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考研梦,到历经挫折后的坚定追求,再到成为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应届本科生,他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探索、抉择与自我超越的成长故事。他就是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的李昊。
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考研梦,到历经挫折后的坚定追求,再到成为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应届本科生,他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探索、抉择与自我超越的成长故事。他就是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的李昊。
初遇翻译:在探索中锚定方向
2021年秋天,刚步入大一的李昊便在心底埋下了考研的种子。彼时的他追寻的只是“要考研”这个抽象目标,对如何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却毫无头绪。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当思绪尚未清晰时,行动往往是最好的开始。于是,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学习的热忱,他踏上了自我探索的征途。
大一时,李昊加入了校广播站,成为一名英语播音员。两年的广播站经历,他不仅用声音播撒知识的种子,更在播报与精心雕琢英文稿件的过程中,悄然提升了对语言韵律的把握与逻辑思维的敏锐度。此外,他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朝夕相处中,朋友们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与鼓励。
大二学年,面临专业分流,李昊毅然选择翻译专业。系统的翻译课程学习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新的世界。2022年10月,经过数月的刻苦磨砺,他一举通过了CATTI三级英语笔译考试,从而获得了踏入翻译殿堂的首张“通行证”。这次备考之旅,让李昊深刻领略了中英双语的独特韵味,以及两者间转换的奇妙乐趣。这份认知让他的考研梦由模糊转为清晰,具体化为通过考研攀登学术高峰,拓宽学习视野,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宝贵时间。
挫折淬炼:在质疑中重塑自我
2023年,李昊迎来了学业上的一次重大考验。他同时挑战了CATTI二级英语笔译与三级英语口译的考试,遗憾的是,均告失败。望着数月备考付诸东流,他心中泛起层层疑虑:“我真的有能力去挑战顶尖外语学府吗?”
在迷茫消沉之际,他与伟人在《毛泽东选集》中相遇。毛泽东同志教导他:“不为敌之气势汹汹所吓倒,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为某些挫折而灰心,给予必要的耐心和持久,是完全必要的。”是啊,如果以宏观的角度看待人生,生命的旅途,本就是一场与挫折和困难不断邂逅的旅程。挑战无处不在,正如大卫终将面对巨人歌利亚,而面对巨人的态度才真正区分了人们——有人怯懦逃避,有人将其征服,更多人则直面命运的挑战,即便跌倒,也有再次站起的坚韧。李昊明白了保持乐观主义的心态是必要的,这次考证的失利并不是终点,不必因“尚能忍耐的困难”而一蹶不振。
“知短处以拼搏,瞩高峰且疾步”。李昊再次向CATTI 证书发起挑战。2024年10月,在兼顾考研复习的同时,他一举通过了CATTI二级英语笔译与三级口译考试,成功实现了笔译能力由“基础”向“专业级”的跨越,同时也实现了口笔译双轨发展的突破。
笃行致远:在明志中保持定力
2025年,李昊在考研中以“厚积薄发”的信念冲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凭借扎实功底获拟录取资格。他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从竞赛实践到获得职业资格,再到追求学术卓越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对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回望考研的那段时光,李昊认为,正是因为大学期间的不断探索,明白了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想要什么,才在考研之旅中并没有产生太多的自我怀疑以及力不从心。
好似一切顺理成章,功到自然成。无论是在本科分流时选择翻译专业,还是在考研时选择翻译专业,李昊总是给人产生一种印象,即对专业的热爱,但他的回答总是:“热爱是有的,但更多的原因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擅长这件事,它给我带来了满足感。”正是明确了内心的方向,加上热爱的驱动和不懈的努力,他方能心无旁骛,历经数百日勤学苦练,于质疑与困境中坚守信念,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一路望,跌跌撞,越过群山追斜阳。”生命的太阳会不断升起,李昊的故事仍在继续。他说:“这一路,他从来不是一个人;这一路,有日月星辰;这一路,有家人、师长和朋友,有他们无条件的爱、信任和支持!”
来源: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