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特朗普总统假宣布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从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这件事情,对已经获得offer或者未来即将入校的学生来说,影响巨大。也对未来美国的留学政策蒙上巨大阴影。
近期,特朗普总统假宣布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从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这件事情,对已经获得offer或者未来即将入校的学生来说,影响巨大。也对未来美国的留学政策蒙上巨大阴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美国作为新移民国家,长期依赖移民作为为人才和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本身应该以包容政策为主,但是此次却一反常态。似曾相识地是,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排外政策和事件。从19世纪的《排华法案》到20世纪的移民限制,再到影响国际学生的教育政策,美国在移民和教育领域的态度一直在开放与封闭之间摇摆。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历史上的排外事件,分析其背景、内容、过程和影响,并以此为镜,思考特朗普禁令的潜在后果。
国际留学生仍然是美国学生重要组成部分
1.1 1882年《排华法案》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清末),大量中国移民来到美国,参与西部铁路建设、矿山开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随着中国移民数量的增加,白人工人开始将其视为经济威胁。
美国华工修铁路老照片
种族偏见和文化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反华情绪。1885年的岩泉镇暴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白人矿工袭击中国工人,导致多人死亡。这种社会氛围为排外立法提供了土壤。
岩泉镇暴乱
事件内容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移民限制法案。该法案禁止中国劳工入境10年,并禁止在美的中国移民获得公民身份。虽然学生、教师和商人等群体被允许入境,但他们也面临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1882年排华法案原件
发生过程
在1870年代,反华情绪在加州等地迅速蔓延。工会和排外团体积极游说,促使国会采取行动。1882年,法案在国会通过,并由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生效。法案最初设定10年有效期,但后来被多次延长,直至1943年才被废除。
当年的报纸报道
造成的影响
《排华法案》导致中国移民数量急剧下降,在美中国社区面临更严重的歧视和隔离。该法案不仅损害了中美关系,还为后续的移民限制政策设定了先例。虽然学生被豁免,但严格的审查使得中国学生来美学习变得更加困难,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也使得美国的包容形象受损。
1.2 1924年《移民法》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充斥着民族主义情绪。优生学运动的兴起主张通过限制移民来“纯化”美国的人口结构。同时,经济萧条和高失业率加剧了对移民的排斥。1917年的《移民法》已设立了“亚洲禁止区”,但1924年的法案进一步收紧了政策。
当年的报纸报道
事件内容
1924年《移民法》(Immigration Act of 1924),也称《约翰逊-里德法案》,建立了基于国民原籍的配额系统。每个国家每年的移民配额为该国在美人口的2%,以1890年人口普查为基准。这意味着北欧和西欧移民获得更多配额,而南欧、东欧和亚洲移民被严格限制。亚洲移民被完全禁止入境。
约翰逊-里德签署法案
发生过程
该法案建立在1917年和1921年移民法的基础上。1921年,总统威尔逊曾否决类似法案,但新上任的哈丁总统召集特别会议,推动法案通过。1924年,限制派在国会占据主导地位,法案最终由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签署生效。
威尔逊总统
造成的影响
该法案显著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减少了来自南欧、东欧和亚洲的移民。它还引发了国际争端,特别是日本因被完全排除而强烈抗议。该法案直到1952年才被修订,其影响持续塑造了美国的人口和社会面貌。
当年的华人
2.1 冷战时期的教育外交
背景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冷战促使美国将教育作为软实力工具。通过吸引国际学生,美国希望展示其教育体系的优越性,并传播民主价值观。许多国家也希望通过派遣学生到美国学习来提升本国竞争力。
美苏冷战期间对留学生的争夺
事件内容
1946年,富布莱特计划启动,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研究机会,促进教育交流。这一计划成为美国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工具。
富布莱特计划
发生过程
富布莱特计划由美国国务院和各大学支持,至1950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数量达到约2.6万人,标志着显著增长。
造成的影响
该计划不仅增强了美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还促进了文化交流。然而,这种开放性更多服务于外交目的,而非纯粹的学术目标。
富布莱特计划招收的留学生
2.2 9/11事件后的安全政策
背景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促使美国加强国家安全措施,移民和国际学生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911事件
事件内容
2002年,美国建立了学生和交换访问者信息系统(SEVIS),要求学校实时报告国际学生的签证和在校情况。签证申请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审查时间延长。
审查
发生过程
这些政策旨在防止恐怖分子利用学生签证入境,但也增加了国际学生的入境难度。许多学生因签证问题错过学期开学。
塔利班武装
造成的影响
短期内,国际学生入学人数下降,但随着适应新政策,人数逐渐回升。然而,这些措施引发了对美国是否仍欢迎国际学生的质疑。
2.3. 特朗普禁令(2025年)
背景
特朗普总统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以国家安全或经济保护为由,限制国际学生进入美国高校。
事件内容
特朗普宣布哈佛大学等高校不再接受国际学生,这将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基于“保护美国学生机会”的理由。
发生过程
此类政策可能通过总统行政令或国会立法实施,但会面临大学、学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造成的影响
若实施,该政策将对美国高等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国际学生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400亿美元(NAFSA数据),并支持数十万个就业岗位。禁令还将削弱美国高校的全球吸引力和学术多样性。
美国历史上的排外政策通常源于经济压力、社会恐惧或政治算计。《排华法案》反映了种族偏见和经济竞争,《移民法》则体现了民族主义和优生学的影响。冷战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教育交流,而9/11后的限制则凸显了安全优先的逻辑。
此次禁令成为现实,它将延续这一排外传统,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文化单一化和国际形象受损。历史表明,排外政策虽能短期满足某些群体需求,但长期损害国家利益。国际学生为美国带来了经济、文化和学术价值,任何限制都应谨慎权衡。
特朗普绝口不提移民对美国的重要性,他忘了,自己祖上也曾是移民的事了。面对全球化挑战,美国需反思历史教训,拥抱包容与开放,以维护其作为全球教育中心的地位。长期以往,“东升西降”很快就成为现实。
来源:啦啦啦卖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