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最头疼的就是流程不顺畅,员工使用不方便,最终造成投资回报不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搭建一个既合理又高效的ERP流程体系呢?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最头疼的就是流程不顺畅,员工使用不方便,最终造成投资回报不高。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搭建一个既合理又高效的ERP流程体系呢?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文中的ERP系统,即开即用:业务管理模板中心-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简道云
先给大家看一下一张完整的ERP整体架构图
很多企业在选ERP时,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系统越好越贵越合适”,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每个企业的需求和目标都不一样,ERP的实施得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你的需求,搞清楚你要实现什么目标。
每个企业的业务流程都是独特的,得先搞明白现有的流程是怎样的。比如采购、销售、生产、财务的流程要清晰、详细。现有的流程不一定完美,但你要搞清楚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哪些环节是重复的,哪些环节有瓶颈,才能更好地通过ERP系统提升效率。
你是想通过ERP提升工作效率?还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和实时性?不同的目标,ERP的选型和流程设计也都不一样。如果只是为了“降低人工”,你可能需要的是自动化;但如果是为了“数据协同”,那可能得侧重信息流通。
每种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ERP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设置。具体来看:
客户下单后才开始生产,通常是定制化或小批量生产。
具体流程:
订单接收与确认:客户提交订单后,ERP系统首先记录订单信息,确认产品需求和交货期。生产计划:基于客户订单,ERP系统将开始生成生产计划,并与采购、库存、生产线等环节衔接。采购与生产:ERP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订单,采购所需原材料,并安排生产。此时生产流程是根据具体订单定制的,生产过程较为灵活。生产监控与反馈:ERP系统会实时监控生产进度,确保按时交货。质量管理与发货:生产完成后,ERP系统会进行质量检测,合格的产品会进入发货流程。关键:MTO模式下,ERP系统的生产计划灵活性和及时性尤为重要,要求系统能够实时反映客户需求变化,调整生产和采购计划。
提前生产好产品并存放库存,客户需求时直接发货。
具体流程:
预测与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预测,ERP系统会生成生产计划,指导生产部门提前生产产品并填补库存。采购与库存管理:基于生产计划,ERP系统会生成采购订单采购原材料,并根据库存水平调整采购量,避免积压或缺货。生产执行:生产部门按照ERP系统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将产品库存到仓库中。库存管理与销售订单处理:当客户下单时,ERP系统从现有库存中快速发货,减少了生产等待时间。关键:MTS模式下,ERP的库存管理至关重要,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库存状况,进行智能补货,避免过度库存或缺货现象。
产品的主要部件提前生产好,客户下单后只需进行最终的组装。
具体流程:
订单接收与确认:客户下单后,ERP系统根据订单要求确定装配的配件和组件。组件采购与库存管理:ERP系统会基于订单要求,采购或调拨现有库存的部件,确保配件准备齐全。组装生产计划:ERP系统根据订单要求调度组装生产,并确定组装顺序与时间。装配与质检:产品装配完成后,ERP系统会记录每个步骤的进度,并进行质量检验。发货与配送:装配完成后,ERP系统会生成发货单,并确保按时交付给客户。关键:ATO模式需要ERP系统能够在库存和生产流程之间做好衔接,同时合理调度资源进行最终装配,确保交货期不受影响。
每个订单都需要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设计,生产周期长,难度高。
具体流程:
需求确认与设计:客户提出需求后,ERP系统记录需求,并与设计团队合作进行详细设计。设计方案通常会在ERP中进行版本控制和审批。采购与材料计划:设计完成后,ERP系统会根据设计需求生成采购计划,并协调采购部门进行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生产计划与调度:ERP系统生成详细的生产计划,并与制造部门、工程师协调,确定生产优先级和时间安排。生产与装配:生产和组装过程往往是非常个性化的,ERP系统需要确保每个生产步骤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跟踪。验收与交付:生产完成后,产品将进行客户验收,合格后通过ERP系统生成发货单,并完成交付。关键:ETO模式要求ERP系统能够处理复杂的设计与工程变更,确保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定制需求能够得到精确执行,且项目进度能够实时追踪。
5.Configure-to-Order (CTO) — 按配置生产产品由多个可选配置组成,客户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配置进行组合生产。
具体流程:
客户配置选择:客户通过配置器选择产品的具体选项,如颜色、尺寸、功能等,ERP系统记录这些选择,并生成定制化的订单。配置验证与生产计划:ERP系统根据客户选择的配置,验证是否存在库存或是否需要定制某些部件,并根据配置生成相应的生产计划。生产与组装:ERP系统调度生产和装配,确保所有配置要求都得到执行。质量控制与发货:生产完成后,ERP系统会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配置的正确性,并及时发货。关键:CTO模式下,ERP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复杂的产品配置,确保配置选项准确无误,并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迅速调整生产计划。不过,CTO 和 ATO 模式在数字化产品上比较相似。
二、流程标准化ERP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优化企业内部的流程。流程标准化和简化,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优势。
如果你没有标准化的流程,ERP做起来也只是“化繁为乱”。很多公司在引入ERP系统后,最大的痛点就是“流程不流畅”——一个部门做事,另一个部门不知道进度,信息不同步。
你得先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重复环节,或者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比如采购部门和仓库的对接不及时,导致库存不准;或者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信息滞后,账务不清晰。这些都需要在ERP系统前期设计时,进行优化和整合。
ERP的标准框架,包含了:
九大核心模块经营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委外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五大业务流销售流:客户 → 报价单 → 销售订单 → 销售出库 → 销售退换货 → 对账 → 开票 → 收款收票 → 付款计划流:报价单 → 销售订单 → 方案设计 → 产品信息/BOM → 生产计划 → 采购申请、生产任务池采购流:采购申请 → 供应商 → 采购订单 → 采购入库 → 采购退换货 → 对账 → 收票 → 付款生产流:生产任务池 → 生产工单 → 生产领/退料 → 生产报工 → 生产质检 → 生产入库仓储流:仓库 → 其他出入库、调拨、盘点 → 库存比如采购流程,通常从需求计划开始,到采购申请、审批、采购订单、入库,每一步都要有标准化的流程和清晰的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可查记录、标准操作,避免流程中的信息丢失和错误。只有这样,ERP系统才能准确记录每个流程的进度,帮助管理层实时了解每个环节的状态。
三、设计核心模块ERP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是一个集成了各个部门功能的平台。要确保ERP的效能,就得从模块设计和部门分工入手。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
采购模块:采购管理是ERP中的重要模块,它涉及到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采购订单、物料跟踪等。它的作用是确保采购环节的高效性和精准性,避免采购过多、库存积压或者采购不及时。库存管理模块:库存是ERP系统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库存管理不精准,导致资金被占用、物流不流畅。ERP的库存模块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平衡供应链,确保生产、销售环节不会因为库存问题而受到影响。生产模块: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模块尤为关键。它需要根据实际订单安排生产,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管理、车间管理等。系统需要确保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生产效率。销售模块:销售模块帮助销售部门跟踪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应收账款等。它确保了销售环节的透明性,提高订单管理效率,避免错漏,确保交期和客户需求精准。财务模块:财务是ERP的核心所在。它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财务状况,进行成本控制、报表生成等。财务模块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公司的资金流动、利润情况,进行决策分析。人力资源模块:随着公司规模增大,人力资源管理变得尤为复杂。ERP系统的人力资源模块能够帮助公司管理员工的基本信息、薪酬、考勤等内容,提高人事管理的精细化。ERP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各部门的流程是互相交织的,信息必须实时流通。要想让ERP系统真正发挥作用,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必须得搞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采购部门发起采购订单时,财务部门就应该能实时看到是否有足够的预算,库存部门也可以看到采购的物料什么时候到货,生产部门得根据物料到货情况安排生产计划。通过ERP,所有信息能够同步共享,避免了数据滞后、错漏、重复的情况。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信息安全和权限管理变得愈发重要。ERP系统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不同岗位和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不同,需要设置灵活的权限来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
例如,销售人员可以查看客户的订单信息,但不需要看到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可以查看所有财务报表,但不能修改生产计划和库存数据。通过灵活的权限管理,确保信息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一个好的ERP系统不止于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它还应该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辅助管理层做出决策。ERP系统一般都会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你实时监控各项业务指标,生成各类报表。
比如: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帮助企业实时掌握财务状况。生产数据分析:帮助生产部门了解产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瓶颈,优化生产流程。销售预测: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销售部门可以提前做出销售预测,合理安排库存,避免库存积压或者缺货。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更新,更依赖于员工的适应和应用。很多企业在实施ERP时忽视了员工培训和变革管理,导致系统上线后,员工不会用,效率不高,甚至抗拒新的系统。
ERP系统上线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系统操作的技巧,更要帮助员工理解系统的背后逻辑,明白每个环节为何如此设计。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案例,让员工逐步适应。ERP系统的实施本质上是业务流程的重构,可能会对员工的工作方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帮助员工消除对新系统的抗拒情绪,逐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最后,ERP系统的搭建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随着企业的发展,ERP系统也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定期进行系统评估,听取员工反馈,收集管理层的意见,进行功能升级和流程优化,才能保持系统高效运作。
很多企业在上线初期觉得系统挺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业务需求变化,系统慢慢就暴露出问题。定期的评估和迭代是ERP系统能够长期有效的关键。
总之,搭建一个高效的ERP流程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优化现有流程,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ERP系统,确保信息的流动和透明度,并且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晗蒙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