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2020年由上海市法学会非公经济法治研究会改为现名。研究会成员构成以法学为主,覆盖法学理论、经济法、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数字法学、国际法、海商法等二级学科,兼及经管、财务、税务、金融
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2020年由上海市法学会非公经济法治研究会改为现名。研究会成员构成以法学为主,覆盖法学理论、经济法、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数字法学、国际法、海商法等二级学科,兼及经管、财务、税务、金融、政治学、社会学、大数据等其他学科和领域,展现显著新文科和文工交叉特征。
2024年,研究会共计吸纳新成员20人,现有成员80人,新成员来自高等院校、法律服务机构、商事企业等单位。研究会会长由上海交通大学杨力担任,副会长分别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方志刚,中国商飞飞机设计研究院金靖寅,腾讯安全战略研究部李佳,上海均瑶集团裴学龙担任。同时,研究会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由会长杨力担任组长,副会长方志刚、秘书长袁利平担任小组成员。
一、主要学术活动
1.“国企大监督与合规法务体系建设”座谈会
2024年5月23日上午,由江苏省企业法制工作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司法研究院、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承办的“国企大监督与合规法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行。江苏省法制工作协会、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智慧司法研究院、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以及江苏省企业法制工作协会、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交大智研院、部分江苏省属国有企业、驻苏央企总法律顾问、法务部负责人等四十余名代表出席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从理论发展到实践探索,从宏观视野到具体案例,为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路径及创新的探索空间,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业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智慧司法的实践与法理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4年6月6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智慧司法研究院、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智慧司法的实践与法理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徐汇校区哲生馆108室顺利召开。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代表参与研讨。与会者普遍认为,将AI技术与法理学研究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司法效率,还能增强判决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本次会议不仅是法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一次高水平交流,更是对未来智慧司法发展方向的一次有益探索。智慧司法的发展需要法学界与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司法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3.第十二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
2024年10月18日,由法治日报社主办,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支持的第十二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在京成功举行。会议邀请到中国法学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治日报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领导,以及湖南大学、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代表出席会议。该次会议主题为“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发布了《中国企业海外权益保护蓝皮书(2023-2024)》。
4.举办“智慧司法创新”系列工作坊
2024年5月15日,为促进诉源治理领域实务工作交流,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智司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诉源治理工作调研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来自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上海先行法治调解中心、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视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交流会。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诉源治理实务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也为未来诉源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实务领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5.2024年6月1日,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司法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师生代表开展交流活动。公司法务研究会、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代表参与了本次交流会。此次活动不仅为浙江大学2023级数字法治卓越班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智慧司法、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双方在未来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6.2024年7月10日,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司法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师生代表开展交流活动。双方围绕数字法学的前沿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此次会议旨在探讨数字法学的学科建设、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智慧司法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理念与实践经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数字法学作为法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学研产生态合作,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发表论文
1.杨力(会长):《“数字枫桥”的法治原理、模式与机制》,载《中国法学》2024年第5期;
2.杨力(会长):《论外资立法的国内法国际化原则》,载《政法论丛》2024年第4期;
3.杨力(会长):《论普惠金融的数字司法源头治理》,载《交大法学》2024年第6期;
4.杨大可(理事):《公司治理机构如何应对ESG带来的挑战?——以欧盟和德国经验为镜鉴》,载《德国研究》2023年第3期;
5.张宪丽(成员):《事件、主体与真理:元宇宙空间中的元政治学》,载《江海学刊》2024年第1期;
6.赵蔡晶(成员):《国内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综述及展望》,载《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年第2期;
7.易苗、刘朋春、郭白滢(成员):《机器人应用、企业规模分化与劳动收入份额》,载《世界经济》2024年第6期;
8.吴尚轩(成员):《科技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的体系化防范》,载《财经问题研究》2024年第3期。
(二)出版学术专著
李睿(理事)著:《经济刑法专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12月。
(三)其他成果
1.杨力(会长)主持的2024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深化审执分离改革问题研究”(GFZDKT2024B19-1)获得立项;
2.杨大可(理事)主持的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人工智能对公司治理的挑战与法律对策研究”(2024BFX006)获得立项;
3.杨大可(理事)主持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监事会制度的规范构造”(22FFXB035)顺利结项。
4.张宪丽(成员)主持的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保障研究”(2024VSJ044)获得立项;
5.张宪丽(成员)主持的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24—Z—E07)获得立项;
6.张宪丽(成员)主持的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项目“中外文化交流特点趋势与实践案例研究”获得立项;
7.吴尚轩(成员)主持的2024年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安全边界研究”(24SFB4002)获得立项;
8.张宪丽(成员)在《解放日报》以《唤醒文化力量》为题发文。
三、党建工作
1.2024年9月7日,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主题,研究会党的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党员线上学习活动。
2.2024年12月14日,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主题,研究会党的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党员集体学习活动。
四、社会服务
1.2024年,杨力会长团队承担的北外滩金融争议预防与解决一站式平台、上海国投基金业务风险管理基础研究课题等在业界和学界收获了良好的示范意义,企业全生命周期合规建设的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2.杨力会长团队聚焦全球智慧司法发展趋势并挖掘域内智慧司法应用场景建设,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普惠金融、司法鉴定等应用场景中依托数字化系统建设和知识产权研发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五、自身建设
2024年12月14日,公司法务研究会理事会举行年度工作总结,杨力会长从学术会议、主题沙龙和工作坊和成果积累等三个维度回顾了研究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他提出,党中央赋予上海在深化改革中发挥全国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要责任,期望研究会的相关成果能够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支持。逐步为研究会打造融合实务与学术研究的比较竞争优势,进而将研究会建设为全国范围内同类学会中具有特色的引领性组织。方志刚、金靖寅、裴学龙副会长分别就研究会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决策咨询与建言献策、研究会发展转型等议题进行交流分享。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