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与“做客”:语言的迷雾与规范的探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21:04 2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的载体。然而,语言的使用并非总是清晰明确的,有时会陷入迷雾之中。最近,浙江文旅厅长陈广胜给小学生回信写“作客”被质疑用词不当,引发了关于“作客”与“做客”的热烈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语言规范的问题,还触及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传承。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的载体。然而,语言的使用并非总是清晰明确的,有时会陷入迷雾之中。最近,浙江文旅厅长陈广胜给小学生回信写“作客”被质疑用词不当,引发了关于“作客”与“做客”的热烈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语言规范的问题,还触及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传承。那么,“作客”与“做客”到底该如何区分?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有着怎样的含义?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试图在语言的迷雾中探寻规范的路径。

在探讨“作客”与“做客”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权威词典对这两个词的释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作客”的释义是“寄居在别处”,而对“做客”的释义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从这个释义来看,“作客”与“做客”似乎有着明确的区分。然而,当我们查阅其他词典时,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只收录了“作客”词条,释义为“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拜访”。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同样没有“做客”词条,对“作客”的释义是“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访问并作亲友家的客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则明确“作客”有两种词义:一是“到亲友家拜访”,二是“寄居异地”。同时,在“做客”词条中说明“见‘作客’①”。

这些不同的释义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权威词典之间会对同一个词的释义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意味着“作客”与“做客”在实际使用中的界限并不像《现代汉语词典》所界定的那样清晰?

语言的使用不仅受到词典的规范,还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情节,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许多文学名著中,“作客”一词屡见不鲜,这些用例为我们理解“作客”与“做客”的区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巴金在《随想录》中多次使用“作客”一词,如“最近有几位法国汉学家到我家里作客,闲谈起来”“1947年我去台湾旅行曾到台北他们家作客,当时烈文在台湾大学教书”“我有半年多没有收取稿费,却在朋友沈从文家作客,过着闲适的生活”。沈从文在《凤子》中也写道:“不到一会,墙外那一个,便被主人请进花园里了。第一次作客,就是从那一道围墙跳进去的……”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客”用例,不仅展示了“作客”一词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也反映了“作客”与“做客”在文学创作中的通用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使得“作客”一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作客”与“做客”的界限。

然而,文学作品对语言的使用并非总是遵循严格的语言规范。文学创作追求的是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有时会突破语言的常规用法。这种突破虽然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但也给语言的规范带来了挑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用法作为语言规范的依据,但也不能忽视文学作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言规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词典释义的差异上,还体现在权威词典之间的分歧。《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是极具权威性的词典,但它们对“作客”与“做客”的释义却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种分歧让我们意识到,语言规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科技的进步等都会促使语言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一些词语的用法可能会逐渐被人们接受,而另一些词语的用法则可能会逐渐被淘汰。语言规范的制定需要在尊重语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语言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然而,权威词典之间的分歧也反映了语言规范的复杂性。不同词典的编纂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语料和研究方法,对词语的释义做出不同的判断。这种差异并非完全错误,而是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一个词典的释义是绝对正确的,而另一个词典的释义是错误的。相反,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词语的用法,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语言规范化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维护语言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促进语言的交流和传播。然而,语言规范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度的规范化可能会限制语言的创新和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

从“作客”与“做客”的问题来看,语言规范化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的演变速度较快,而语言规范的更新相对滞后。这使得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规范的确认,从而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其次,语言的使用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可能存在差异,这给语言规范的统一带来了困难。最后,语言规范的制定需要在尊重语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否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合理的规范,甚至引发争议。

因此,我们在语言规范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又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语言规范的同时,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作客”与“做客”的探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这两个词的词典释义和文学作品中的用法,还体会到了语言规范的复杂性和权威词典之间的分歧。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在语言的迷雾中探寻规范的路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探索。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规范将不断完善,语言的使用将更加准确和规范。

#语言规范 #语言演变 #文学作品

来源:炎哥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