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员工打卡上班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标语惊呆修理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5:03 6

摘要:"这年头连诈骗集团都搞企业文化了!"技术员小王盯着机房墙上的标语,手里的螺丝刀差点戳到主板。2024年盛夏发生在迪拜龙城的故事,至今仍在华人圈引发热议。

"这年头连诈骗集团都搞企业文化了!"技术员小王盯着机房墙上的标语,手里的螺丝刀差点戳到主板。2024年盛夏发生在迪拜龙城的故事,至今仍在华人圈引发热议。

谁能想到,在迪拜沙漠深处拔地而起的20层写字楼里,5万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人正用30种方言实施诈骗?更魔幻的是这群"打工人"的日常:早上九点刷卡签到,下午六点准时收工,楼下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都被吃到涨价。

"要不是亲眼见到工位上堆着的几百部手机,我还以为误入了跨国公司的呼叫中心。"在迪拜经营电脑维修的老张至今心有余悸。那天他被"客户"急召去检修服务器,却在机房看到令他终生难忘的场面——雪白墙面挂着大红横幅,赫然写着"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七个大字。

一、沙漠里的"诈骗工厂":5万华人集体打卡

这座被当地人称作"东方华尔街"的玻璃幕墙大厦,工作日清晨总会排起壮观长队。年轻男女端着星巴克咖啡刷脸进门,电梯间此起彼伏的聊天声里夹杂着东北话、闽南语和川普口音。若不是每层都装着防弹玻璃和虹膜识别门禁,这里与国内任何CBD写字楼别无二致。

"他们甚至比普通白领更守规矩。"曾在楼里送过三个月外卖的巴基斯坦小哥阿里回忆,"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的咖啡订单,周末团建必去棕榈岛拍照打卡。"据他统计,仅2024年春节前后,这群人就吃空了周边8家中餐馆的库存。

更离谱的是他们的"职业素养"。每天下班前要上传"工作日报",每月评选"销冠"奖励迪拜塔观景门票。某次服务器故障时,技术团队竟用中英阿三语写了份12页的维修报告,专业程度让迪拜电信工程师都竖起大拇指。

二、黑色幽默现场:"诚信"标语背后的惊天骗局

正是这份"专业性",让受邀维修电脑的老张彻底懵圈。当他跟着黑衣保安穿过三道安检门,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的犯罪窝点,而是堪比互联网大厂的办公环境:开放式工位摆满多屏电脑,茶水间放着现磨咖啡机,休息区甚至还摆着两台抓娃娃机。

"最讽刺的是他们的标语系统。"老张掰着手指细数所见所闻:走廊挂着"诚信赢天下",会议室贴着"客户至上",最绝的是每张工位都贴着"三不原则"——不骗老人、不骗学生、不骗同胞。"要不是亲眼看见他们在社交平台伪造投资平台,我真以为进了什么正能量企业。"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运营模式,连迪拜警方都叹为观止。负责案件调查的艾哈迈德警官透露,他们在查获的培训手册里发现详细话术指南:针对欧美客户扮演华尔街精英,面对东南亚投资者就伪装成加密货币新贵,而遇到中国同胞时...竟然真有几个组坚持"不骗中国人"的原则。

三、千人大围剿:当便衣警察遇上"下班潮"

2025年3月15日黄昏的画面,至今仍在迪拜华人朋友圈疯传。三百名便衣警察伪装成下班白领混入大楼,却在电梯口被举着奶茶的年轻人挤得寸步难行——原来当天正逢某团队完成"季度目标",三百多号人吵着要去亚特兰蒂斯酒店庆功。

"我们准备了三个月的行动方案,结果败给了一杯芝士芒果冰沙。"参与行动的陈警官苦笑道。眼看人群就要涌出大楼,指挥部不得不提前收网。防暴警车刺眼的红蓝灯照亮整条金融街时,捧着奶茶的年轻人们还以为在拍《速度与激情11》。

这场代号"沙漠风暴"的联合执法共抓获4372人,缴获电子设备5.8万台。但戏剧性的是,当晚有213名围观拍照的中国游客被误抓——因为他们和嫌疑人穿着同款格子衬衫,拎着相似的小米充电宝。

四、消失的"打工人":谁在豢养诈骗巨兽?

随着庭审资料逐步公开,一个寄生在灰色地带的产业链浮出水面。这些"员工"多数是通过"高薪客服""数字货币运营"等招聘广告诱骗而来,入职后护照被收,每天承受百万业绩压力。令人唏嘘的是,在警方查获的日记本里,随处可见"想家""后悔"的字样。

更值得深思的是其背后的保护伞。该园区不仅持有正规商业执照,去年还获得某中东投资银行3000万美元注资。迪拜金融监管局记录显示,这些账户资金通过48个空壳公司流转,最终流向三个离岸账户——讽刺的是,其中两个竟注册在"反电信诈骗示范城市"。

如今这座"诈骗工厂"已人去楼空,但玻璃幕墙上"中国人不骗中国人"的横幅残片仍在风中飘荡。隔壁兰州拉面老板望着冷清的店铺喃喃自语:"以前嫌他们天天来占座,现在看着空荡荡的桌椅,心里反倒不是滋味..."

来源:莫离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