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云南)近日发布,这份由权威教育评价机构「CNUR」编制的榜单,再次呈现了云南省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云南大学以全国第70位的成绩蝉联榜首,其深厚的文史底蕴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昆明理工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省第二,全国排名较去年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云南)近日发布,这份由权威教育评价机构「CNUR」编制的榜单,再次呈现了云南省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云南大学以全国第70位的成绩蝉联榜首,其深厚的文史底蕴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昆明理工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省第二,全国排名较去年提升3位至105名。
值得关注的是,大理大学首次跻身省内前十强,以综合类院校身份位居第9;而楚雄师范学院在师范类院校中表现亮眼,位列全省第17位,较2020年排名跃升超50个位次。
作为省属重点高校的昆明理工大学,其"新工科"建设战略成效显著。该校依托云南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构建起从地质勘探到材料深加工的完整学科链,冶金工程学科连续五年进入ESI全球前1%。
近年来新增的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中科曙光共建的智能计算实验室已产出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与云南铜业、云锡控股等龙头企业建立15个产业研究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3%,其中34%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大学,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的地方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医疗团队助力其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国际认证。
学校构建的"苍洱医学论坛"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学术品牌,药学专业毕业生在缅甸、老挝等国医疗机构任职比例达22%。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南诏文化研究院推出的《白族医药典籍数字化工程》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彰显出综合类院校的多元发展格局。
楚雄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标杆,其"乡村教育家培养计划"开创基础教育新模式。通过"3+1"定向培养机制(3年理论学习+1年乡村实践),已为彝族自治州输送了2600余名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学校建设的"滇中生物多样性STEM教育中心",将哀牢山生态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的14门自然科学校本课程被全省87所中学采用。在教师教育创新方面,虚拟教研室系统覆盖全州132个教学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纵观整个榜单,昆明高校集群优势明显,前8强均位于省会城市。云南师范大学(第3)的基础教育研究、云南财经大学(第4)的沿边金融智库、昆明医科大学(第5)的跨境传染病防治平台各具特色。地州院校中,红河学院(第16)的国门大学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550+)的产教融合模式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份榜单揭示出云南高等教育"一超多强"格局的深化演变。头部高校持续强化学科优势,地方院校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应用型高校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