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中,最近发现了一册行草书法,一经曝光,便在书法界引起轩然大波。这册行草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让众多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之惊叹?答案就藏在它那暗藏晋唐风味的笔锋之中。
在日本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中,最近发现了一册行草书法,一经曝光,便在书法界引起轩然大波。这册行草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让众多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之惊叹?答案就藏在它那暗藏晋唐风味的笔锋之中。
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黄金时代。晋代尚韵,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将书法的韵味发挥到极致,其作品充满了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感,笔画之间的呼应、顾盼,字里行间的气息贯通,都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唐代尚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在继承晋代书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笔法的规范和结构的严谨,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书法法则,使书法艺术更加庄重、规整,富有庙堂之气。晋唐书法的风格和技法,一直是后世书法家学习和追慕的典范。
当这册在日本古寺发现的行草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研究者们惊喜地发现,它的笔锋中竟然暗藏着晋唐风味。从用笔上看,起笔、收笔干净利落,露锋入纸时笔势迅捷,仿佛能看到晋代书法家那种洒脱不羁的书写状态;行笔过程中,粗细变化自然流畅,时而如游丝般纤细,时而如磐石般厚重,又有着唐代书法家对笔法精准的掌控力。例如,一些笔画的转折处,采用了绞转的笔法,线条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这正是晋唐书法的典型特征。
在结字方面,这册行草同样体现出晋唐风味。字与字之间或紧密相连,或疏朗开阔,欹侧多变却又不失平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张力,仿佛在诉说着晋唐书法中那种追求变化又和谐统一的美学理念。每一个字的结构都经过精心安排,笔画的疏密、长短、开合都恰到好处,既符合书法的法度,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章法布局上,它也继承了晋唐书法的传统。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气息连贯,字与行之间的呼应、顾盼自然流畅,就像一首优美的乐章,有高潮,有低谷,有节奏地展开。用墨浓淡相宜,枯润结合,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墨色的变化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不禁联想到晋唐书法中那种对墨韵的精妙运用。
这册行草的发现,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晋唐书法在海外传播和演变的珍贵样本,也让我们看到了晋唐书法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在异国他乡的古寺中发现这样蕴含晋唐风味的行草,实在是书法界的一大幸事。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已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来源:陈惜珊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