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那边也没歇着,一方面逼迫普京坐到谈判桌前,另一方面还说要把俄罗斯剩下的几家银行从SWIFT系统里踢出去,西方的这一系列举动,有很多媒体都把它称作“锁喉式制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欧盟进行到第17轮的对俄制裁正式生效了,直接把能源、科技和金融这三个方面的出口给几乎堵死了。
美国那边也没歇着,一方面逼迫普京坐到谈判桌前,另一方面还说要把俄罗斯剩下的几家银行从SWIFT系统里踢出去,西方的这一系列举动,有很多媒体都把它称作“锁喉式制裁”。
可让人意外的是普京没急,反而在与拜登通话后,主动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
中俄之间的“外交热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像能源、军演、货币、物流这类方面都快速热乎起来。
有的人觉得这是俄罗斯出于求生的本能,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更像是普京之前就准备好了的“PlanB”,也就是往东边转。
这并非是临到用时才去抱佛脚,而是针对地缘格局展开的一次全方位的重新打造。
5月中旬欧盟通过了对俄的第17轮制裁,这一轮动真格的了:能源企业海外子公司被列入黑名单,AI芯片、高技术产品出口叫停,俄央行资产被冻结,连英国也配合。
美国也紧跟着放话:“如果普京不谈停火,SWIFT系统的门也要关上。”感觉就像是“最后通牒”那样不过俄罗斯那边的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
它的能源出口收入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卢布的汇率也出现了波动,不过普京使了个“借力打力”的招数。
在2024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占比达到了19.6%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量突破了310亿立方米。印度和中国成为了“新买家”,这可不是什么补丁,而是一种替代。
普京在欧洲这片地方可没憋着气受委屈,他直接就把对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的天然气供应给暂停了,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手伸到了欧盟的里面去了。
德国跟意大利这两个能源消耗量大户,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难受,重工业方面的成本一下子就往上涨了好多,国内的GDP增长速度,就跟踩了急刹车似的,直接就慢下来。
这个时俄罗斯加快与中国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计划2030年前对华输气量翻倍,人民币在俄罗斯能源贸易里的结算比例提升到了35%。
中俄的这个“操作系统”,不是刚装上的它已经磨合了好些年了,如今终于能发挥作用了。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一年能输送380亿立方米的气,差不多能把中国1.3亿个家庭的用气需求给满足。
核能领域中田湾核电站的7号机组以及8号机组运用的是俄罗斯的VVER-1200技术,这绝对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
更关键的是技术标准正在进行对接:电子证书互认协议已经签署,跨境物流的效率提高了40%;就连第四代核反应堆都开始一起研发,2026年的试验堆就要开始建设。
这不是普通的“合作”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俄乌冲突这方面中国一直秉持着中立的态度,积极倡导“劝和促谈”,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就对其“置之不理”了。
俄罗斯在战场那儿使劲儿给压力,中国就在外交这个场合去努力争取谈判的地方,它们两个一配合,就跟一场“两个人一起打的比赛”似的。
2025年中俄的“海上联合”军演第一次把反导科目加了进去,与此同时俄罗斯把远东军事基地的后勤通道对中国开放了。
什么意思?解放军如果真要动北极方向,这是一条可用的“后门”。
德国西门子因为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它的订单降低了23%;法国的极右翼政党明确地表明态度称:“制裁必须停止,要是不停,经济就会完蛋。”
不单这样欧盟在对待中国的事情上,其统一的阵线逐渐变得不那么稳固了,像匈牙利和希腊,它们都很明确地表示反对“跟随美国去对中国施行科技方面的制裁”。
西方这个“队形”有点站不稳了,美国媒体炒作“中国在给俄罗斯军援”,试图挑拨中俄,结果中方一句话怼了回去:
“中俄正常贸易,不针对第三方。”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你说我军援,你拿证据;你拿不出,我继续做生意。
印度、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已经着手利用本国货币来进行结算,以此避开美元。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打折原油大幅增长了140%;非盟峰会清楚地表明并夸赞了中国的调解付出。这些国家不再认可“西方可以掌控所有”,而是开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种办法”。
中国在俄罗斯的外贸中所占比例为32%,但俄罗斯在中国外贸里的占比仅为2.7%。这就显示出,中俄之间属于那种“一方强一方弱”的“组合”并非是“实力相当、搭配合适”的情况。
在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里,能源所占比例超过70%而且产业链协同的程度比中欧之间还要差些。
比如说在远东地区进行开发这件事吧,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热情挺高的,可就因为俄罗斯那边有安全审查以及审批的流程,导致好多项目进展得特别慢,尤其像高铁这种项目。
俄罗斯内部一些智库开始担忧:“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他们主张“缓和一下和美国的关系”,留个后路。
中国在这方面可不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就像俄罗斯跟印度搞“印太战略”这件事儿,中国一直都很警惕,害怕会给南海的局势带来影响。
在阿富汗以及中亚的反恐合作方面,中俄之间的情报共享存在一些问题,许多行动仅仅停留在演习这个层次上。这段关系不是蜜月,是现实主义的“合伙人制”。
当美欧用制裁织出一张“铁幕”中俄却在用能源管道、铁路、数字货币打通另一条全球化路径。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对抗”更像是两种秩序相互之间发生了碰撞。
中国需要俄罗斯,在“西方压力”下构建战略缓冲;俄罗斯需要中国,来抵御经济的寒冬与孤立。而全球南方看着这场博弈,更像是在寻找自己的“非阵营生存法则”。
普京的“向东转”,不是临时起意;中国的“平衡术”,也不是墙头草。这场战略共舞,终将重塑地缘格局的棋盘。
你怎么看中俄这场“高压下的联动”?你认为它能不能真正撬动西方霸权的根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点赞、分享、转发支持深度内容继续输出!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