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第一功臣的陨落:长孙无忌为何被亲外甥送上绝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5 07:09 2

摘要: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死死抓住长孙无忌的手。

这位凌烟阁功臣之首、当朝国舅,曾策划玄武门之变,扶持李治上位,被太宗称为“当代霍光”。

可谁能想到,短短十年后,这位权倾天下的国舅爷,竟被亲外甥唐高宗李治流放至死,家族几乎灭门。

从托孤重臣到“谋反逆贼”,长孙无忌的命运急转直下,背后不仅是后宫换皇后的争斗,更藏着关陇贵族与寒门新贵的生死较量,以及皇权与相权的终极对决。

长孙无忌的权势,在唐高宗李治登基后达到顶峰。

他身兼太尉、中书令,管着官员任免的吏部,朝堂上遍布他的门生故旧。

永徽年间,民间甚至流传“政出无忌”的说法——皇帝批奏折前都得先问问舅舅的意见。

李治每次遇到难题,总要亲自跑到长孙府上请教,逢年过节的赏赐更是堆满院子,连无忌的庶子都封了五品官。

但表面的和谐下藏着致命危机。

李治二十岁登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哪能甘心当个傀儡皇帝?

史书记载,有次讨论边疆战事,长孙无忌当着百官的面打断皇帝发言,自己滔滔不绝说了半个时辰。

李治脸色发青却不敢发作,只能攥紧拳头强颜欢笑。这种憋屈日子过久了,任谁都会生出逆反心理。

武则天入宫成了打破僵局的关键。

这个出身木材商家庭的才人,不仅把李治迷得神魂颠倒,更看透了皇帝想摆脱舅舅掌控的心思。

她私下对宫女说过:“陛下头顶压着座大山,不搬开这座山,咱们都得活在山影里。

这话传到李治耳朵里,彻底点燃了他心底的火苗。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友谊始于少年时代。

大业九年,15岁的长孙无忌在洛阳街头,偶遇大他一岁的李世民,两个将门之后一见如故。

李家太原起兵时,长孙无忌二话不说带着全家投奔,成了秦王府头号谋士。

玄武门之变前夜,太子李建成设下鸿门宴要毒杀李世民,是长孙无忌踹开房门,把醉倒的秦王扛回府,连夜召集尉迟恭、房玄龄策划反击。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对这位老兄弟的信任无人能及。

贞观元年让他执掌吏部,官员升迁全凭他一句话;

贞观十一年把修订《唐律疏议》的重任交给他,这部法典后来成了中华法系的基石。

最要命的是插手皇位传承:

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长孙无忌力排众议推举晋王李治,还设计陷害太宗看好的吴王李恪,硬是把外甥扶上储君之位。

这些功劳让长孙无忌产生错觉,以为新皇帝还会像太宗那样依赖自己。

永徽初年,李治确实表现得像个乖学生,三天两头往舅舅家跑,连给儿子取名都要请教。

可皇帝终究是皇帝,当年李世民能杀兄逼父上位,李治骨子里流的同样是铁血皇族的血。

永徽五年秋天,李治带着武则天和十车金银珠宝来到长孙府。

酒过三巡,皇帝假装闲聊:“皇后多年无子,舅舅觉得该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夹起块鲈鱼肉,慢悠悠说:“江南新贡的鱼倒是鲜美。

直接把话题岔开。这不是装傻,而是关陇贵族对寒门势力的本能排斥。

自西魏以来,关陇军事集团通过联姻和军功垄断朝堂。

长孙家七代人出了三位皇后、五位驸马,族中女子不是嫁给皇子就是嫁给重臣。

而武则天父亲是个木材商人,靠着资助李渊起兵才混了个虚职,在贵族眼里就是个暴发户。

要是让这种寒门女子当皇后,许敬宗、李义府这些庶族官员必定得势,关陇集团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长孙无忌的强硬态度激化了矛盾。

褚遂良在朝堂上撞柱子死谏,血溅玉阶;韩瑗、来济等老臣跪在宫门外三天三夜。

可另一边,被长孙无忌打压多年的寒门官僚,抓住机会反扑。

李义府因为得罪无忌要被贬官,连夜写奏折支持武氏封后,第二天就被提拔为中书侍郎。

许敬宗更是在酒宴上公开嚷嚷:“老农民多收十石麦子都想换老婆,何况是皇帝?

这话传遍长安,成了街头巷尾的笑谈。

显庆四年春天,一桩贪污案成了导火索。

洛阳小官李奉节,举报太子洗马韦季方结党营私,审着审着竟扯出长孙无忌“谋反”。

主审官许敬宗是武则天心腹,他照着当年长孙无忌陷害李恪的套路,严刑拷打证人,伪造书信,硬是把普通贪腐案,办成“国舅爷要造反”的惊天大案。

李治的反应很有意思。

先是抱着奏折痛哭:“我家怎么出这种丑事?”接着闭门三日不见朝臣,最后下诏让许敬宗全权处理。

四月,长孙无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七月,酷吏袁公瑜奉命逼他自缢;三个儿子流放岭南,族弟长孙铨被乱棍打死。

关陇集团遭到血洗——韩瑗死在流放路上,来济被叛军砍头,褚遂良死后还被挖坟砸碑。

最讽刺的是定罪理由。

李治翻出十五年前的旧账:“当年荆王元景、吴王李恪谋反,舅舅说皇亲犯法更要严惩。如今轮到自己,总该明白朕的难处吧?

这话撕开了权力游戏的真面目:当年长孙无忌用法律铲除政敌时,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长孙无忌的悲剧充满黑色幽默。

他耗尽心血维护李唐江山,最后却被李家人灭门;

他主持制定《唐律疏议》,自己却死于法外阴谋;

他亲手把外甥扶上皇位,反被这个外甥送上黄泉路。

这种荒诞结局,正是古代权臣逃不脱的魔咒。

问题根源出在唐朝初年的权力结构。

三省六部制下宰相权力太大,李世民在位时还能靠个人威望镇住场子,到李治这儿就压不住了。

当年太宗特许长孙无忌带刀上殿,本是好意,却让臣权凌驾皇权之上。

等到武则天这朵“恶之花”出现,新旧势力冲突再也捂不住了。

更有意思的是,上元元年李治突然下诏给舅舅平反,允许灵柩陪葬昭陵。

这种反复无常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政治需要——此时武则天势力已成,皇帝需要借给旧臣平反来制衡新贵。

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显庆大狱不仅灭了长孙家,更敲响了关陇贵族的丧钟。

此后二十年,许敬宗把持朝政,李义府卖官鬻爵,武则天趁机安插亲信。

麟德元年,李治想废后时发现,禁军统领是武家远亲,宰相班子全是武氏党羽,连贴身太监都成了眼线。

弘道元年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废中宗、囚睿宗,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唯一女皇帝。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

长孙无忌拼死阻止的“武氏祸水”,反而推动了科举改革,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

他维护的关陇集团土崩瓦解,他反对的女人却开创了新时代。

站在千年后的角度看,这场血腥的权力游戏,不过是历史车轮转向时溅起的血花。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2. 《新唐书·后妃列传》

3. 《资治通鉴·唐纪》

4. 董亭君《唐代“长孙无忌案”的政治博弈》(《中国史研究》2015)

5. 黄永年《武则天本传》(中华书局,2011)

来源:静静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