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以全国105座大城市为分析对象,围绕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城市网络形象展开分析
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以全国105座大城市为分析对象,围绕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城市网络形象展开分析。
在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总榜,中山处Ⅱ型大城市第一梯队,位居第5,获评本次指数“优秀案例城市”,受邀在大会作案例分享。值得关注的是,在Ⅱ型大城市中,中山的城市传播网络形象以排名第2的优势领跑全国70城,并跃居全国城市传播前列(105城之第15);在国际传播子榜单,中山位居全国第4,紧随北京、上海和天津;在城市居住体验中居第7。
报告指出,中山市通过打造老外讲中国故事的品牌,将“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相结合,展现了作为大湾区城市国际传播标杆的突破性实践,提供“小体量大传播”的突围方案。
中山市在发布会作案例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发布会上,中山受邀作城市网络形象传播创新实践案例分享。据介绍,近年来中山顺应时代潮流、拥抱信息技术、树立互联网思维,从平台、渠道、队伍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在网上塑造和展示了“美丽中山 投资热土”的良好城市形象。
在平台建设上,中山立体化打造网络矩阵,以“中山发布”为龙头,融全市280个政务新媒体“大网宣”合力,唱响中山好声音;多元化创作网络精品,把“我们想讲”和“网民想听”结合起来,让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山故事在互联网上产生“同情共振”;人性化倾听网民心声,发挥中山发布主平台的粉丝聚合优势,开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办理反馈网民意见建议,累计收集网民诉求6万条,办结率达95%,推动网络生态向善向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在渠道拓展上,中山以海外传播中心为主引擎,通过国际出圈持续拓外宣。其中,打造广东首个地级市海外传播中心——中山市海外国际传播中心,强化4K虚拟演播室、同声传译、直播点播云平台等数字化支撑;与中国外文局加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联合举办“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深入挖掘、记录、传播中山精彩故事;引导外国网红深度参与国际传播,培育一批能讲会讲愿讲中山故事的国际友人。
此外,中山还通过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用心用情讲好中山故事。
在拓展“媒体传播队伍”方面,发挥市属新闻媒体人宣传主力军作用,成立12个各具特色的“名记名编”融媒体工作室,深耕时政、经济、文化各领域,创新AI、短视频、条漫等表达方式,每年分众化、精准化高质量推出融媒体产品200余件,不断提升网上宣传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充实“正能量宣传队伍”方面,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网络正能量传播队伍,创新话语表达,让正能量信息精准触达。建设数字乡村平台“爱学习”公益传播项目,及时推送权威信息和正能量报道。聘请中山籍“亚洲飞人”苏炳添担任城市形象代言人,邀请体育名人陈艺文、汪雪儿担任中山市海外传播品牌官,以动人的中山故事凝聚网络人心。
在壮大“网络名人队伍”方面,团结本土网络大V和网红主播加入网络宣传队伍,引领百个百万粉丝以上自媒体账号加入自媒体联盟。联动港澳网络大v开展“美丽中山等你来”网络传播活动,累计发布短视频万余条,话题总流量近3亿人次。组织香港明星足球队和网络大V开展大湾区采风活动,聚焦中山文旅,打卡深中通道,发布正能量报道5000余条,全网总阅读量超1亿人次,实现“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文丨记者 张德钢 通讯员 钟轩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