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艺术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是安徽省唯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安徽艺术专科学校,历经安徽艺术学院(1960年)、安徽艺术学校(1963年)等发展阶段,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
安徽艺术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是安徽省唯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安徽艺术专科学校,历经安徽艺术学院(1960年)、安徽艺术学校(1963年)等发展阶段,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正式定名为安徽艺术学院,开启了安徽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 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
学校以"立足安徽、服务文化强省"为办学宗旨,构建了"艺术为主体、文学与教育为两翼"的学科布局。现有音乐与舞蹈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人文学院5个二级学院,开设音乐表演、舞蹈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坚持"小精特"发展路径,在校生规模控制在4000人左右,师生比达1:8,形成"一对一"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 教学资源与艺术实践
校园占地560亩,建有现代化音乐厅、黑匣子剧场、美术馆等专业场馆,其中1200座的实验剧场达到国家A类剧院标准。学校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歌舞剧院等共建127个实践基地。近年来,师生参与创排的民族歌剧《包青天》、原创话剧《徽州往事》等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蹈《淮河边的姑娘》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金奖。
### 师资力量与学术研究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教授34人,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美术师等行业专家52人。引进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琴、琵琶演奏家李景侠等领军人才组建工作室。在徽派艺术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出版《皖南目连戏声腔研究》《安徽民间美术图典》等专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非遗视野下安徽传统戏剧活态传承研究"。
### 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
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开设徽剧、庐剧、凤阳花鼓等特色课程,成立"安徽地方戏曲传承中心"。连续12年承办"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年均演出200余场。2023年与黄山市共建"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研发的歙砚文创产品入选全国大艺展。在长三角高校艺术联盟框架下,与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 国际交流与未来发展
学校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开展"2+2"联合培养项目,引进欧盟"创意欧洲"大师班。2024年启动"新艺科"建设计划,增设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交叉专业,筹建安徽首个沉浸式演艺实验室。根据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学校正积极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力争到203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艺术大学。
这座植根徽文化沃土的艺术学府,正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姿态,为新时代安徽文艺人才培养和地域文化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来源:得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