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日本的第十年,我50岁,终于不用再为了“生活必须”而去打工。但我并没有选择彻底休息,而是调整了节奏——每天只工作4小时。
来日本的第十年,我50岁,终于不用再为了“生活必须”而去打工。
但我并没有选择彻底休息,而是调整了节奏——每天只工作4小时。
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闲。
是因为我终于明白:这个年纪,最重要的,不是“拼命”,而是“合适”。
曾经的我也和大多数中年女性一样,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匆匆吃完早餐赶车上班,晚上回家还得煮饭带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直到某天在大阪地铁站,一位阿姨在我身边晕倒了。她年纪和我差不多,刚下夜班,站着站着就滑倒在地。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老了也会是这样?一直忙到身体抗议为止?
从那天起,我开始思考:我的下半生,应该怎么过?
现在的我,在一家老咖啡馆里打工,每天上四个小时的班——
上午9点到中午1点。
不早也不晚,正好避开了通勤高峰,也不耽误我下午的生活。
这段时间,我洗咖啡杯,擦桌子,和常客寒暄。老板娘是位70多岁的老太太,笑起来像春天一样温柔。我们说着不标准的日语和夹杂的关西话,却相处得很愉快。
最让我喜欢的是:这份工作不累,但让我“存在”。
下午1点下班,我会去附近的超市买些便宜又新鲜的菜,再去河边走走。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在阳台晒被子,给多肉植物浇水。
心情来了,还会写几段日记,或是做一顿精致的小饭。
我终于明白,生活不是拿来“熬”的,而是用来“过”的。
而现在的我,正好在“刚刚好的节奏”里。
有人说:“你现在不上全职,是不是怕挣得少?”
但我想说,50岁以后,我要的不是“越来越多”,而是“刚好就好”。
我有一点存款,不多但够用;我会规划开支,也会偶尔犒赏自己;我不追求年年涨工资,但希望自己每天都能笑着回家。
我不羡慕别人飞得有多高,只想自己的日子稳稳落地。
50岁之后,我不再追求“忙而满”,而是选择“慢而稳”。
每天4小时的工作,像是和社会保持刚刚好的连接;
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留给阳光、留给想做却一直没空做的小事。
这样的节奏,不张扬,不躺平,但很踏实。
我把它叫做:“第二人生的小确幸”。
你呢?
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也试着慢下来?
来源:说书闻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