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一生铸就的铁血帝国,为何敌不过一个宦官的“三步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4 23:01 2

摘要:公元前 210 年冬天的时候,秦始皇在巡游的半道上就病逝了。这秦始皇,那可是相当厉害,横扫六国,还自称功劳比三皇五帝都大呢。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大帝国,在自己刚咽气没几年就彻底完蛋了。

公元前 210 年冬天的时候,秦始皇在巡游的半道上就病逝了。这秦始皇,那可是相当厉害,横扫六国,还自称功劳比三皇五帝都大呢。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大帝国,在自己刚咽气没几年就彻底完蛋了。

更可笑的是,把这帝国弄垮的不是六国那些遗留下来的百万雄兵,而是他自己亲手提拔的一个宦官赵高。这个赵高,秦始皇以前还觉得他挺勤快、挺可靠的。他就用了三步,就把大秦给推进了深渊,而且每一步都正好踩在秦始皇生前留下的要命的漏洞上。

秦始皇临死前,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写了个遗诏,让长子扶苏 “与丧会咸阳”。就这短短五个字,到现在都是个大谜团,他到底是想把皇位传给扶苏呢,还是就单纯让扶苏回来主持葬礼呢?其实这答案现在也不重要了,为啥呢?因为赵高心里明白得很,扶苏要是当上皇帝,肯定会重用蒙恬兄弟,可赵高跟蒙氏有仇,那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

于是呢,在沙丘就发生了一场惊天大阴谋。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把遗诏里的 “扶苏” 改成了 “胡亥”,还拿 “不忠不孝” 的罪名逼扶苏自杀。扶苏这个大家都寄予厚望的仁德的大儿子,接到假诏书后居然都没反抗,就含着眼泪在长城脚下自刎了。

蒙恬当时还劝他呢,说:“陛下在外面巡游,太子都还没立呢,怎么会突然就赐死你呢?” 可扶苏就只说了句:“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秦始皇在这事儿上就犯了个大错,他一直没明确扶苏的太子身份。他以为把大儿子派到边疆去锻炼,还让他手握三十万大军是对他的保护,哪知道这反而让扶苏处在一种 “名不正言不顺” 的尴尬境地。而胡亥呢,被赵高教成了一个听赵高话的 “法家傀儡”。

胡亥当上皇帝后,赵高杀人的刀就没停过。他先借着秦二世的手把蒙恬、蒙毅兄弟给杀了,又设计陷害丞相李斯。李斯可是帮秦始皇统一文字、推行郡县制的大能人,最后却被腰斩在集市上,全家三族都被杀光了。朝堂上那是一片血腥,十二个皇子被公开处死,十个公主被石碾活活碾死,就连秦始皇的那些嫔妃也都逃不过殉葬的命运。

秦始皇以为靠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就能让帝国永远存在,却忽视了人心向背。当扶苏因劝谏“焚书坑儒”被贬边疆时,他已亲手掐灭了帝国最后一丝仁政的可能。而赵高,就是利用法家 “绝对服从” 的教条,把胡亥驯化成了只听自己话的傀儡。

章邯,这位秦末最后的名将,本可成为帝国的救星。他率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连破起义军,甚至斩杀陈胜、击溃项梁。然而,当他在巨鹿与项羽对峙时,赵高却拒绝为前线输送粮草,更派人追杀回朝求援的使者司马欣。绝望的章邯最终含泪投降,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临行前,这位铁血将军悲叹:“有功亦诛,无功亦诛!”赵高用权谋算计忠良,却不知这一降,彻底斩断了大秦的气数。

秦始皇生前将精锐兵力分散于边疆,导致中原空虚;他迷信“中央集权”,却未给地方留下应变余地。当起义烽火燃遍全国时,岭南的三十万秦军因粮草断绝只能固守,眼睁睁看着咸阳陷落。

而赵高,这个被秦始皇视为“工具”的宦官,步步直指秦始皇制度设计的软肋:过度依赖个人权威,忽视权力交接;迷信严刑酷法,漠视人性温度;追求疆域扩张,透支帝国根基。

当秦始皇在骊山陵墓中沉睡时,他或许还在幻想大秦“传之万世”,却不知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早已在帝国的血肉中溃烂。

来源:小影解说u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