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爆火之后,满地狼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8:20 2

摘要:一波出圈的爆火营销,让玩家数量翻了十数倍,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多少人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暴富。然而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一旦热度不再,各种“作妖”都现形了。

钱币玩家最幸福的时候,大约是在三四年前,那时候甭管好品好版,还是小钱破烂,都很好卖。

一波出圈的爆火营销,让玩家数量翻了十数倍,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多少人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暴富。然而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一旦热度不再,各种“作妖”都现形了。

大家总喜欢骂评级、骂奸商、骂假货贩子,但有一个核心的原因却经常忽视:那就是太多的新手投机客,基础没打好就想进来捞一杯羹,然后被割韭菜。

熙宁重宝折二(哭蛋壶宝)

其实很多平台和评级之所以“初心不在”,心理路程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刚开始以专业和公正来评判真假,吸粉无数,这时候还是个非常优秀的模式。

然后发现很多人渐渐只看盒子和分数,钱币本身反而没那么重要了,真是倒反天罡!如此规模的“大肥羊”,谁看了不流口水?接着就开始搞分数、跑量、平台合作再镰刀收割。

初衷是好的,但架不住天价暴利的诱惑。当他们发现用各种套路,带来的收益远大于诚实经营,有几个人能守得住底线?

明道元宝(肥猪元宝)

用句大俗话来说,就是新手的钱太好挣了,不挣白不挣!

有个扎心的事实,很多人是离不开盒子的,至少有个基础辨伪的功能,一旦离开盒子就会立刻变成“睁眼瞎”,在市场上寸步难行。

做自媒体因为人流量大,所以能接触到非常多的此类玩家,别说知识,连常识都不具备。熙宁重宝读成“哭蛋壶宝”、明道元宝读成“肥猪元宝”这都是老梗了。

前两天还有个人质问我说:“你发的民国货币上竟然有简体字,这不是新中国之后才有的吗?太没文化了!”

还好你不是专家,不然发现唐代文物上就有简体字了,岂不是要打成假货?

战国.燕 “安阳”背“右”方足布

这一行,不怕你不懂,就怕固步自封不肯学。把王羲之说成唐朝人,亦或者把唐伯虎说成唐朝人,甚至明代嘉靖和清代嘉庆都分不清楚。没关系,只是缺少一点历史常识,多看看就行了。

不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亦或者后面的小篆、玉筋篆、鸟虫篆、九叠篆、元八思巴文、西夏文、满文等。也没关系,这玩意就是熟能生巧,看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肌肉记忆了。

不知道折二、折五、折十是多大;不懂旋读、直读、顺读是啥读法;更深一点,不明白加刀、上色、修补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些都是从入门之后,慢慢积累的经验,刚开始谁都不懂,你我都是这么过来的。怕就怕明明这些知识以前都介绍过,但有些人每次都要问一遍,总不能每写一篇文章就要重新介绍吧?自己搜一下资料很难吗?

大清铜币中心“鄂”十文

评级的口碑下滑、直播的疯狂收割、微拍的托价假拍、群友的无情欺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太多没有认知基础的玩家,总是想“以小博大”,奉上自己的辛苦积攒的金钱,富了他人苦了自己。

别说古钱币,一个小小的民国“大清铜币”流通货,十年前我刚接触收藏,就见到一批又一批的人,看到网上的谣言想要一夜暴富,然后被各种诈骗公司骗走钱财。

十年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所以说关于钱币知识的普及,还是任重而道远。

你知道吗,一个大学生如果想要写论文,首先要学的技能就是在网上搜寻“真实信息”,信息检索能力是“硬性要求”。玩钱币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具备检索真实信息的能力,那就踏实点,买专业书籍慢慢读!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折十

在自媒体时代,关于钱币的一切科普,都有人做,很多资深老玩家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免费分享。然而不愿意学的人永远不会去学,或者看一半就没耐心,转而去看某些公司发的“一枚钱币能换一套房”去了。

所以不出意外,各种套路和骗局也会一直存在,这是古玩行数千年留下来的“顽疾”。因为人性中的贪婪,是自始至终不曾改变的。

评级并非一无是处,但需要更多理性且有基础的玩家,去督促评级变得更好。市场并非“玩不下去”,你看看有多少云清风淡的老玩家,在维持着各大拍卖的基本盘?

玩到最后还是回归原点,一切都是浮云,收藏的真谛终还是文化底蕴与时间打磨的修行。问题是,这年头有几个人能够沉住心?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