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墨客岛团队摘要:有人说,人在喝醉之后最真诚,也有人说,酒桌上没有一句实话。那么,酒桌上的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墨客岛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mokedao
墨客岛叔ID:mokedao_gz
有人说,人在喝醉之后最真诚,也有人说,酒桌上没有一句实话。那么,酒桌上的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酒桌的话,为何真假难辨?
人一旦喝酒,说话就带情绪了。酒本身就是情绪的放大器,高兴的更高兴,压抑的也更容易爆发。
有些酒局并不是朋友小聚,而是带着应酬、目的、人情债。于是,场合需要说一些“漂亮话”,身份需要说一些“周全话”,情绪上来了又可能说一些“多余话”……真假夹杂,本就是常态。
常见的“假话”类型,你遇过几个?
客套话:
“早就听说您了”“哪天一定请您吃饭”——这类话就像天气预报,如果你真信了,那就“入戏”太深。
互捧话:
“您这人就是实在”“这都是跟您学的”——其实彼此都知道这是客套话,可都得把这出戏演好,谁先拆穿谁尴尬。
承诺话:
“这事我来办!”“包在我身上!”——酒劲上来,山都敢移。可酒醒之后,要么不记得,要么说“当时说着玩的”。
借酒“发疯”:
有的人喝醉就“告白”,有的人喝醉就“翻旧账”。你以为他动情了?也许他就是酒精附体。你以为他真恨你?也许只是没吃饱。
酒桌上的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答案是:取决于人,取决于事,更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情境。
关于情感和情绪:在酒精和放松气氛下流露出的情感和情绪,往往是比较真实的。那一刻的开心、难过、愤怒、感激,是彼时彼刻最直接的表达。
关于承诺和决定:涉及到具体的承诺、合作意向、重大决定,需要保持警惕。酒桌上的应允,最好在清醒后再次确认,并落实到纸面或实际行动上。
关于个人吹嘘和抱负:大多带有夸大成分,听听就好,不必全信。那可能是一种自我期许,也可能只是为了面子。
关于人际评价:酒后对他人的一些评价,可能更接近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也可能带有情绪化和片面性。
那我们还要相信酒桌上的话吗?
当然要信,但也别全信。
就像那句话说的:“酒后吐真言”,但也不能忘了,“酒壮怂人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把酒桌上的话当作承诺,也不会完全当成玩笑。他们知道:
真心话值得珍惜;
场面话要学会应对;
情绪话最好一笑而过。
来源:酷妹美食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