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镜王蛇又名“过山峰”、“气扁蛇”,是全球最大的极毒蛇之一,体长1.5~3米,少数个体5~6米,体重4~5公斤,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东亚。
一个冷知识。
眼镜王蛇以蛇类为食,雄性如果求偶失败,甚至会把雌性吃掉!眼镜王蛇在蛇界都属于异类!
眼镜王蛇又名“过山峰”、“气扁蛇”,是全球最大的极毒蛇之一,体长1.5~3米,少数个体5~6米,体重4~5公斤,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东亚。
在我们的印象中,蛇类通常捕食鸟类、鼠类、蜥蜴等,但眼镜王蛇却偏偏喜欢吃同类,例如安达曼眼镜蛇、蝮蛇、亚洲鼠蛇、北方竹叶青等,都是它“菜单”上的常客。
为什么眼镜王蛇非要吃同类?接下来的内容非常有意思,会打破你的认知。
眼镜王蛇通过猎杀其他蛇,能确保拥有足够的领地,减少竞争者从内部开始,解决内卷的核心是降低参与者数量,够不够独特?
此外,眼镜王蛇的思考方式也很独特,鸟类会飞,老鼠又十分敏捷,要想狩猎成功,必然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最后还吃不饱,就跟你饿了三天,结果只吃到一个番茄那么“憋屈”……
别被影视剧骗了,蛇类行动相对迟缓,还会散发出浓浓的信息素,眼镜王蛇能通过信息素轻松锁定猎物方位,过去就是一顿“咔咔咔”。
一条中等体型的蛇,能满足眼镜王蛇几天的能量需求,这样的思维模式,够不够独特……
此外眼镜王蛇还考虑到了消化难度,鸟类和鼠类的毛发难以消化,可能堵塞食道,而蛇类身体细长,更容易被眼镜王蛇吞咽和消化。
其他蛇为什么不反抗?反抗了,实在打不过!
眼镜王蛇体型巨大,在力量上能轻松压制绝大多数蛇类,冲过去咬住其他蛇的头部,接着注入大量毒素。
眼镜王蛇毒性极其猛烈,单次平均排毒量400毫克,最高1700毫克,是银环蛇的50~300倍,人类致死量仅需12~15毫克,3小时内就能毒死成年亚洲象。
其他毒蛇就不能反咬一口吗?
眼镜王蛇进化出了蛇毒抗性,体内存在大量能中和蛇毒的抗体,在捕猎其他毒蛇时,能避免被毒死。
简而言之,眼镜王蛇既是“坦克”,又是“战士”,还是“法师”,这让其他蛇怎么打?
从上文得知,眼镜王蛇吃同类已经变成了习惯,而且根本没有一点心慈手软,但雄性吃掉雌性,是因为求爱失败后恼羞成怒吗?
咱们先来看眼镜王蛇的繁衍过程。
在交配期,雌性眼镜王蛇会通过蜕皮释放信息素,能吸引周围的雄性眼镜王蛇。
这里有个重点是“多条雄性眼镜王蛇都会找到雌性”,这些雄性为了争夺交配权,彼此会大打出手,最强的那个才拥有交配权,这一过程在自然界很普遍,意在筛选出强壮的个体。
但是,即便雌性眼镜王蛇在怀孕后,它仍然会释放交配信息素,这就导致后来的雄性眼镜王蛇,仍然会循着气味找到雌性。
咱们假设一下。
第一波雄性眼镜王蛇由1~10号嘉宾组成,最终1号嘉宾胜出。
第二波雄性眼镜王蛇由11~20号嘉宾组成,最后20号嘉宾胜出。
问题在于,20号并不知道雌性已经怀孕,它好不容易打败竞争对手后,发现雌性已经怀孕而被拒绝后,20号就会备受打击。
刚刚同类的斗争,消耗了20号大多数能量,为了弥补损失的能量,20号会把雌性眼镜王蛇给吃掉。
另一个原因是,20号消灭雌性眼镜王蛇,意味着消灭周围的潜在竞争对手,因为雌性生下的小蛇中,有很强大的1号雄性眼镜王蛇基因,等小蛇长大后它们同样会威胁到20号。
为什么雌性眼镜王蛇怀孕后,还能吸引其他雄性?
BUG的地方就在于,雌性即便怀孕,也无法控制信息素的传播,而雄性也无法通过信息素分辨雌性已经怀孕。
为什么雌性眼镜王蛇面对雄性的求爱,宁死不从?
雌性在怀孕后,需要把能量都集中在卵的发育上,雌性在产卵后,还需要护巢2个月,期间不吃不喝,所以为了节省能量,雌性在怀孕后会拒绝其他雄性。
为什么雌性眼镜王蛇不跑?
特别是在交配期,雌性眼镜王蛇的攻击力会下降,因为它们要为繁衍做准备,本来雌性就打不过雄性,交配期攻击力更差,所以在雄性决定死斗的情况下,雌性一般都打不过。
来源: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