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再次被重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18:51 2

摘要: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侦破一起涉及住宅开发项目贪污造假案件,涉事楼盘为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港人首置盘”项目。

长和售港事件被重锤后,还未缓过劲来的李嘉诚家族,再次被重锤。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侦破一起涉及住宅开发项目贪污造假案件,涉事楼盘为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港人首置盘”项目。

香港廉政公署通报称,该项目钢筋工程分包商为提高利润,涉嫌向工程监督人员提供贿款、礼物等,换取对钢筋工程质量的宽松监管及文件造假,导致6栋楼钢筋数量不足及移位。

上周,香港廉政公署以涉嫌行贿、受贿等罪名拘捕10人。

工程偷工减料以及贪腐丑闻,将对李嘉诚及其家族的商业信誉产生重重一击。

要知道,长实集团与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同为李嘉诚家族四大旗舰上市企业,是李嘉诚资产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透析此次弊案,可以看出李家正在失去光环,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普通生意人。

李嘉诚有一个外号叫“李半城”,虽然此话有点言过其实,但他对香港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些年,李家以灵活的蛇皮走位,游走于北京、伦敦、香港等多方之间,在政商两界呼风唤雨,好不快活。

李家在房地产项目的那点猫腻谁不知道?

因为关系通神,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看看他在内地房地产项目的操作就知道,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经营之神”?

今年5月10日,李嘉诚旗下企业在北京开发的住宅项目——御翠园七折抛售,每套价格下降近百万,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

要知道,这个地块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25年前获得,当时的楼面价约1750元/平方米,现在“骨折价”9.07万元/平卖出,含泪血赚一笔。

也许有人问,我们国家出台了那么多防止囤地的政策,板子怎么就没落到他屁股上?

一方面,人家投机取巧的办法多。

方法一:对地块进行分期开发,像挤牙膏一样分步细训、逐个实施,糊弄政府。

方法二:被强令动工后,便在工期上做文章,今天挖个坑、明天打个桩,一个地基干十年。

方法三:实在被逼急了,比如成都市政府几次准备动真格,发现他通过复杂的公司嵌套和套路贷等办法,让法院根本无法执行。

另一方面,人家确实路子野。

御翠园项目,国土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多次点名批评。

可即便如此,这个项目直到现在才彻底完工,吃净中国房地产市场20多年的红利。

北京东方广场捂盘12年,上海御翠豪庭捂盘13年,上海世纪汇广场捂盘12年……

大家觉得,李家没有点野路子,仅靠投机取巧就能屡屡化险为夷?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我能不能怀疑他与河神有点关系?

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关系,但就是感到有点“不明觉厉”。

总之,就没有李家不捂的盘,也没有李家捂不住的盘。

所以说,你以为的“神”只是手段通神,并不是经营真神。

内地如此,前些年受资本高度控制的香港能不如此?

纵览李嘉诚的发家史,更多是一笔政治投资史、投机史。

港英当局执政时期,他攀上了英国这棵大树。

回归之前,李家率先与内地交好,为回归后的生意铺平了道路。

客观上,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投资,也收获到了巨大的利益。

借助国家发展,李家的生意做到了登峰造极,一时间无出其右。

因政治起,也很容易因政治终。

香港回归后,美英等敌对势力一直在当地培养代理人,为颠覆香港做准备。

2003年的23条立法事件,2013年的占中运动,2019年的修例风波,乱港势力一次比一次猖狂,一次比一次凶险。

随着美国把中国确立为主要对手,中国与西方反华势力形同水火,做政治生意的商人面临站队的考验。

时穷节乃现。没有中间地带,才能真正看出李嘉诚站哪边。

从他的一系列操作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出他并没有站在中国这一边。

一开始,李家大肆抛售内地的资产,大笔投资英国、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用脚投票。

这一阶段,虽然有不少内地网民对此进行激烈的批评,但中国官方和主流舆论的态度仍很正面,以“资本流动是全球化常态”展现包容态度,并未上升到政治高度。

201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此时发文《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有力地止住当时舆论场对李嘉诚的批评,很多批评者甚至被打成了民粹。

随后的修例风波,占尽香港便宜的李嘉诚没有任何表示,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引起民众巨大的舆论反弹。

高压之下,不得不现身的李嘉诚仅不咸不淡地在报纸发了一条广告: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署名为一个“香港市民”。

此举不但没有为他缓颊,反而让大家看破李嘉诚的手脚,讥讽他为“李黄瓜”。

对于民众的强烈不满,我们官方和媒体的态度是没有态度,任由舆论的发酵。

这,何尝不是一种态度?

这一阶段,舆论场上支持李嘉诚的声音仍然不弱,大家基本可以打个平手。

真正让李嘉诚跌落神坛的,就是此次长和打包出售港口事件。

此事我就不赘述了,这几个月我发过多篇文章解读,官方的态度也非常明显。

国务院港澳办、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发声,既有劝阻又有吓阻,但李嘉诚家族始终不为所动,多次强行推动交易。

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这一次则是发文直接警告《别让商业退出变得太随意》。

10年时间,《人民日报》从“大气目送”到“批评警告”,其实也代表着官方认识的转变。

与普通老百姓不一样,官方在评价李嘉诚这种举足轻重的商人时非常慎重,轻易不会给人家定性,可一旦定性想扭转过来就很难了。

政治上站错队,李嘉诚“经营之神”的光环一定会被剥落。

如果继续合法经营,他的家族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势必不可遏制地成为一名普通的生意人,与其他普通生意人一样要经历商战的风险。

如果还想偷奸耍滑,那一定会像这次一样被狠狠地重锤。

来源:也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