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弱却存在感超强的藩镇,挟皇帝诛亲王,抹灭朝廷最后翻盘机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12:05 2

摘要:但在这些强大藩镇混战,争夺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实力远远逊色于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的藩镇,却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原因,屡屡出现在历史镜头的中央位置,那就是割据华州(现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及周边地区)的韩建。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说到唐朝末年的藩镇,名头最响亮的自然是割据中原的朱温和割据河东的李克用,再往下“第二梯队”则是凤翔李茂贞、蜀中王建和江南杨行密。

但在这些强大藩镇混战,争夺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实力远远逊色于朱温李克用李茂贞的藩镇,却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原因,屡屡出现在历史镜头的中央位置,那就是割据华州(现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及周边地区)的韩建。

唐朝中后期,各地逐步化为藩镇,也就有了许多家族长期在某地当兵,最出名的莫过于“魏博牙兵”。韩建家族也属于这一类,他们几代人都在蔡州,做“牙校”这个小军官。

880年,许州内乱,大将周岌驱逐了忠武军节度使,取而代之,他手下的将领秦宗权趁机攻打蔡州,驱逐了蔡州刺史,同样取而代之。正在蔡州军中的韩建便投入秦宗权帐下,做了个小校。

881年,黄巢攻入关中。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宦官杨复光说服了周岌,从周岌手中得到了三千忠武军的精锐。这时秦宗权已经宣布投降黄巢,不肯服从周岌的号令,杨复光亲自前往蔡州劝说,成功的让秦宗权改换门庭,也发蔡州军三千,以手下王淑率领,加入杨复光麾下。

这三千人中,就包括了韩建。不过王淑对给朝廷效力没啥兴趣,不愿意去攻打盘踞邓州的起义军。杨复光当机立断,斩杀王淑,将三千蔡州军并入自己手下。

杨复光手中兵力合计八千余人,他将八千人分成八个部分,交给鹿晏弘、王建、韩建等八名牙将分别统领,号称“忠武八都”。

驻守邓州的起义军将领是朱温,初出茅庐的朱温兵力不足,不是杨复光的对手,邓州失守,跑去长安重归黄巢麾下。

接连不断的败报中难得有一封捷报,还是宦官打出来的,皇帝很是开心,下诏加封杨复光为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母亲病逝,却来不及在家守孝,便引军一路北进,汇合了王重荣的勤王兵马,直指长安。

882年,杨复光再次祭出自己的“大招”,说服朱温反水,投降了朝廷。随后又拉拢李克用,让李克用引军入关,攻打起义军。

883年4月,黄巢被迫撤出长安。或许是收复京城,让杨复光紧绷的弦放松了,他在军中得了重病,6月份就病逝于河中。

杨复光死后,兵力扩展至数万人的“忠武八都”,在鹿晏弘的统领下,号称是去迎奉皇帝,一路西进,劫掠了从河中到汉中路上的多个城池,有的地方稍有反抗,他们就“所过屠灭”。

到当年12月,鹿晏弘驱逐了兴元节度使,自任为兴元留后。

占据了一块地盘的忠武八都,名义上以鹿晏弘为首,但实际上其余七个牙将都拥有自己的兵权。鹿晏弘做了留后,也任命其余七名牙将为各州刺史,却不肯让他们到地方上任,生怕这几个“兄弟”到了地方就不听自己的号令。

七名牙将中,韩建和王建威望最高,俩人关系也最好,鹿晏弘多次设宴款待,好言好语的安抚,连自己的卧室都让韩建和王建进去歇着,表示自己的信任。

但韩建和王建却心中不安,他们私下商议:“鹿晏弘甘词厚意,是怀疑我们啊,只怕不久就要大祸临头!”

朝廷看出了这帮人面和心不和,积极的派人拉拢,唐僖宗的亲信宦官田令孜拿出钱财和官爵,买通了忠武八都中的五个人。

884年11月,王建和韩建等五人率领数千兵马离开鹿晏弘,到利州拜见皇帝。田令孜将五人收为养子,各自封官,其中韩建被封为金吾卫将军。

885年年初,韩建攻破潼关,唐僖宗册封他为潼关防御使、华州刺史,不久又升为镇国军节度使,镇守华州。韩建在华州展示出了他出色的内政能力,将华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流亡毕复,军民充实”。

乱世中一个稳定的地盘,能让百姓趋附,也能吸引许多不怀好意的眼光。自从黄巢兵败身亡,秦宗权的野心迅速膨胀,他为人残暴,所克城池无不焚杀劫掠,史称“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如此行径,让他成为天下都不耻的公敌之一,却也让他麾下士兵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一度攻占了中原二十多个州县,成为中原最为强大的藩镇。

秦宗权试图仿效黄巢,杀入关中,不过他的主力部队被中原其他藩镇牵扯,只能多次分出数千或者万余人的兵马攻打潼关。韩建跟老上司对上,他坐镇华州,化解了每一次秦宗权的攻势。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等人离开兴元后,朝廷发兵讨伐鹿晏弘,鹿晏弘放弃兴元向东撤退,在中原辗转抢掠了一圈后,885年,占领了鹿晏弘的老家许州,自立为留后。886年,秦宗权攻破许州,斩杀鹿晏弘。

888年秦宗权被朱温彻底击败,889年新皇帝唐昭宗即位,朝廷稍许缓过来了一口气。唐昭宗雄心勃勃,想要恢复朝廷威严,便盘算借着藩镇间的矛盾,逐一镇压不服从朝廷的藩镇。他第一个选上的,是跟朱温成了死对头的李克用。

890年,李克用攻打云州失利,朱温等人趁机上奏,请求讨伐河东。朝廷中的宰相张濬等人与朱温交好,也希望能重振朝廷威风,内外合力下,唐昭宗下诏,以张濬为主将,发兵五万攻打河东,韩建响应朝廷号召,亲自率军参战,被任命为北面行营招讨马步都虞侯。

战争初始对朝廷一方颇为有利,幽州和云州的藩镇也都相应出兵不说,朱温也引大军攻打河东。重兵之下,一向依附河东的昭义军发生兵变,杀死节度使,向朱温投降。

张濬不想让朱温地盘扩大,分兵万余人护送大臣孙揆去接管昭义军,没想到半路上被河东大将李存孝突袭,官军惨败,孙揆被俘虏,他不肯投降,被砍掉了脑袋。李存孝趁胜进军,逼退朱温,收复了昭义军。同时,幽州和云州的藩镇也被河东军击败。

张濬认为自己还有优势,便率军挺进山西,驻扎在晋州。但是,河东军大将李承嗣先后击败镇国军和凤翔军,韩建试图夜袭李存孝,又被提前察觉的李存孝杀了个全军覆没,朝廷大军星流云散,只剩下张濬的万余人死守晋州,韩建的数千人死守绛州。

李存孝考虑到不能公然俘虏朝廷宰相,便引军后撤五十里,张濬和韩建不约而同的连夜弃城而逃。他们在河阳拆毁百姓房屋,用木板拼凑成木筏子,狼狈渡过黄河,逃回关中。

李克用以贬斥张濬等人为条件,重新归附朝廷,但张濬等人一溜烟逃到华州,依附韩建,朝廷无力过问,李克用也权当给朝廷一个面子,了过此事。

891年10月,因拥立唐昭宗立下大功,用收下的六百养子掌控朝廷和多个地方的军政大权的杨复光堂兄杨复恭,与唐昭宗翻脸。杨复恭躲过了皇帝杀他的军队,从京城突围而出,逃到了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的所在,与周围几个“杨家人”,如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武定节度使杨守忠、绵州刺史杨守厚等人连接在一起,对抗朝廷。

朝廷一时间拿杨复恭没啥办法,但其他藩镇却看到了扩大地盘,提升威势的机会。

892年正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牵头,镇国军节度使韩建、静难军节度使王行瑜等一共五名节度使一起上奏,请求讨伐杨复恭及其造反的子侄。唐昭宗担心李茂贞胜利后会权势过大,迟迟不作答复。李茂贞懒得等,便与王行瑜一起发兵南下,逼着朝廷任命他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杨复恭远不是李茂贞的对手,连战连败之下,丢掉了所有地盘,只好投奔李克用。北上途中,韩建抓获了杨复恭一帮人,他当即杀死了杨复恭,将杨守亮等人押送京城。

89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逝,李克用推举他的女婿王珂,也是前任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儿子,王重盈的侄子继承节度使之职,但这就引起了王重盈儿子王珙的不满,王珙用重金买通了韩建、李茂贞和王行瑜,请他们三人上书朝廷,更换河中节度使继承人的人选。

唐昭宗刚刚在李克用手底下吃了败仗,正是最害怕河东的时候,犹豫了一个多月,还是任命王珂为新任河中节度使。韩建等人大怒,以此为借口,联军直扑长安,他们轻而易举的抵达长安,数万甲兵列于城外。唐昭宗也恼了,走到城头,厉声斥责三人没有诏书就引兵入京,王行瑜和李茂贞汗流浃背不敢应声,只有韩建抗声陈述他们的理由。

皇帝也就是过过嘴瘾,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皇帝还是同意了三人的“建议”,贬斥了与三人不和的两名宰相,将王珂调去做匡国军节度使,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

仨人开心了,李克用怒了,李克用立即声称三人要废黜皇帝,从河东起兵勤王。仨人忙不迭返回自己的地盘,试图阻挡河东军,韩建出战失利,被河东军渡过黄河,围困在华州城内。李克用正打算攻城,得知李茂贞和王行瑜筹划要挟持皇帝,便解了围困,调头攻打王行瑜。

王行瑜的表现还不如韩建,一战就败亡了。李茂贞和韩建惊慌万分,对李克用非常恭顺,李克用想要顺势干掉颇有威胁的李茂贞,却被意图维持平衡的唐昭宗拦阻,只好返回河东。

西边有李茂贞,东边有韩建,北边有李克用,南边的蜀中也陷入内战,开始不听从朝廷号令,唐昭宗发现自己能勉强掌握的,只有京畿周边的小小地盘而已。他认为前几位皇帝的“以藩镇制藩镇”的方法不对,只会让天下“大鱼吃小鱼”,扶持出更强大的藩镇。

唐昭宗决定更换策略,启用被遗忘两百年的宗室,让自家人执掌兵权,至少朝廷社稷还能保留在李家人手中。唐昭宗拿出家底,招募了数万兵马,交给几名亲王统领,打算确立亲王典军的制度,逐步把禁军掌握在宗室手中。

这边招募的士兵还没训练,那边李茂贞就起兵了。李茂贞认为皇帝这个操作就是针对自己,二话不说就发兵直扑长安。唐昭宗找李克用求救,李克用不满于皇帝去年不让他打李茂贞,迟迟不肯发兵。

李茂贞打不过李克用,但对付禁军还是手拿把掐,轻松击败了前来迎击的禁军,迫近长安。唐昭宗无奈,引百官和亲王逃离长安,想要去河东投奔李克用。

韩建问询后,立即让儿子到皇帝跟前,请皇帝前往华州驻扎。唐昭宗一开始不同意,觉得你韩建也未必是啥好人,但百官都不愿离开关中,远走河东,纷纷劝说,唐昭宗走着走着也疲惫不堪,韩建又亲自到富平,光着脚叩头说:“现在跋扈的藩镇何止李茂贞啊,陛下如果远离宗庙,我担心您再也无法回到黄河以南。华州兵力微弱,却地势险要,足以自保,距离长安也不远,请陛下前往,以图兴复之事。”唐昭宗被他的表现感动,便前往华州,以韩建原本的府邸做行宫,韩建则搬到其他地方办公。

有了皇帝在身边,韩建的官职是“咔咔咔”的往上升,这一年还没过,他就被加封为中书令、检校太尉、京畿制置使、京兆尹等官职,他还在皇帝和李茂贞之间来回游说,让李茂贞上表请罪,给了皇帝一个台阶。

不过李茂贞入长安后,将京城破坏的七七八八,皇帝一时没地方住,只能继续留在华州,命韩建督促长安城和大明宫的重建工作。

但是,皇帝在身边有好处也有坏处,跟随皇帝来的禁军仍在诸位亲王掌握之中,随时会对华州产生威胁。韩建思虑数月,想出来一个处理的方案。

897年正月,韩建突然派人求见皇帝,说他得到线索,有八名亲王正在计划诛杀韩建,挟制皇帝到河中。唐昭宗大惊,忙请韩建入见,要亲自给他解释,韩建称病不去。皇帝再让那八名亲王拜访韩建,韩建依然不肯见他们,只是请皇帝罢黜亲王的兵权,让他们好好读书就行,最好能把禁军都解散,留下几十个人保护皇帝即可。

但是,亲王典军,是唐昭宗重振朝廷的最后一招,怎么会轻易放弃?

见皇帝不给答复,韩建直接派兵包围了唐昭宗所在的行宫,断绝内外往来,逼迫皇帝给个答复。唐昭宗无奈,当天晚上下诏,遣散禁军,亲王罢职,留下的铠甲兵器都交给韩建接收。

有一名禁军军官李筠在昔年王行瑜等人试图劫持皇帝时,死战多时,护驾之功公认第一,韩建又说此人意图谋反,逼着唐昭宗交出李筠,韩建当众将其杀死。

往后一段时间,韩建任性妄为,杀死和罢免了多名朝廷大臣,让皇帝加封自己为昌黎郡王。

897年8月,李克用争夺中原失利的消息传到华州,韩建越发肆无忌惮,他勾结宦官,径直将十一名亲王抓出行宫,驱赶到一处名为石堤谷的地方,全部处死!

韩建还盘算着废掉皇帝,立太子为新皇帝。他的父亲劝说他:“你昔年不过是一个农夫,遭遇时局变化,天子厚恩才有如今地位,却想以百里之地谋划大事,我不忍心见灭族大祸,不如你先杀了我吧!”而且外部的藩镇们都蠢蠢欲动,要夺回唐昭宗,韩建算计算计,发现自己的实力比周围任何一方都弱,只好作罢。

898年正月,在朱温的压力下,韩建先是跟李茂贞重新联盟,再跟李克用讲和,他们全力修复长安宫殿,将唐昭宗送回京城。

虽然唐昭宗活着离开了华州,但他失去了最后能信任的宗室,也失去了朝廷最后能掌握的禁军兵权,从此往后,朝廷彻底丧失了应对藩镇的能力,皇帝的权威也彻底消失。

900年,两名宦官发难,废掉了唐昭宗。

901年,唐昭宗复辟,要杀尽宦官,剩余的宦官与李茂贞勾结,强行挟持皇帝到凤翔。而朝廷百官则向朱温求援,朱温得到了最好的理由,当即发大军入关勤王。

韩建连李克用都打不过,何况朱温?他立即派人表示归附,献上三万两白银助阵。朱温开始打算放过韩建,但当年投奔韩建过活的张濬却冒了出来,说韩建是李茂贞多年同党,理当铲除。朱温便调转墙头,直指华州。

韩建自知实力不足,连抵抗都没有,单骑出城拜见朱温。朱温斩杀了韩建的谋主,收下了华州,让韩建做了忠武军节度使,移镇陈州。

903年,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求和,次年,朱温强行将皇帝搬迁到洛阳,再任命韩建重建长安城。

等长安重建工作差不多,朱温为了杜绝韩建和李茂贞重归就好,再调韩建去山东,任平卢节度使。

值得一提的是,韩建主持长安重建工作时,考虑到军事防守,放弃了原本的外城,以皇城为新城修缮城墙。明朝时在韩建修建新城的基础上,往东面和北面略有扩展,形成了今日的西安城墙。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韩建当年去华州之前,华州被黄巢起义军破坏的极为严重,“百万人家无一户”,韩建上任后,数年时间让华州大治,成为乱世中难得的百姓趋附的地方,以保境安民闻名于世。而且在唐昭宗待在华州的时候,韩建又抓住商旅毕集的机会,征收商业税,得钱九百万缗。他治军能力就那样,但治政能力却在乱世中相当出色,这让朱温非常欣赏。

朱温做皇帝后,将韩建调回朝廷,任同平章事、司徒、诸道盐铁转运使,经常找他询问农业财政军事等事务,恩泽超过后梁的其他大臣。再加上昔年杨复光招募朱温,以及共同征讨李克用时的袍泽之谊,朱温甚至称呼比自己小的韩建为“兄”。

910年,韩建再被外调,任匡国军节度使(原忠武军)、陈许蔡观察使,朱温特地下诏给中书省,不得替换韩建,也不得限制任期。

912年,朱温被儿子朱友珪弑杀,后梁人心动荡,许州也有将士起了异心。韩建却并不在意,没有做什么预防措施,结果当年六月,他手下将领发动兵变,杀死了韩建。

来源:刘涛3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