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从7亿到十几亿,对话暴肌独角兽郑国煜:品牌寒冬持续增长的秘诀是什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5:19 2

摘要:在消费狂热的前几年,“打造品牌”曾是创业者最热衷的口号。但现实中,品牌建设往往被异化为流量争夺与声量竞赛。把短期心智的抢占奉为圭臬的信徒们,沉迷于用营销预算堆砌品牌知名度,却忽视了产品供应链和稳健经营才是穿越周期的根基。

5月私域游学:走进9家知名品牌

在消费狂热的前几年,“打造品牌”曾是创业者最热衷的口号。但现实中,品牌建设往往被异化为流量争夺与声量竞赛。把短期心智的抢占奉为圭臬的信徒们,沉迷于用营销预算堆砌品牌知名度,却忽视了产品供应链和稳健经营才是穿越周期的根基。

当资本退潮、红利消散,曾经高举高打的品牌纷纷折戟沉沙,而成立第十年的暴肌独角兽却逆势进入大众视野。

与行业过去盛行的路径截然不同,它前期蛰伏避开营销混战,凭借黑咖啡、鸡胸肉等200余款SPU在抖音电商等平台快速精准测试,构建起适配广大年轻消费人群的爆品矩阵。

在不融资、不烧钱,且持续拥有正向利润的条件下,一个95后厦门年轻人将这个专注身材管理的轻食品牌做出了十几亿规模,与三年前我们对话时相比,业绩又实现了翻番。

走到今天,当很多消费企业谈品牌色变,觉得活着保命就好。暴肌反而加速了品牌化布局。这并非对过往策略的否定,而是产品sku和规模发展到新阶段的战略抉择——通过聚焦更核心的品类,加大产品和内容投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占据更深的心智。

“现在让别人记住才是最贵的,做品牌是为了降低传播成本。暴肌独角兽只是在角逐未来10年会留下来的一个席位。”

最近,浪潮新消费在与暴肌独角兽品牌创始人郑国煜的深度对话中,我们不仅聊了为何要在这个阶段强化品牌战略,也探讨了行业目前面对的供应链难题和AI浪潮冲击,以及社会热议的员工关系等企业治理问题。

虽然年纪轻轻,但在郑国煜身上其实更能感知到新生代创业者的坚持和求索,追求内心真实的声音,足够谦卑但保持快速学习,直面所处阶段和问题,和年轻人玩在一起……。创始人这些深刻的进化和反思可能才是品牌穿越寒冬更源头的力量。

就像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说的,“尊重时间,尊重经营”。暴肌独角兽的持续增长,战略升级,以及创始人诸多一线的思考,相信也会是行业脉动的重要体现,以及一个难得的品牌成长案例。

对话 | 郑国煜

编辑 | 贾梦瑜

浪潮新消费:2022年暴肌独角兽的规模是7个亿左右,2024年已经变成十几个亿。现在的行业环境下,很多品牌是停滞的。你们在消费寒冬中保持增长的密码是什么?

郑国煜:我觉得核心有两点,第一点是踩中了不错的赛道定位和趋势。

在过去,我们团队内部及外界一直有争议,暴肌做这么多款产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在还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作为一个消费品牌,需要有更多适配市场的产品给公司带来增长点。

第二点是我们笃定在消费大存量的基础上会有一定增长,就看在这过程中变化是什么。过去的食品,健康程度可能并不一定符合当下的消费者。暴肌推出的低脂产品或黑咖啡一类的产品,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去尝试。

额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暴肌此前整体的营销费比相对低,这意味着相比其他公司在资金上有更多的弹药。在当下我们适当地提高了一定的营销费比。回归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浪潮新消费:暴肌的产品品类比较多元,做品牌没有跟风口,过去营销费用不高,企业也累积到更多的弹药。

这些前期工作是否在为后期品牌化做准备?你认为这两年品牌营销投放的增长跟过去的积累有什么必然关系?

郑国煜:不能说是必然,我们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2023年以前我们认为暴肌并不需要在细分领域成为行业头部品牌,所以做的会比较克制。

但在2024、2025年,我们需要在某些品类上完成更多卡位,让部分产品在市面上有更大的影响力。

所以在抖音平台,我们对一些产品适当增加了一些投放,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尝试我们的产品,且让他们持续地复购下去。我觉得这只是品牌在不同阶段的战略。

浪潮新消费:所以你们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从过去到未来你们有一个长期清晰的方向吗?

郑国煜:围绕着暴肌独角兽的品牌定位,我们在2024年花了很多时间在内部矫正,咬文嚼字下来,我们希望暴肌独角兽成为新一代身材管理的轻食品牌。

我相信这个定位是差异的。在当下,没有任何一个食品品牌在身材管理领域有很强的用户心智。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这样一件事,让消费者想到身材管理,要吃什么的时候,就能想到暴肌独角兽。

浪潮新消费:暴肌要做身材管理的轻食品牌,这里面有不少新的形容词。它跟传统的定位理论有什么不同?

郑国煜:我认为暴肌想要的和传统定位理论没有冲突,这是公司发展阶段的问题。作为一个品牌,在达到一定阶段、需要破局的时候,可能必须要掌握升级定位理论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传统定位理论认为,品类是消费者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首先想到品类,之后继续想到品牌,这对企业来说比较常见,也是相对安全的心智占领方法。

围绕这个角度,我觉得暴肌独角兽未来也会做升级定位。当下暴肌的SKU有上百个,在2025年和2026年,我们会持续地聚焦。因为后面继续复制做更多的品类,可能并不符合品牌在未来两年的规划。

浪潮新消费:下行周期很多创始人会躺平,现在时髦的观念是少动少错。面对相对下行保守的环境,你对于企业经营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寒冬进入线下、出海以及做品牌化的举措,是一种挺冒险的行为。你怎么去面对这些风险和未知领域?

郑国煜:我在跟合伙人讨论的时候,会意识到,我们是要去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停下,还是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最后得出了结论:创造品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是我们距离成就感最近的一次,所以需要在食品这条道路持续地走下去。

我们自己的假设是未来一定会有这样的品牌出现,不管是身材管理品牌,还是食品轻食化品牌。暴肌独角兽只是在角逐未来10年会留下来的一个席位。我们会觉得很有意思,就想干下去。从做企业的角度,要收获多少钱不是我们第一顺位去思考的。

其实我们在2024年的动作不是特别冒险,在2025年和2026年会更冒险。

举个例子,做升级定位,可能要聚焦少部分的SKU。这种减法一定程度上比较冒险。暴肌独角兽过去的成功是依赖更多的产品矩阵,我们给消费者在网店提供一站式购物,所以消费者在这连带率很高。

企业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增长,甚至效率比同行高。这是暴肌独角兽在过去成功的差异化原因。

但未来还能用这种模式继续下去吗?不一定。当我们聚焦品类的时候,意味着更多的弹药将集中在某些产品上,对于暴肌这个团队来说风险会更大。

所以我们创始人和合伙人在2024年底重新做了一次分工和定位,让品牌在未来的时候,把减法做得更顺利,同时让企业风险变得更小。

但是做企业,无时无刻都有风险。毕竟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也经历了2003年和2020年两次很奇特的经历,所以没有什么是不会遇见的,在任何时候都做好最坏的打算。

浪潮新消费:暴肌独角兽找到了好的赛道,做到了一定规模,供应链和流量也已经打通。

到现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说要做品牌,与一开始就要做品牌化的很多企业逻辑有点反向,你觉得暴肌的成长逻辑是更顺畅的吗?

郑国煜:我觉得这符合暴肌独角兽的企业战略。升级定位理论说,企业战略等于品牌战略的累加。我们当下做品牌,是在思考品牌能够让消费者记住什么,认真聚焦这一个点,也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暴肌和过去五年十年很多新消费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没有更多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可能并不需要在过去的某些阶段舍命狂奔。我们就是经营好一个企业而已,这个企业它需要有抗风险能力、现金、造血能力等。

未来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它需要更低的传播成本。所以我们做品牌,是让传播成本变得更低,因为能够让消费者记得住,但记住是很贵的。

浪潮新消费:所以咱们做品牌不是为了花钱,是为了省钱。很多企业开始所谓做品牌要花很多钱到品牌基础建设,比如定位命名、视觉系统、品牌外宣等。

你们准备怎么去投入,会跟以前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郑国煜:会需要花钱。其实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标准的实验逻辑。举个例子,赛马也好、二分法也好,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能够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跑出一定的模型。所以我认为它既是实验逻辑,又是数学逻辑的一个问题。

暴肌拥有这样的经验,从产品筛选的角度上说,我们过去做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已经在实践的产品赛马机制。

暴肌有400多个SKU,近200个SPU。每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都有第一、第二、第三阶段,能不能跑到下一阶段,取决于产品在这个阶段的投入反馈。

一定程度上来说,未来暴肌要聚焦产品、成为细分品类代表品牌时,也会用类似的方式去让钱花得更值,让效率变得更高。

浪潮新消费:别人做品牌,可能是因为擅长营销。你们会做品牌,其实是更大程度上验证了产品的市场适用性,在你的理念中品牌是怎么形成的?

郑国煜:首先,品牌要能够为消费者真正解决问题。如果品牌没有给消费者解决问题,就算投再多的钱,消费者记住你第一次不会记住第二次,这样企业就要付更高的触达成本。

其次回到定位逻辑。有哪一些品类,未来可以解决消费者在某特定场景下的痛点,从而在这个场景里成为头部,比如湿厕纸大家会想到德佑。要解决痛点问题,消费者就想到这个品牌,这拥有很大的价值,品牌就省了很多平台投放的费用。

浪潮新消费:其实这两年,企业和员工关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议题。现在,大家忙着降本增效,进行内部调整。

有的企业变得更卷,希望大家去面对和承担一切;有的企业创始人转变思路,降低预期,和员工不断和解,期待构建利益共同体。在团队管理过程中,你的进化路径是怎样的

郑国煜:在过去几年里,降本增效是很正常的企业行为,任何组织也都需要新陈代谢。有些小伙伴在某个阶段适合公司,但后来可能不再适合,这很正常,哪怕是负责人、合伙人级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抛开这些不谈,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好好说再见”。很多时候,社会矛盾源于功过相抵。有人觉得,你以前成功过,但也失败过,功过抵消,你走人是理所当然。但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该如此。

我的看法是,企业首先要肯定员工过去的成功和价值,只是说现在他的能力不再适配这个岗位,经过调整也达不到预期,那只能好好说再见。

浪潮新消费:但如果某些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或效率的下降,你怎么看待这种错误?

郑国煜:权利和义务其实是对等的。企业做决策,享受最大的收益,也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员工可以做决策,是企业的结构和机制赋予他的权限,如果出现损失,本质上是公司自身的问题。

所以,公司要思考怎么看待失败,有时失败再往前一步就是尝试和创新。

浪潮新消费:你们有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强烈向上的文化氛围相较于内卷,是否探索出了更好的形式来凝聚战斗力?

郑国煜:员工战斗力是可以自发产生的。只要设定好目标、方向以及对应的回报,每个人都能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如果一个小伙伴在入职时有很强的战斗力,在企业呆了两三年之后反而没有了,那就是底层逻辑出了问题。

可能是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努力奋斗,也可能是成长速度跟不上岗位的要求,导致工作受挫。这时企业的负责人需要出面,通过辅导、调岗,甚至劝退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浪潮新消费:人性非常复杂,但你似乎已经站在更前沿的维度去理解它,这是怎么做到的?

郑国煜:过去我跟团队的小伙伴难免有些矛盾,内心也曾挣扎过。但好的团队,能在矛盾中互相启发。

你有疑惑,我也有,我们就会一起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答案其实无处不在,可能在朋友的脑袋里,也可能在书本、抖音或视频网站里,关键在于你想不想找到答案。

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在创业之初,我招了不少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那时我也会感到诧异甚至自我怀疑,为什么没法和他们一起共事下去。但有了困扰后,我就去寻找答案,这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浪潮新消费:当我们去寻找答案,世界上的声音特别多,你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郑国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解法确实有无数种。但就底层性格或文化而言,我们的理解往往倾向于某一种人格,可能是内敛型,也可能是外放型。

一旦找到解法,它一定就是最适合你的,不需要勉强。

浪潮新消费:新一代年轻人跟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你如何思考跟新一代,尤其是00后的相处模式?

郑国煜:我认为这是个互相选择的过程。

在过去,很多员工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而工作,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家慢慢开始思考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赚钱、消磨时间,还是跟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在面试中,我经常问候选人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留下的很多小伙伴,对于做有意思的事情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报酬,他们是自洽的。

所以,核心在于员工要什么,现在不再是用收入绑住别人的时代了。

浪潮新消费:食品行业可能比较枯燥和琐碎,怎么让大家在工作中感到有趣,需要自己先变得快乐吗?

郑国煜:首先,暴肌独角兽做为身材管理的轻食品牌,本身会吸引很多人,因为它会给人一种年轻、与众不同的感觉。

其次,作为合伙人,我们也能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它可能不在于赚钱,是而在于做出一些成果,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我们这个品牌。00后和10后也一样,他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及时有反馈和有意思的事。

有些00后曾经沉迷游戏,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就不玩了。相反,他在工作上很努力,也愿意投入时间,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乐趣。

所以,我们要成为有趣的氛围中的一部分,不一定要是最活跃的人,但一定得是氛围的助燃剂。我比较内敛,但团队有一些外向的伙伴,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会跟他们一起热闹,但更多时候我是冷静的。

浪潮新消费:那你是被迫改变的吗?

郑国煜:自愿改变的。我也是个典型的"Z世代",生计上没多大压力,外界也很难逼我做什么事情,所以生活不是我工作的第一动力。

但让我挣扎的在于我是一个很内敛的人,没事就喜欢自己待着。但如果让团队跟我一样安静,那办公室岂不是死气沉沉?这肯定过度压抑了。

后来,我跟合伙人交流才发现,其实有别的方法。完全可以找合适的人来当氛围的营造者,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鼓励他,让大家看到我也在融入,而不是做一个扫兴的人。

浪潮新消费:最近我们有个特别火的视频,是一位品牌老板分享“要跟员工分利润,才能让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引发了很多共鸣。

但也有创始人针锋相对的认为这种做法只在短期内有效不起人性考验。在公司组织激励设计上,你们是如何权衡利弊的,最终形成内部的良性循环?

郑国煜:不管是分利润还是不分,或者分几个月,都有对应的道理。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对于商业模式的设定,也就是企业能否持续发钱,在花钱的基础上还能保持增长。

如果管理者给员工开出超出他自身价值的薪酬,员工一定会很开心,工作也会更有激情。大厂以及国外一些成熟的商业体,员工薪酬普遍高于市面平均水平。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刺激员工成长、积极投入工作,靠的是员工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企业更符合商业逻辑的报酬机制。但如果违背商业逻辑,比如没有因为给员工发更多薪酬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可能导致后期的崩盘。

敢于分钱一定能筛选出更多有潜力的人,但我们也要接受一个事实,不是所有员工都特别优秀,包括我们自己。

浪潮新消费:面对下行环境,企业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时候,压力该如何传导,是卷自己还是卷全员

郑国煜:首先,肯定是卷自己。老板既然享受最大的收益,自然也该付出最大的努力。企业亏损,不一定是因为员工不够努力,更有可能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这时候,老板得先自我怀疑,企业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次,员工的报酬和价值是成正比的,一个拿8000元工资的员工,他理论上做的就是8000元的工作。

当然,我们遇到一些特别优秀、有成长型心态的小伙伴,会尽可能给予肯定和相应的报酬增长。企业这样通过赛马机制,不断大浪淘沙,筛选出味道最接近的、对增长帮助最大的一批人。

浪潮新消费:在资本和流量红利时代,品牌很多组织和文化问题容易被增长掩盖。但现在,这些问题正一一浮现。你是如何面对环境变化和组织不断出现的矛盾?

郑国煜:暴肌独角兽既踩过红利,也踏空过。

红利本质上就是变化,比如看新媒体的多了,看旧媒体的就少了,于是在新媒体领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

其实,变化是永恒的,任何时候都会存在。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三五年前的市场环境和局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但有变化就有机会。过去在抖音上有机会,未来微信视频号上可能有。只要做好心理预期的建设,就能坦然接受变化。

浪潮新消费:暴肌独角兽的产品覆盖六大品类、数百个SKU,这跟当下流行的极致聚焦似乎存在一些差异。

究竟是如何思考品牌定位的,暴肌独角兽属于品类品牌还是人群品牌?

郑国煜: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选择。品类品牌有成熟的逻辑,在过去给很多品牌带来了极强的安全感。

但暴肌独角兽在当下更适合做特性品牌,或者说人群品牌。要完成这个大目标,一定要有能让品牌传播成本极致低的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有鲜明的特点和标签,很容易让人记住。

过去在品牌理论和商业逻辑方面,外国领先我们很多年,但中国真正的商业化发展其实也就这几十年的事。

所以围绕中国市场,品牌会有很多种形态。企业内部不用太焦虑,也不是非得做成品类品牌,因为做品类品牌失败的也很多。

浪潮新消费:暴肌独角兽这么多SKU,不可能每个都做到100分。你说要接受不完美,有些新品六七十分就得上战场测试,你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去测试可行性,怎么面对其中的挫败?

郑国煜:每个人对产品的标准和判断都不一样。我不是首席品牌官,60-70分是基于我的预期和思考。

我们所认为的完美也只是代表一群类似身份标签的人的观点,可能并不是暴肌独角兽广大消费者所认为的。如果目标人群和需求对不上,就别提100分了。

所以我们过去一直在做验证,为消费者提供身材管理周期的食品解决方案。减肥时肚子饿,不用太辛苦自己,我们负责提供放心吃的零食,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浪潮新消费:黑咖啡是你们的一个明星品类,目前一些其他领域的品牌创始人,也进入黑咖啡赛道并获得了不错成绩。你们如何应对单一品类市场的竞争和冲击?

郑国煜:从企业策略的角度来说,暴肌独角兽的井喷式增长不会在最近一两年。

过去我们的产品多元化,是为了实现增长、不下牌桌。但我们还很年轻,只有踩过一些坑,才能真正记住底层逻辑,进而学习和成长。

当多元化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正向帮助时,就需要新陈代谢,做减法。

暴肌接下来的核心目标,是在健康的大背景下,找出哪些品类有机会成为头部细分品牌。黑咖啡不是暴肌的终点,我们也不排斥同行进入这个领域。

毕竟,市场是所有企业共同构建的,让产品更贴合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使命。

浪潮新消费:除了产品定位和取舍,这两年供应链的竞争在加剧,很多品牌选择自建工厂或与代工厂共创,但成功的并不多。

你们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跟供应链的关系,也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系统。能否分享一下你们在供应链方面的经验教训

郑国煜:我们没有走得特别顺,甚至关掉了一家工厂。

最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办厂的艰难,直到自己尝试后才明白。现在产能过剩是普遍现象,而且很多工厂的技术门槛较低,导致产品附加值有限,但市场并不需要如此过量且低附加值的产能。

如果工厂的经营不能给企业带来正向帮助,那只能选择关闭。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

重新审视企业和供应商关系的时候,我意识到过去可能低估了一些行业的卓越之处,以及它真正的壁垒和优势。有些供应商非常优秀,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价值。

企业不可能包揽一切,得承认自己有擅长的领域,但也不是无所不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待供应商跟企业的关系。

在这之后,我们会更多地去拥抱供应商,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利益共享是一种很好的机制。

浪潮新消费:你们如何与供应商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保持双方的弹性和活力?

郑国煜:首先是经营理念,它决定了能否给供应商带来安全感。

这其实和待人处事是一个道理,如果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那别人和你合作很难有安全感。但如果企业会思考能给供应商提供什么价值,就会有人愿意优先调配资源和产能给你。

就拿暴肌来说,我们建工厂时确实低估了其中的壁垒,但当我们重新拥抱以前的供应商时,发现他们也很坦诚地重新接纳了我们。

浪潮新消费:创业第十年,从初出茅庐到找到根据地,从面对行业潮起潮落到品类和渠道深耕。

你怎么看自己过去这十年,是大部分都超出预期,还是跟想象的有点距离?

郑国煜:说实话是超出预期的。十年前我压根没想过创业要做这件事,只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想,想的过程中又不断做,慢慢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我只是在努力而已,而且努力的程度也没有超出常人多少倍。能有现在的结果,我觉得蛮幸运的。这种幸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代、市场环境、营商环境,还有很多的外界因素。

浪潮新消费:这些成果中,你最看重什么?

郑国煜:我最看重三个东西。

一是用户关系。现在小红书上,持续不断地有人问,暴肌独角兽这个品牌怎么样,产品到底好不好。这说明用户对品牌有认知,这是一件让我很有成就感的事。

二是供应商关系。很多供应商在发暴肌独角兽的货,也给他们带来了好的增长,这是我们和供应商密切合作的成果。

三是团队关系。企业运行到现在,积累下来的团队是核心资产。因为在遇到困难或危机的时候,往往只有你的核心团队会站出来。

总的来说,在这些关系中,我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是有价值的。

浪潮新消费:从一个刚毕业的小白,到实现规模化的品牌创业者,你最核心的变化是什么?

郑国煜:我越来越懂得怎么改变了。

我之前听播客,里面提到一段好的关系,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改变。我创业这几年,在变得越来越好,也愿意变得越来越好。

在企业内部,当事情结果不太好的时候,我愿意去承认是企业负责人的误判或决策失误。

其实很多00后内心有明确的对错判断和价值观。

这能给团队传递一种感受:企业是坦诚的,老板是愿意改变和进化的。

浪潮新消费:有些创业者想成为有结果的人,比如拥有亿万身家;有的追求自我实现;还有的希望利他。所以你有某种终极或长期的追求吗?

郑国煜:其实,我的目标可能只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位置或空间。我思考过我60岁的生活,可能跟普通的小老头一样,也没太大的差异。

至于那个方向,就是让企业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好。

浪潮新消费:现在很多年轻人渴望自我实现或创业,但受环境因素、社会情绪等影响,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要想在职场中做出意义非凡的事情,你对他们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年轻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丛林社会”中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郑国煜:想清楚为什么创业很重要。要是特别想干,那就去做,只要能承担后果就行,当然别加太高的杠杆。

我们身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的好时代,这是很幸运的事。比如做自媒体,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关键就是尽快动手,先做再说。在做的过程中学,获得即时反馈。

我爸那个时代,不能轻易下海,因为一旦创业失败,家里可能就没饭吃。但现在就算创业失败了又怎样?结果都是能承受的,最多回家添双筷子。

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很犹豫,但征求完所有人的意见之后,会果断选择一个方向去做。另一种是问了无数人意见后,还是没有做决定,停在原地。

我偏向于前者,放心大胆地干,不断探索,只要后果是能承担,就不用担心会有更坏的结果。

浪潮新消费:未来可能是AI的时代,很多变化会颠覆我们的想象,也会继续重构行业,这一代的创业者也可能被下一代快速超越。

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你是怎么思考的,目前的解法是什么?

郑国煜:首先,得承认自己没法在任何时候都成为学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毕竟身体机能、知识积累和过往经历都会对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白纸是非常幸运的状态,因为一片空白,什么知识都能容纳。

过去渠道要精耕细作、慢慢积累的,但进入电商时代后,效率大幅提升,过去企业十年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可能两年就能搞定。我们也要接受一个现实:会有更多年轻人在某些领域比我们效率高很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要在某些维度上接受自己的平庸,我们都是普通人,面对新时代,要保持谦卑,尽可能跟上时代步伐。

其次,也要鼓励更多的团队成员去学习。春江水暖鸭先知,得有一只脚踏进去,才能知道现在的水温到底怎样。

过去暴肌能够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2019年就开始布局新渠道,比很多大品牌都快。底层逻辑是,有触手去感知新事物。

对于AI,企业可以做很多事,比如鼓励小伙伴学习、应用,甚至投资这个领域。

浪潮新消费:如果有下一代的革命性技术和商业模式,你有没有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超越它?你会焦虑吗?

郑国煜:超越可能是个振奋人心的方向和目标,但我目前还不知道具体要超越谁。可能在三五年或者十年后,我会慢慢想明白这个问题。

做企业应该都会焦虑,但只要把问题想清楚,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注:文章来源于浪潮新消费,作者贾梦瑜。

PS.

欢迎加入见实会员,参与前往各大品牌的私域游学和私享会,及获取私域大会PPT和直播回放、在线课程、40+主题白皮书等一手资料。

↘私域服务对接

1.私域换量联盟 2.超全1273篇私域案例

来源:见实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