的事业。’

你如今却说:‘为什么不图自身安逸?’

以这种态度承担君主的官职,我担心穆伯的后代会断绝啊!”

5、田稷母家训

【原文】

吾闻士修身洁己,不为苟得。

竭情尽实,不为诈行。

非义之念,不萌于心。

非礼之利,不入于家。

故言行若一,而情貌相副。

【译文】

我听说士人应当修养身心、洁身自好,不做不正当的事以获取利益;

竭尽真诚、言行一致,不做欺诈的行为。

不合道义的念头,不萌生在心中;

不合礼制的利益,不纳入家中。

所以言行一致,情感与仪表相符。

【原文】

今君设官以待子,厚禄以养子,

而子若是,去忠远矣。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

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女学》

【译文】

如今君主设置官职来任用你,用优厚的俸禄来供养你,

而你却这样做,远离忠诚了。

不合道义的财物,不是我的财物;

不忠诚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

6、孟母家训

【原文】

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智,

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女学》

【译文】

你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这正在织的布。

君子通过学习树立名声,通过询问增长智慧,

因此居家能安宁,行动能远离祸害。

如今荒废学业,这样就不免沦为奴仆,也无法远离祸患了。

7、鲍昱祖母桓氏家训

【原文】

先姑有言: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吾焉敢忘乎!

———《后汉书·烈女传》

【译文】

先姑曾说:

“生存时不忘记危亡,安定时不忘记危机。” 我怎敢忘记呢!

8、邓皇后家训

【原文】

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

【译文】

我之所以招纳各位学子,将他们安置在学官,实在是因为当今承接百代王政的弊端,时俗浅薄,巧诈虚伪滋生,《五经》衰落残缺,若不加以教化引导,世风将更加衰微。

【原文】

《传》不云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

【译文】

《传》不是说过吗:“整天吃饱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样的人很难有所成就啊!”

如今末世的贵戚和食禄之家,穿暖衣、吃美食,乘坚车、驱良马,却面对墙壁不学无术,不辨善恶,这正是灾祸败亡的根源啊。

【原文】

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薄,反之忠孝。

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

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

———《后汉书·皇后纪》

【译文】

永平年间,四姓小侯都被责令入学,正是用来矫正世俗、激励薄俗,回归忠孝之道。

先公既因武功而名垂青史,又用文德来教化子孙,所以子孙能约束自身,不触犯法律。

如果儿孙们对上能继承祖先的美好功业,对下能牢记诏书的本意,那就足够了。大家要努力啊!

9、王先谦母鲍氏家训

【原文】

生事艰难,惟是为亟。太夫人无几微怨怼之色,且时以乐天知命宽尉府君。

府君尝叹曰:“愿汝他日先我没,我得为一文祭汝,以章汝德也!”

【译文】

生活艰难,这是最紧迫的事。太夫人没有丝毫怨怼的神色,还时常以乐天知命的道理宽慰府君。

府君曾感叹说:“希望你日后比我先去世,我得以写一篇文章祭奠你,来彰显你的德行!”

【原文】

后太夫人每语儿妇辈云:“吾当时诚不意全活至今,然以汝父专精于学,虽饿死无怨。男子贵固穷,但闺阁内不知礼义,或相摧谪,则心分扰不能自力。此关于家道废兴甚大,汝曹志之。”……

【译文】

后来太夫人常对儿媳们说:“我当时实在没想到能活到现在,但因为你父亲一心专注于学问,即便饿死也毫无怨言。男子贵在能固守穷困,但如果家中女眷不知礼义,相互指责,就会内心烦乱而不能自立。这对家道兴衰影响极大,你们要牢记在心。”

【原文】

遇困乏者振贷无少吝,每戒不孝云:“人当无时作有时看,有时替无时想。”

至自奉则务崇节俭,逮老无玩好之需,金玉之饰。

或强奉之,旋即屏置。

【译文】

遇到穷困匮乏的人,太夫人总是毫不吝惜地赈济借贷,还常常告诫不孝之子说:“人应当在困顿时当作宽裕时看待,在宽裕时要想到困顿时的处境。”

至于她自己的生活,则务必崇尚节俭,到老都没有把玩珍奇的嗜好,也不佩戴金玉饰品。

有人强行送给她,她很快就搁置一旁。

【原文】

家人劝以戏具为乐,太夫人曰:“吾但愿家庭整严,内外辑和,男勤女奋,即是至乐。他非所愿也。”

【译文】

家人劝她用娱乐器具消遣,太夫人说:“我只希望家庭整肃严谨,内外和睦,男子勤奋,女子奋发,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其他并非我所期望的。”

【原文】

细务必亲,终日勤劳。

恒言:“吾非好劳,性实习此。且妇人不能作苦,福可长享耶?”

顾语儿妇辈曰:“汝祖母之教乃如是,吾家相传家规,当世世谨守之。”

【译文】

琐事她必定亲自操持,终日勤劳。

她常说:“我并非喜好劳作,而是习性熟悉于此。况且妇人不能吃苦耐劳,福气能长久享受吗?”

她回头对儿媳们说:“你们祖母的教诲就是如此,我家世代相传的家规,应当世世严守。”

【原文】

故弥留之前夕,不孝泣禀太夫人前云:“脱有不讳,儿必恪守家规,一如母生存时谨身安分,以继先府君未竟之志,不使吾母含恨九泉。”

———《葵园四种》

【译文】

因此,在弥留之际的前一晚,不孝之子哭着在太夫人床前禀告说:“如果有不幸,孩儿必定恪守家规,如同母亲在世时那样谨守自身、安守本分,以继承先府君未完成的志向,不让母亲在九泉之下含恨。

来源:厚德益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