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娄山关云雾缭绕,一个挺拔的身影正在纪念碑前调试讲解设备。他手中的小红旗在晨风中轻扬,胸前的导游证在朝阳下闪闪发光。“各位朋友,此刻我们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战场……”清朗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山间回荡,这位00后导游名叫韩洪城,是遵义职业
清晨的娄山关云雾缭绕,一个挺拔的身影正在纪念碑前调试讲解设备。他手中的小红旗在晨风中轻扬,胸前的导游证在朝阳下闪闪发光。“各位朋友,此刻我们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战场……”清朗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山间回荡,这位00后导游名叫韩洪城,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更是一位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革命后代。
红色血脉铸就职业信仰
“在湄潭县茅坪镇烈士陵园葬着我的曾祖父,他是在解放湄潭剿匪时牺牲的,我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从小就立志,要传承曾祖父的遗志。”正是这份家族传承,让韩洪城对红色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
2019年,他进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后,如饥似渴地研读红色史料,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记得有次为了考证一个历史细节,他连续一周泡在档案馆,连管理员都认识这个‘较真’的年轻人。”班主任周忆说。
扎实的专业学习让韩洪城很快脱颖而出。在校期间,他不仅以优异成绩考取全国中级导游证、中级茶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更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三等奖、第十一届全国红色旅游创意团队赛西南赛区一等奖……每一张奖状背后,都是他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
创新演绎让历史“活”起来
“传统的红色讲解容易陷入说教,我们要让历史有温度、有细节。”韩洪城创新开发的“沉浸式红色叙事”讲解模式,已经成为遵义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他设计的“五个一”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摸着红军用过的粗瓷碗,闻着当年药铺的中药材,走着微缩版浮桥模型,唱着改编的《赤水河纤夫曲》,最后在电子留言墙上写下“新长征誓言”。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感叹:“这样的讲解让人身临其境,孩子们都听得入迷了。”
疫情期间,韩洪城把阵地转向新媒体。他运营的“贵州导游洪城”短视频账号,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红色文化;《娄山关的星空》用延时摄影展现战地今昔对比,《寻找小红卫生员》通过实地探访还原历史细节……他的目前账号粉丝已超3000,多条视频播放量破10万+。
薪火相传培育新生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培养更多红色文化传播者。”作为国家金牌导游贵州联合工作室(遵义站)培训部负责人,韩洪城制定了系统的“三维成长计划”。
在专业维度,他开发《红色讲解十二讲》课程,首创“理论+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在服务维度,他建立“五心服务”标准,设计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在传承维度,他在多所院校设立“红色讲解员孵化站”。截至目前,已培养出23名优秀徒弟,其中6人晋升国家中级导游。
“韩老师的培训既严格又生动。”正在实习的学妹说,“他要求我们每个历史事件都要找到三个以上佐证材料,讲解时要‘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再出发
2025年,韩洪城启动了“三个一工程”:开发一套红色研学课程体系,设计一条“心学+长征”文化线路,组建一个跨省导游联盟。目前,“重走长征路”研学课程已接待学生团队2000余人次,联合12个长征途经地打造的“红色文旅走廊”也初见成效。
“导游不仅是讲解员,更应该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夜幕降临,遵义会议会址前,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韩洪城仔细整理着讲解资料。灯光下,他胸前的党员徽章和“文化精讲师”徽章交相辉映。这位年轻的红色旅游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永远燃烧,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着属于“遵职”学子的精彩篇章。
特约通讯员 姚其凤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