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锐55万起售引争议:挂大众标的“豪华 SUV”,到底值不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9:08 2

摘要:说起大众这个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那简直是如同“图腾”一般的存在,从早年间的捷达、桑塔纳,到后来的帕萨特、迈腾,再到SUV阵营里的途观、途昂等车型,几乎每一款都能精准地搔到国内消费者的痒处,款款都曾是或仍是销量排行榜上的常客,把国人的用车偏好和消费心理研究得可谓

说起大众这个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那简直是如同“图腾”一般的存在,从早年间的捷达、桑塔纳,到后来的帕萨特、迈腾,再到SUV阵营里的途观、途昂等车型,几乎每一款都能精准地搔到国内消费者的痒处,款款都曾是或仍是销量排行榜上的常客,把国人的用车偏好和消费心理研究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号称“最懂中国人”的汽车品牌,旗下却一直藏着一款身世显赫、血统高贵、实力也绝对不容小觑,但在国内汽车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销量平平的“隐形旗舰”级SUV——它就是以纯进口身份销售的大众途锐

这款车,江湖人送外号“换壳的奥迪Q7”,这绝非空穴来风的戏谑之言,毕竟它与同集团的奥迪Q7、保时捷卡宴共享着同样尊贵的MLB Evo纵置发动机平台,甚至在某些核心部件的用料标准和整体的机械素质上,有底气敢和更高级别的宾利添越掰掰手腕。

从理论上讲,途锐本应是大众品牌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用以昭示其顶尖的造车工艺和技术实力。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它在中国市场更像是一个“叫好不叫座”、曲高和寡的孤独贵族,独自品味着“识货人不多”的寂寞。

就在不久前,2025款途锐也已正式上市,其官方指导起步价直接标到了令人咋舌的55万8800元。这个价格标签一亮出来,估计不少原本对其还有些许念想的潜在消费者,都得在心里默默地倒吸一口凉气,然后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厚度了。

要知道,在当前这个“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豪华品牌纷纷放下身段“以价换量”的时代,隔壁宝马X5的终端成交价格都快要跌破五十八万元大关了,而途锐的自家豪华品牌兄弟奥迪Q7,在某些地区经销商那里,甚至有传闻四十多万就能把入门版车型提回家。

途锐这款头顶着大众品牌LOGO的所谓“旗舰SUV”,在品牌光环的加持上,本就比奥迪、宝马这些根正苗红的豪华品牌矮了不止半头,如今却还敢定出这么一个“迷之自信”的离谱价格,真不知道是大众总部的哪位高层拍板决定的,这份勇气着实可嘉。

产品实力再强横,也怕巷子太深、无人问津,更怕的是标价太高、曲高和寡啊。这年头,真正识货的消费者或许并不少,但既识货、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恰恰不迷信BBA那耀眼的品牌光环,反而独独钟情于大众品牌旗舰级SUV的“真爱粉”,恐怕真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凤毛麟角了。

当然,为了努力撑起这旗舰级SUV的身价与颜面,新款途锐在外观造型设计上确实也下了不少猛料,力求与普通大众车型拉开差距。

全系车型均标配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R-Line运动套件,前脸那标志性的家族式进气格栅被进一步大胆地拉宽,并且在内部塞满了多条全新的贯穿式镀铬装饰亮条,使得整个车头看起来气势汹汹,甚至带上了几分高性能改装车特有的“嚣张”与“乖张”气焰,与以往途锐那种略显低调内敛的形象大相径庭。

车头下部采用了更富层次感的环绕式布局,整个上方区域与前保险杠则巧妙地连贯融合到了一起。两侧的大灯灯组也已经全部升级到了技术含量颇高、照明效果出众的IQ.Light高清智能矩阵式LED大灯组,据称其夜间照明效果和营造出的科技氛围感,比不少以“灯厂”自居的新能源车型看起来还要更加震撼夺目,显然比老款车型在“眼神”上要犀利和高级了不少。

车身侧面线条依旧保持了大众车型惯有的流畅与富有张力的视觉感受,一条凌厉深刻的腰线从车头一路贯穿至车尾,宛如一道划破长空的灵动闪电,赋予了整车一种勇往直前、蓄势待发的动态气势。

而且,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运动特质,新款途锐在车窗边框、门把手、车顶行李架以及外后视镜等细节之处,都统一做了时下流行的熏黑处理,再配上营造出悬浮式车顶效果的C柱设计以及标配的十九英寸多辐条铝合金轮毂,整体的运动范儿可以说是直接拉满了。

车尾部分最引人注目的设计,莫过于那套辨识度极高的贯穿式LED尾灯组,在夜间点亮之后,其独特的灯带造型能够让人在车流中一眼认出它的身份。

而且,与前脸一样,车尾的大众车标据说也具备了发光功能,这下在夜晚开车,再也不怕后车看不清你开的是一台“有身份”的大众了。

车尾下方那两个双边单出的方形排气口,也经过了精致的镀铬工艺处理,并且不再是之前那种藏着掖着的隐藏式设计,而是大大方方地展露出来,似乎在有意强调其纯正的燃油血统与不俗的动力性能。

再加上后保险杠下部那块大面积的亮黑色装饰板,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彰显高级质感又不失运动格调的视觉效果。

不过,稍显遗憾或者说有点“不合时宜”的是,在这样一款力求展现旗舰风范的车型上,我们依然看到了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

这究竟是大众出于对极端环境下耐用性的极致坚守,还是在不为人知的细节之处悄悄地进行了成本控制,亦或是设计师团队在向某种经典设计元素致敬的复古情怀使然,就留给市场去解读和评判了。

坐进新款途锐的车内,其内饰部分的用料和做工倒是基本对得起它那高高在上的身价。

中控台上方、车门内饰板、中央扶手箱边缘等乘客日常容易接触到的区域,几乎都被大面积的高品质软性搪塑材质或者带有精致缝线的真皮所包裹覆盖,其触摸手感据某些夸张的描述称“比初恋女友的手还要细腻”,视觉效果也确实营造出了这个级别车型应有的豪华与档次感。

由一块十二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一块尺寸达到15.05英寸的中控触摸液晶大屏所组成的科技感十足的联屏设计,再配合上投射信息丰富实用的HUD抬头显示系统、可随心调节的三十色车内氛围灯以及握感舒适的真皮多功能方向盘,共同展现出了这个级别豪华SUV车型所应具备的高端科技范儿。

此外,全新途锐还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进行了升级,搭载了全新的Asterix操作系统,该系统不仅界面设计更为现代化,操作流畅度有所提升,还内置了诸如高德地图、在线音乐与视频播放、苹果CarPlay手机互联等一系列国内消费者常用的主流功能。

前排座椅更是提供了多达十八项的电动调节功能,并且配备了座椅通风与加热,甚至连头枕都支持四向调节,在舒适性配置方面确实给得比较足。不过,平心而论,虽然途锐的内饰用料上乘、配置也足够丰富,但整体的座舱布局和设计风格,虽然因为大尺寸屏幕的加入而提升了不少科技感,但骨子里那股子挥之不去的“大众味儿”还是比较浓郁,与同平台的奥迪Q7那种刻意营造的、更具未来感的科技豪华氛围相比,途锐的内饰似乎更强调一种沉稳、内敛的实用型豪华。

只是,这样一套虽然用料扎实但设计上略显保守的内饰,能否真正打动那些早已被国内新势力品牌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各种炫目科技配置轮番轰炸过的消费者,恐怕还是一个不小的未知数。

作为一款定位中大型的SUV,大众途锐的车身尺寸参数,在如今这个“以大为美”、“L”遍地走的中国汽车市场,其实并没有展现出任何压倒性的优势。

其四米八八九的车身长度和接近两米九的轴距数据,在纸面上甚至和一些国内主流的、经过本土化加长处理的中型SUV车型相差无几,更不用提那些动辄车长超过五米一、轴距突破三米的国产“巨无霸”SUV了。

当然,从实际的乘坐体验来看,身高一米八左右的乘客在前排调整好合适的坐姿后,再落座后排,依旧能够获得超过两拳的腿部活动空间和一拳有余的头部空间,三个标准身材的成年人并排乘坐时,其横向空间表现也还不至于显得过分局促。

舒适柔软的真皮座椅,还支持靠背角度的可调节功能,并且配备了独立的后排空调出风口、USB充电接口、宽大的中央扶手以及杯架等实用配置,能够有效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与便利性。

储物空间方面,途锐的后备箱在常规状态下的容积就达到了八百一十升,当把支持四二四比例放倒的后排座椅完全放平之后,其最大储物容积更可进一步拓展至惊人的一千八百升,轻松容纳一家四口长途出行的所有行李物品,应该不成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消费者付出了旗舰级别的购车预算之后,他们所期待的可能不仅仅是“基本够用”的乘坐与储物空间,更是一种能够彰显身份与地位的“阔绰无比”的从容之感。

在这一点上,途锐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符合其级别定位,但并未能带来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真正让大众途锐敢于叫板奥迪Q7、宝马X5等一众豪华品牌强敌的底气,还是在于其深藏不露、轻易不为人所察觉的“三大件”核心技术。无论是其入门级车型所搭载的那台2.0T高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够爆发出高达一百九十五千瓦,相当于二百六十五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三百七十牛米的峰值扭矩,并且从一千六百转的低转速区间开始就能进入宽广的扭矩平台,配合来自采埃孚(ZF)的经典8AT手自一体变速箱,在专业媒体的实际测试中,其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六点八秒,最高车速更可达到二百二十九公里每小时,而其百公里综合油耗也能控制在九点一八升左右,动力输出表现得相当积极且不失平顺,日常城市驾驶超车并线时只需轻点油门,那种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驾驶感受绝非虚张声势;

还是其顶配版本车型所搭载的那台动力更为澎湃的3.0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够拥有高达三百四十匹的最大马力和四百五十牛米的强劲扭矩,使得其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进一步缩短至惊人的五点九秒,其动力储备之凶猛,据某些车主的生动描述,简直“如同出笼的藏獒一般”,一脚地板油下去,足以让副驾驶的美女失声尖叫,无论是挑战崇山峻岭还是跋山涉水,都能如履平地般从容应对。

当然,如此强劲的动力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门槛,3.0T版本的途锐起步价就要去到79万3800元,溢价幅度过高,性价比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大众途锐全系车型均标准配备了带纯机械托森中央差速器的4Motion全时四驱系统,并且还带有一套支持多达五种不同操作模式可调的空气悬架系统和电子可变阻尼减震系统,这套空气悬架系统最高可将车身提升七十毫米以增强通过性,最低则可将车身降低四十毫米以提升高速行驶稳定性,其调节范围之广、灵活性之高,在同级别车型中亦属罕见。

底盘悬挂的结构方面,途锐采用了前后均为多连杆式独立悬挂的经典组合,在具体的调校风格上则明显更偏向于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

在实际驾驶中,无论是在多弯的山路还是在高速公路上的紧急变道,途锐的悬挂系统都能为车身提供相当出色且坚韧的支撑性,驾驶者基本感觉不到明显的车身侧倾。

再加上那套先进的空气悬架系统的辅助,使得车辆在激烈驾驶时能够保持稳定可控的姿态,同时在日常巡航时也能很好地兼顾到驾乘的舒适性,对于路面细碎颠簸的过滤也比较到位。

因此,单从机械素质和行驶品质这些核心层面来评判,大众途锐确实完全具备了与奥迪Q7、宝马X5等一线豪华品牌SUV车型一较高下、甚至在某些特定方面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硬核实力。

只不过,其高达五十五万八千八百元的官方起售价,对于一款悬挂着大众品牌LOGO的车型而言,确实显得有些过高,也让许多潜在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如果大众汽车能够适当调整其定价策略,更清晰地摆正途锐在集团内部以及市场竞争中的定位,比如像同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沃尔沃XC90那样,在终端销售市场上给出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元以上的“诚意”降幅,那么这款身怀绝技、品质出众的“换壳Q7”,或许还是非常值得那些追求内在实力与低调品味的消费者去认真考虑的。

综上所述,大众途锐这款车,若论其平台出身、核心技术、以及整体的机械制造品质,绝对是一款被国内市场严重低估了的实力派选手,甚至可以说是大众汽车品牌皇冠之上的一颗因定价策略失误而略显蒙尘的璀璨明珠。

它拥有着与保时捷卡宴、奥迪Q7这两位顶级豪华SUV同宗同源的纯正贵族血统,以及一套在硬件规格和技术含量上均不输于任何同级别竞争对手的硬核“三大件”配置。然而,自古英雄也怕卖错价。

途锐顶着一个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更偏向于“亲民”、“实用”的大众品牌LOGO,却要试图卖出比其自家豪华品牌兄弟奥迪Q7(在享受完终端优惠之后)还要更加坚挺、甚至更高的价格,这在极度看重品牌价值、讲究“面子工程”的中国高端SUV消费市场,无疑是一步走得有些过于自信、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冒险的险棋。

途锐在当前市场所面临的困境,也恰恰印证了中国那句老话:“识货的人不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既识货、又愿意为此高昂价格买单,并且对大众品牌有着特殊情结的消费者不多”。

如果大众汽车中国及其合资伙伴能够真正放下身段,审时度势,赋予途锐一个更具诚意、更接地气的市场定价,比如说,像前文提到的沃尔沃XC90那样,在终端销售环节普遍给出十几万乃至二十万元以上的可观优惠幅度,那么这款被戏称为“换壳Q7”的低调实力派,其在中国市场的春天,或许才会真正到来,其销量表现也才有可能与其不凡的内在实力相匹配。

否则,在当前这种尴尬的定价策略之下,大众途锐可能就只能继续在其相对小众的鉴赏家圈子里孤芳自赏,默默等待那些真正不差钱、又具备独到慧眼、并且对大众品牌怀有深厚“铁粉”情怀的消费者,来为这份“低调的豪华”与“被埋没的实力”买单了。

这款旗舰级SUV,当得着实是有些憋屈和无奈。

来源:斌斌爱看电视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