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不是流水线!重庆工业职院用“动态培养链”重塑技能人才成长逻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5:33 2

摘要: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市前列,3831家优质企业入库,千余家合作企业入库,99%用人单位满意度……近几年来,这所学校的就业率持续提升,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心仪岗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育人密码?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 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市前列,3831家优质企业入库,千余家合作企业入库,99%用人单位满意度……近几年来,这所学校的就业率持续提升,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心仪岗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育人密码?

开学第一课

作为入选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脉搏,紧扣数字化转型与中高端制造浪潮,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探索职教改革新路径,成功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类一案

打破专业“次元壁”,搭建成长“立交桥”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地区率先提出“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在全市高职院校中普遍推行。学校借鉴先进经验,率先实施“一类一案”大类招生计划,与传统招生不同,学生填报志愿时无需过早锁定专业,在入学后的大一年级,会按专业大类进行混编教学。在这一年里,学生系统学习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广泛接触多个专业领域知识,充分了解各专业特点、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兴趣和优势所在。

学生上课

经过一年的探索,到大二年级,学生便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二次专业选择。这一举措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避免了因对专业了解不足而盲目选择,真正让学生从接受单一专业教育向多专业交叉复合转变,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赛道。

学生实训

在确定专业后,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根本、就业为导向,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行业、企业认证标准,校企共同构建“基础通用能力、岗位专门能力、个性化发展能力”三阶段纵向贯通,“通用基础课程共享、岗位课程模块交叉、个性发展课程模块互选”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实训空间

“1+3+N”模式

“三链融合”育英才,助力人才成长“加速度”

“我们不断深化‘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型高技能人才。”在学校党委书记郭天平看来,高质量就业在于专业与企业的高度契合,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教师指导学生实训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创新形成“1+3+N”培养模式。“一个平台”筑基,共创多样化产业学院。重庆仙桃谷软件产业学院、两江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重工-长安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构建校企双元治理制度与数字化转型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10个并进行实体化运行。

“三种类型”拔高,探索多类型培养方式。学校通过订单班、学徒制班、双创人才班“三种类型”,与上汽大众、阿里巴巴等107家企业合作开办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双创班等47个,有效满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校企联合授课,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学生拥有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两位导师,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

“N种形式”补充,开展多形式教改实验班。通过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学校探索实践了项目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多种补充形式的教改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出一大批具备企业生产实操技能的技能人才。

学校与广汇汽车共商共建广汇汽车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奥迪、大众、福特、丰田共建订单班;与康明斯、长安汽车开展企业实践虚拟班。学校通过开展企业大师进讲堂、企业工匠进课堂等方式,为每一个项目班级定制不同的培养模式,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实训

同时,学校还通过搭建“三劳共育”新格局,创建“三阶递进”新模式,创新“五位一体”的新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如今,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在学校不断涌现,先后培养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500余名。

校企“合伙人”,点亮就业“指明灯”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以及重庆市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目标,按照“产业——产业集群——产业链”的逻辑,以专业群为载体,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整合全校资源,重新调整设置专业和二级学院。

人才培训

学校现已建设人社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长安汽车等头部企业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建培训基地,获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重庆市国家新职业培训示范机构1个(高职唯一)和重庆市首批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同时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单位在重庆地区高技能人才录用重要基地,以及中国核物理工程研究院唯一立项对接学校……

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重庆赛区)暨重庆市第十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市级决赛

学校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员参与的促就业机制,凝聚全院力量推进就业工作。同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全链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此体系下,孵化科技型企业40余家,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优异,荣获国际性创新创业奖项50余项,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创业斗志。

为拓展岗位资源,学校领导积极行动,深入企业当“红娘”“推销员”,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截至2025年,已累计走访700余家企业,成功拓展1万余个岗位,合作企业增加到1000余家,深度合作项目达90余个,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增至3831家,为学生创造了丰富且优质的就业机会。

站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交汇的时代潮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以“双高计划”为引擎,持续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将“大国工匠”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子心中。当96%的就业率化作千万个梦想启航的坐标,当99%的企业满意度成为产教共生的勋章,这座孕育工匠精神的“人才灯塔”,将持续照亮技能报国的新征程。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重庆报道

编辑:刘萌

责编:庄红

审校:李娜

主编:张晓博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