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迅速调整状态,重新出发。而也有人,一旦遭遇挫折,第一反应就是抱怨外界,觉得是别人的问题、环境的错,或者运气不好。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别,关键在于人们面对问题的方式不同。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迅速调整状态,重新出发。而也有人,一旦遭遇挫折,第一反应就是抱怨外界,觉得是别人的问题、环境的错,或者运气不好。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别,关键在于人们面对问题的方式不同。
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从未犯过错误,而是他们愿意在错误中反思自己,找到偏差并及时调整方向。反省并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种清醒。很多人一听到“反省”,就以为是自责,其实不然。真正的反省,是冷静地观察自己、理解自己的过程。
就像开车一样,方向盘打偏了没关系,关键是回头看一眼后视镜,看看哪里不对劲,然后慢慢修正。如果一味猛踩油门往前冲,方向只会越来越偏,最终可能连目的地都到不了。生活也是如此。我们每天都在做决定,但不是每个选择都正确,也不是每条路都走得顺畅。这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哪里想错了?是不是情绪主导了判断?是不是该换个方式?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越有本事的人,越不怕照镜子。你有没有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愿意听真话,哪怕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刺耳。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看清自己的短板,才能补上它;只有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突破它。而那些动不动就甩锅、抱怨的人,往往活得并不轻松。他们总觉得世界对不起自己,却从没想过,也许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比如,有人工作不顺,第一反应可能是老板针对他、同事排挤他、行业不行了。可换个人呢,可能会想:是不是我做事的方式有问题?是不是沟通不够清晰?是不是能力还没跟上节奏?这两种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前者被困在情绪里,后者则在不断成长的路上。
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但这恰恰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你容易看见别人的毛病,却忽略了自己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看得见别人眼里的刺,看不见自己眼里的梁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偶尔抽个时间,把手机放下,把杂念清空,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今天我说的话,有没有伤到谁?我做的那个决定,真的是出于理性吗?为什么最近心情这么糟?是我太敏感了,还是真的需要改变了?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只要开始问,就已经走在进步的路上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但修行不是苦行,而是学会控制情绪、管理欲望、看清本质。而这一切,都要从“看见自己”开始。你有没有试过,在特别生气的时候,先停几秒钟,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这件事真的不可原谅,还是我内心本来就有一团火?
当你开始这样思考,你会发现,很多原本让你抓狂的事,其实根本没那么严重。你也会意识到,自己也有冲动、偏执、狭隘的一面。修行,就是在这样的觉察中完成的。你会变得不再轻易发火,不再随便指责他人,也不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你会变得更加稳重、平和、有力量。
格局不是装出来的,是修出来的。很多人觉得格局是天生的,其实不然。格局不是你说得多大气,也不是你站得多高,而是你能不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一时吃亏就耿耿于怀。他会更愿意去思考:这件事背后有什么规律?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曾国藩年轻时脾气也很冲,后来他靠着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一点点改掉了急躁、自负、固执的毛病,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这就是格局的变化。从只看眼前到放眼长远,从只顾自己到理解他人,从抱怨命运到主动改变。
照镜子这事,越早越好。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你可以随时调头。别等到撞了南墙才回头,别等失去了才后悔。从今天起,试着给自己留点时间,哪怕每天五分钟也好,回顾一下今天的所作所为,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得更好的空间?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不是苛责,而是对自己负责。你越早开始这样做,就越容易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弯路,越快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头脑清醒、行动有力的人。记住一句话:你不能靠逃避来解决问题,但你可以靠自省来超越自己。
愿你在人生的路上,始终带着一面镜子,照亮前行的方向。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