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再玩10分钟”家长的3种不同做法,铺就孩子3种不同人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03:58 2

摘要:“妈妈,我再玩10分钟!”相信不少家长对这句话都耳熟能详。孩子不管是玩玩具、看动画片,还是写作业、睡觉,似乎总爱跟时间“讨价还价”,拖延个没完没了。这时候,咱们家长的处理方式,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时间观念的养成和自律能力的强弱。今天,就来给

“妈妈,我再玩10分钟!”相信不少家长对这句话都耳熟能详。孩子不管是玩玩具、看动画片,还是写作业、睡觉,似乎总爱跟时间“讨价还价”,拖延个没完没了。这时候,咱们家长的处理方式,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时间观念的养成和自律能力的强弱。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三个亲测超管用的方法,让孩子从“磨磨蹭蹭”变成“雷厉风行”,跟拖延症说拜拜!

1.给孩子选择权,点燃自主小火焰

豆豆这孩子,最近对动画片《超级飞侠》那叫一个痴迷。到了该关电视的时候,那是一百个不乐意。妈妈没办法,只能妥协让他再看10分钟。可这一妥协,麻烦就来了,每次10分钟到了,豆豆就像个小复读机似的,一直念叨“妈妈,我再看10分钟”,结果这一看就是30分钟,最后还是妈妈强制关的电视。

这可把妈妈气坏了,跟爸爸抱怨。爸爸呢,只是笑笑,说这事儿交给他。第二天,又到了关电视的时间,爸爸不慌不忙地走过去,坐在豆豆旁边,温和地说:“宝贝,咱们是再看10分钟还是5分钟呀?”豆豆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选了10分钟。爸爸又接着说:“那说好了,10分钟一到就得关电视哦。”

嘿,您还别说,10分钟一到,豆豆还真就乖乖关了电视。为啥爸爸说的10分钟豆豆就听进去了呢?其实啊,孩子就像春天里的小树苗,不喜欢被硬生生地修剪,他们喜欢自己决定怎么生长。当孩子有了做决定的权利,就会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小主人,就会自觉地去遵守约定。就像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给孩子选择权,就是点燃他们内心自主的小火焰,让他们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事儿,慢慢变成一个自律的小大人。

2.倒计时,让时间“看得见摸得着”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那是满肚子的苦水。她说每次让孩子做点啥,孩子嘴上答应得那叫一个痛快,“马上就好”“知道了”,可身体却像被钉在了原地,根本不行动。这场景,我可太熟悉了,以前我家孩子也是这样。让她关电视,她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让她别玩了,赶紧写作业,她也满口答应。可就是光说不练,把人气得够呛。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孩子对时间这个概念啊,就像雾里看花,模糊得很。咱们得给他们发点具体的“指令”。比如说,“妈妈从1数到10,你就关电视好不好?”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说“妈妈,我再玩十分钟”,咱们可以在剩下3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提醒他们。这样,孩子心里就有了时间的概念,也能慢慢接受活动时间快要结束这件事。为了帮孩子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准备个沙漏或者钟表。让孩子亲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像看着河水从眼前流过一样,他们就更容易接受结束活动的指令啦。

3.及时表扬,让守时成为好习惯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鼓励比惩罚更能塑造行为。”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当孩子按照约定时间结束活动后,咱们一定要及时表扬他们。这表扬啊,就像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甜甜的糖果,让他们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和鼓励,孩子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守时是个好事儿,就会把这个好习惯一直坚持下去,慢慢地,拖延症就会离他们远远的。

不过,家长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有几个小地方得注意:

1. 态度要坚决,语气别凶狠:咱们家长的态度就像定海神针,得坚定,但是语气可不能太凶,不然孩子心里一害怕,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就适得其反啦。

2. 哭闹不妥协,坚持原则:要是孩子因为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哭闹起来,咱们可不能心软妥协。要平静地告诉孩子:“我们约好了,下次还可以玩。”让孩子知道,原则就是原则,不能随便打破。

3. 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好榜样:平时啊,咱们父母得以身作则。比如说,“妈妈工作10分钟就陪你”,而且一定要说到做到。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咱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

写在最后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习惯养成,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基础打好了,房子才能盖得又高又稳。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试试上面这三招,让孩子从“再玩10分钟”变成“妈妈,时间到啦!”让自律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收获一个自律又精彩的人生!

来源:揭秘工作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