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退休教师九年间七次支教:为大山孩子推开看世界的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4 20:27 2

摘要:2016年,从杭师大乍浦实验学校退休,有着四十年教师生涯的王冲根,本可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但他选择了一条继续奋斗之路,发挥自己的余热,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

王冲根

2016年,从杭师大乍浦实验学校退休,有着四十年教师生涯的王冲根,本可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但他选择了一条继续奋斗之路,发挥自己的余热,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

九年间,他坚持去山区支教,用无私奉献的拳拳爱心,点亮公益之路。

“船”承·光影

这几天,王冲根家的客厅里堆起了多个“小山丘”。一摞摞运动服按尺码整齐分类,等待装箱。“这批衣服面料好、耐穿,山里孩子穿着爬坡跑操正合适。”王冲根边整理边对老伴丁在根念叨。几天后,这些运动服将和学习用品一起,被送往贵州省从江县的山区小学,成为山区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

九年间七次支教,让这对夫妇的足迹遍及贵州省从江县、黎平县两地的多所小学,手中的手电筒光束曾照亮120多户山区家庭;即便回到家里,心里还会一直惦念山区的孩子们,每年儿童节,他们都要给孩子们寄去装满衣服、文具和日用品的“大礼包”。

在王冲根和丁在根的带动下,他们的亲友以及所在的平湖市乍浦镇四牌楼社区工会也纷纷加入,让爱心源源不断温暖千里之外的大山孩子。

“船”承·足迹

“宁可累倒在路上,不愿闲置在家里。”这句话多次出现在王冲根的朋友圈中。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乍浦实验学校退休快10年了,但王冲根始终不愿做那个闲下来的人。

谈起与支教的渊源,王冲根的老伴丁在根接过了话头:“以前看《第一书记》这类反映山区孩子生活的节目,看到他们在悬崖边背柴、求学要走几个小时山路的画面,让我们直掉眼泪。”于是,从2014年开始,王冲根夫妇就关注起了支教,寻找着合适的支教团队, “能帮一个是一个,多帮一点好一点”。

王冲根是科学老师,去支教可以给孩子们上科学课。丁在根想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买了很多本简笔画教程,一点点学起了简笔画。与支教团队联络了几年,就画了几年,她把小动物们画得惟妙惟肖。王冲根笑着说:“现在她是我们家的简笔画大师了。”

2016年,刚从学校退休的王冲根联络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的支教团队,自此开启了山区支教之路。首次去支教前,王冲根和丁在根准备了两个多月时间,一边紧锣密鼓备课、试讲,一边马不停蹄采买孩子们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还接受了支教团的专业培训。

支教团那次的目的地是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寨坪民族小学,当时支教团里的成员除了暑期实践的大学生,还有几名在职的教师,而王冲根夫妇已是花甲之年。“根叔,根姨,你们去过贵州的学校就知道了, 那个地方去一回,就能记挂一辈子。”出发前,几位有经验的支教团员对他们这么说。

2016年7月13日,王冲根夫妇踏上了首次支教之旅。学校隐匿在群山深处,狭窄的山道仅容一车通行,山路崎岖不平,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王冲根攥紧座椅扶手,忽然想起支教前培训时提到的“贵州支教三重险”:山路凶险、就医困难、地质灾害频发。此刻,第一重考验正真切地铺展在眼前。一转头,他看见老伴正半遮住眼睛喃喃自语:“没退路咯,我们不看脚下,只管往前。”

历经三天三夜的颠簸、辗转,支教团终于抵达寨坪民族小学。得知老师到来,早已等候在校门口的家长和孩子们的眼中瞬间亮了。 “快上前摸摸老师的手,将来你也能成才。”家长们轻声催促着孩子,一双双怯生生的小手在推搡中伸向王冲根。 当他握住那一双双带着薄茧的小手时,忽然懂得了出发前支教队友那句话的深意——有些牵挂,从触碰的那一刻起,便在心底扎下了根。

作为科学老师,王冲根带去的显微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透过显微镜,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微观世界,一片普通树叶的叶脉竟然如蛛网般清晰。从显微镜使用教程到土壤酸碱度实验,他将科学原理融入趣味实践,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操作中触摸到科学的温度。课后,王冲根细心批改每一份作业,热情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在从江县的夏夜,总能看见手电筒光束里两位老人在山路上相互搀扶的身影。尽管听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但王冲根夫妇每天晚上仍会带着礼物,挨家挨户进行家访。 还记得最远的学生家距离学校有20公里,夫妇俩那天走了4个小时山路才到。

“家里有几口人啊?”“孩子学习吃力吗?”……借助几名学生的翻译,他们详细了解寨坪民族小学在读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为支教过程中后续的资助工作进行详尽调研。发现实在困难的情况,王冲根就会给他们塞上500到3000元不等的生活费, 而且为了方便使用,他特意把100元“大钱”兑换成5元、10元的“小钱”。

就这样,从2016年到2024年,王冲根夫妇前后7次在暑假里前往贵州支教。

这期间即便在家,他们也一直惦记着大山里的孩子们。2019年底,王冲根曾经支教过的村庄突发火灾,导致19户人家房屋、家产尽毁。得知消息后,夫妻俩立刻采购了300多件棉衣、棉裤,以及大量床上用品、越冬物资,托运过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其实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更多。”每当被问及支教的意义,王冲根总会这样说。他记得在教室打地铺的夜晚,住校的孩子总会挨个数清老师人数才肯离开,还不忘叮嘱:“老师,厕所远,夜里起来一定要叫我们陪着去。”

一次支教结束时,一个小男孩捏捏丁在根的手,往她掌心放入几块树皮,又轻轻合拢她的手指:“奶奶,这树皮对消化好,你带回去。”

在羽翼尚未丰满前,大山里的孩子们渴望着知识,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因此,他们用自己最质朴的情感,回馈着这些远道而来的老师。 或许,山路上的脚印会被风雨冲淡,但那些发亮的眼神,将永远记得,有人曾披星戴月而来,为他们推开看世界的窗。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