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阳性率快速上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7:13 2

摘要:2025年5月以来,我国多地新冠疫情呈现小幅反弹,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从第14周的7.5%攀升至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阳性率同步上升至6.3%,疫情已进入新一轮“小波峰”阶段。以下为你分析此次阳性率上升

2025年5月以来,我国多地新冠疫情呈现小幅反弹,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从第14周的7.5%攀升至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阳性率同步上升至6.3%,疫情已进入新一轮“小波峰”阶段。以下为你分析此次阳性率上升的原因、疫情特征及应对建议:

上升原因

● 病毒变异:新冠病毒不断变异,部分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当前全球主流毒株SDV(奥密克戎亚分支)正快速扩散,其刺突蛋白新增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升级;新毒株NB.1取代JN.1成为主流,免疫逃逸能力较前代提升30%,还能突破 “高温抑制论” 在35℃环境下高效传播。

● 人群免疫力下降:距离上一波感染高峰(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逾一年,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保护力显著下降,易感人群规模扩大。同时存在疫苗接种缺口,如香港数据显示,95%的成人重症病例未在半年内接种加强针,60%的儿童未完成基础免疫。

● 人员流动与聚集:清明、“五一”期间大规模跨省出行及聚集活动加速了病毒传播。五一假期后全国流动人口超20亿人次,广州、深圳等地发热门诊接诊量激增30%,跨区域传播链加速形成。

● 防护措施不到位:随着人们面对疫情的疲劳和松懈心态,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加剧了病毒的传播。多国取消口罩令后,公共场所病毒传播效率提升40%-60% 。

● 气候因素:南方5月进入雨季,湿度超60%时,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可延长至72小时,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疫情特征

● 区域性差异显著:南方省份阳性率普遍高于北方,如广东4月新冠感染病例达23188例,较3月激增逾5倍;香港地区检测阳性率从4月初的1.71%跃升至8.21%,重症及死亡病例增加近一倍。北方则以北京朝阳区监测的NB.1变异分支为主,该毒株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但致病力未显著提升。

● 症状趋向“感冒化”:当前感染者多表现为咽痛、低热、咳嗽等轻症,部分甚至无发热症状,易与流感混淆。广州医科大学专家指出,此类不典型症状增加了早期识别难度,导致家庭内传播风险上升。此外,感染者中还出现罕见结膜炎症状(眼睛红肿、瘙痒)。

应对建议

● 实施严格防控措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表示,需要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加强疫苗接种的普及率,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和重要人群的第二、第三针接种;加强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加强病毒溯源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传播。

● 重点人群加强防护:专家研判本轮疫情传播趋势可控,但需重点关注老年及基础疾病人群的防护。65岁以上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重症风险较高,确诊后需在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来瑞特韦、先诺特韦等)以降低重症概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避免聚集,家庭可储备抗原试剂及血氧仪,出现症状及时检测就医。

● 公众保持冷静:面对疫情,公众应保持冷静,不信谣传谣,要相信科学、相信疫苗、相信国家防控措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来源:江易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