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7月6日,上海携手西藏共同承办位于北京蒙藏学校旧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二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5月20日—25日,上海体验区“闵行时刻”在北京精彩亮相,以沉浸式文化体验矩阵,生动展现民族团结多维场景与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用心阐释“家在
4月18日—7月6日,上海携手西藏共同承办位于北京蒙藏学校旧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二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5月20日—25日,上海体验区“闵行时刻”在北京精彩亮相,以沉浸式文化体验矩阵,生动展现民族团结多维场景与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用心阐释“家在上海·花开闵行”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探索。
活动现场播放的闵行城市宣传片《你都见过,怎样的闵行?》,以线之奋进、方之包容、圆之温情,勾勒出闵行独一无二的魅力轮廓。闵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工作的鲜明主题,努力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现场,观众还能品尝到用云南小粒咖啡制成的“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感受“啡”跃云海的两地情缘,见证东西部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陶志军上海援疆摄影作品展,用镜头记录了闵行泽普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创造的丰硕成果和一起见证的深情厚谊。多元主题,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爱我中华”“人生小满”“美美与共”三大主题日及三天常规日活动,构建起“闵行时刻”活动层次丰富的文化体验矩阵。
“爱我中华”主题日以“爱”为核心,现场发起“种1000朵石榴花”共创行动,邀请前来参观的各地观众,挑战折出1000朵石榴花,为民族团结献上祝福。“大家齐心协力创作的氛围,让人特别难忘!”观众热情高涨,指尖翻飞间,一朵朵鲜艳的石榴花在掌心绽放,将这份温暖与团结的信念悄然传递。
“美美与共”主题日聚焦中华文化符号的探讨与分享。活动现场,伴随着活动主题曲《美美》的美妙音乐,观众写下自己心目中的中华文化符号,“长城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象征”“丝绸,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腔,陕西人的情怀”……在探寻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根脉过程中,理解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实现和谐共融。传承创新,绽放传统文化活力在6天时间里,古建筑微缩营造技艺、马桥手狮舞、莘庄钩针编结技艺等非遗项目,通过创新互动体验的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现场8个多小时的组装,微缩天坛祈年殿、赵州桥成为活动现场的明星作品,引得众多观众驻足观赏。古建筑微缩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王震华现场讲解:“我们民族的榫卯就是‘牢而不固’,我们要结合老祖宗的智慧,利用现代的科技和制作方式,来实现传承与发展共进。”
起源于明朝、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桥手狮舞,灵动翻飞的狮影,引得观众目不转睛,每场表演都掌声雷动。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非遗传承人蒋兰君的摊位前热闹非凡,许多观众初次尝试,指尖缠绕间,便被这门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喜欢,就是非遗传承的动力。”她的话表达出对传承与发展非遗的愿望。接力活动,绘就民族团结图景现场主题活动的表演环节都是闵行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团体和组织集体策划、接力呈现的。由闵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带来的“爱的主打歌”音乐下午茶,以沉浸式民族歌舞快闪的形式惊艳登场。《我和我的祖国》《北京的金山上》《鸿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熟悉的旋律让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在歌声中凝聚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闵行联络处演绎的旗袍走秀,以灵动的步伐展现海派文化韵味,表达中国传统“含蓄典雅”的审美观,“当旗袍遇上藏袍”沪藏两地互动走秀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来自闵行浦江镇的“美丽好物”浦江獬豸文创产品展,将獬豸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形象化身成多样文创,吸引观众打卡欣赏。此次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闵行时刻”活动,以多元视角和创新形式,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闵行力量。
视频:王淑均 程颖编辑:刘成荣初审:高淑婷复审:戎长春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