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位电影放映员——原新疆军区文化工作站副站长董仲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4 23:06 2

摘要:自电影诞生以来,他第一次把银幕挂在了平均海拔 4000 多米的喜马拉雅山麓。他为新疆第一次放映电影时,当时的老百姓不敢从发电机线旁走过,老百姓认为电影上的人和物都在电线里,怕踩坏了。

自电影诞生以来,他第一次把银幕挂在了平均海拔 4000 多米的喜马拉雅山麓。他为新疆第一次放映电影时,当时的老百姓不敢从发电机线旁走过,老百姓认为电影上的人和物都在电线里,怕踩坏了。

1957年4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军区选派赴北京参加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昆仑山下的阿里地区,一场由新疆第一个放映员播放的第一场电影纪录片《抗美援朝》正在放映。

"嗖……噇……嗖…”当一发发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叫声从扬声器传出,银幕上出现炮弹爆炸后弹片乱飞的战斗场面时,电影银幕前的老百姓惊恐万状,骑着马四处逃散,放映场地一片混乱过了一会儿,骑着马跑出很远的牧民老百姓看到放电影的地方不像打仗,又陆续地回来继续看电影。

在此之前,当地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听说过电影,更没见过电影。这场电影也是新疆第一个放映员董仲寅1954年作为“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的成员,前往阿里地区慰问驻守解放军和当地群众的一场电影。

这位新疆的第一位电影放映员,就是原新疆军区文化工作站副站长董仲寅。

1950年8月,中央电影局在南京市举办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电影放映员训练班,董仲寅和新疆军区从部队选拔的其他12名同志一起前往南京培训。

1954年5月,他作为“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的成员,带着一套苏式35放映机、750 瓦水冷式单缸发电机和《钢铁战士)、(翠岗红旗》、《抗美援朝2》、苏联电影《大马戏团》、《义犬救主》等影片前往阿里地区慰问驻守解放军官兵和当地老百姓。

1954年5月4日,慰问团一行十几人从乌鲁木齐乘飞机到喀什,再换乘汽车到桑珠。从桑珠开始汽车派不上用场了,所有的物资由骆驼和毛驴驮着,每人还配发了一匹马,开始了进藏的旅程。

近千峰骆驼驮着阿里部队的给养,慰问团的帐篷、锅灶和主副食品,还有骆驼在途中吃的饲料行进在进藏的路上。

进藏翻越的第一个达坂是昆仑山海拔5200 米的桑珠达坂,强烈的高山反应使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头疼脑涨。人有高山反应,牲畜也有高山反应,有的骆驼走着走着一头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再烈性的马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也变的老实了。

董仲寅不仅自己要跟着部队艰难行军,还要操心四峰驮着放映机的骆驼。

经过 28 天艰难的行军,慰问团到达班公湖畔,这里海拔降到了4000 多米,氧气相对多了。

在班公湖边有个小村庄叫善和,住着十几户藏民,慰问团为他们放映了一场电影。在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度,电影发电机也有高山反应。

因缺氧,达不到功率要求,为使电影发电机能正常发出电来,董仲寅拆掉了发电机上的空气滤清器,想办法提高了发电机的转速,终于使电影在阿里地区成功上映。慰问团不仅给驻军放映电影,也给当地的喇嘛和老百姓放映电影,在整个阿里地区放映电影近70场。

1981 年,董仲寅离休。回到干休所后,他在干休所又放了几年电影,1995年因眼疾再没放过电影。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电影放映工作者,他像一粒种子,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为部队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养了600多名新疆电影放映员。

来源:千海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