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降到3%,就不要再提前还贷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12:59 2

摘要:4月份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3.1%,因此在这次降息之后,全国平均的房贷利率下降到3%左右。

昨天,LPR下调0.1个百分点,从3.6%降到了3.5%。

4月份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3.1%,因此在这次降息之后,全国平均的房贷利率下降到3%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以100万贷款、30年期计算,每月还款减少大约55块,累计能省下超过2万元的利息。

现在很多手里有点钱的人会觉得:

降息的幅度太小了,降了之后总共也只是省2万利息。

如果我提前还贷,直接能少十几万利息,我为什么不提前还贷?

这个说法乍一看还挺有道理的,但是真要细究,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我认为,当房贷利率的水平达到3%的时候,提前还贷已经毫无必要了。

“多一笔贷款,就多一分负担”。

都想着债务要早点还清才安心。

但在房贷利率降到3%甚至更低的当下,这套逻辑,真的还成立吗?

我们来算一笔账。

假设你用贷款买下一套100万的房子,贷款部分为50万,利率3%,那么你的年

利息支出是1.5万元。

而如果这套房子用来出租,年租金收益低一点按1.2%算,也能拿到1.2万元。

更关键的是,租金回报是按房屋总价算的,而房贷利息只按贷款部分计。

如果你是自住,那这笔账也一样成立。

因为你不买房就得租房,租房每年也要付出1.2%的租金。

除非你买了房既不住也不租,白白空着,那房贷才是纯支出,没有回报。

所以从房屋的租金价值的角度看:

房贷利率降到3%之后,利息支出已经无限接近于租金。

更何况,房贷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直到房地产对经济的下行拖累消退,直到市场情绪企稳为止——在那之前,利率大概率还会往下探。

而租金在货币放水的大背景下,大幅下调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当租金能够覆盖一部分的利息时候,提前还贷的必要性就不那么大了。

除了租金这一点之外,通胀因素也是重点要考虑的。

我们把视角拉长。

一个每月5000元的房贷,现在看是笔不小的支出。

但如果考虑到未来20年的通货膨胀呢?

我们现在每年还在不断增加货币总量,总量增加之后,就意味着通胀会是长期的趋势;

每年2%~3%的通胀,意味着20年后的5000元,购买力可能只剩下现在的一半。

你回顾过去这20年的历史,20年前的100块和现在的100块,购买力千差万别。

所以啊,你的房贷支出是不断“缩水”的。

这是房贷最被忽视的一个隐性优势——

它是逆通胀的“硬通货负债”

简单理解就是:你在用贬值的钱,去偿还不变的利息。

而提前还贷,则是用现在值钱的钱去还一个本来可以用贬值的钱去偿还的利息,在这个过程中,你丢失的是此刻和未来资金的机会成本。

很多人提前还贷,是图个心理安稳。

但这其实是一种“伪安全感”。

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当下最重要的资产,其实是现金流。

你以为自己没欠银行钱了,就安心了,但一旦家庭有紧急支出、收入波动、意外变故,你就会发现现金流的重要性。

尤其对现金储备本就不足的家庭来说,提前还贷其实就是在削弱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有人说,那如果我准备了应急资金但一直没用上,不就浪费了吗?

其实不是

真正的安全准备,从来都是“用不上”才是最好的结果。

此刻,与其把资金拿去还贷,不如保留一部分去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变故。

另一方面,就如我前面说的,当房贷利率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提前还贷就意味着巨大机会成本。

这个所谓的机会成本,其实就是把提前还贷的钱用来投资的潜在收益。

很多人会觉得: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滑的趋势下,市场上的资产普遍收益率不高,高收益的资产又是高风险,想要达到3%的年化收益,并不容易。

但实际上,现在一些长期稳定的债券类基金、锁定期较长的理财产品,甚至是股息率较高的红利类基金、优质REITs等等。

只要你能长期拿得住,持有5年以上,年化收益也是有机会超过3%的。

所以,你把本来要提前还的钱拿去投资,只要做到“持久+安全”,基本可以实现用收益抵消利息支出。

那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现在要拿到3%的收益会很难呢?

本质原因就在于对资本市场、对资产的收益情况不了解。

其实说白了就是信息差太大,看不到市场中存在的机会。

不过这一点也很正常,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市场上所有资产,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了解不同资产当下的收益率。

为了帮助大家填补市场上的信息差,我们最近准备专门组织一场闭门直播课,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市场上各类资产的具体情况以及收益率。

想知道哪些资产的收益率能够稳定高于3%?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