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所谓“大胜”成笑话,看千年前大唐使节如何一人灭一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02:44 2

摘要:最近,印巴大战如火如荼,印军以6架战机、77架无人机的战绩“大胜”对手,让全世界吃瓜群众大跌眼镜,同时也给全球网民制造了无尽欢乐。

最近,印巴大战如火如荼,印军以6架战机、77架无人机的战绩“大胜”对手,让全世界吃瓜群众大跌眼镜,同时也给全球网民制造了无尽欢乐。

其实,印军的拉跨早在古时就已刻在骨子里,代代相传了。1300多年前,天竺(古印度)就曾出现被我大唐一人灭一国的事件。

只能说,三哥家的老祖宗们比他们的后世子孙更加拉垮,不堪一击。

01

大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了一个来自遥远天竺的使节团,这个天竺使团来自印度半岛的北部,此时的印度北部地区正处于戒日帝国的统治之下。

戒日帝国的国王叫戒日王,一天他从途经此地的东方高僧——玄奘法师处,了解到了唐朝的盛况。戒日王钦慕不已,于是决定派出友好使团朝见。

对远道而来的天竺使节团,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高兴,亲自接待,并赏赐了不少东西。

两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出一个使团回访天竺。自此,大唐与印度正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大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派出使团访问天竺,由王玄策担任使团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共计 30 多人,再次踏上了出使天竺的旅程。

没想到,这一次出使竟然一波三折,引出一段差点掀翻整个印度半岛,改写印度历史的大事件。

02

此时的印度半岛上,戒日帝国已经陷入了战火之中。

原本的戒日王死后,无子嗣继承,国中各大城邦势力开启了混战模式,中天竺城邦的丞相阿罗那顺实力最强,战胜了各路城邦后,顺利夺取了最高权利。

这家伙坐上宝座后,自以为天下无敌,着实是有点飘了。

也许是看大唐使团不顺眼,又或者是看到使团的贡礼财物眼红,阿罗那顺竟然调集所有军队,向王玄策他们发起了偷袭。

王玄策他们身边只有 30 个骑兵,那真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纵使个个以一敌百,也无济于事。

很快,使团就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了。

阿罗那顺这下可高兴坏了,不仅把使团在沿途收到的诸国贡品洗劫一空,还大肆标榜自己战胜了强大的东方唐国,沾沾自喜。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偷袭,已经为他自己挖下了一个大坑。

03

使团的正使王玄策,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发现天竺士兵军纪很差,于是找到个机会,趁着士兵看守不严,带着副使蒋师仁,成功逃离了虎口。

王玄策和蒋师仁心里都憋着一股火,堂堂大唐王朝的使节,竟然遭到外邦蛮夷的劫掠,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人压根就没想过就此逃回国,一心要找回场子。于是一商量,就一路狂奔到了吐蕃西境,并以大唐使节的身份,向吐蕃及其邻国征调兵马。

吐蕃和泥婆罗(今尼泊尔)一看,这是大唐的使者,必须给面子啊。再加上,此时吐蕃的国君松赞干布刚娶了文成公主,泥婆罗的赤尊公主也嫁入了吐蕃,此时跟大唐还是姻亲关系。

短短几天时间,王玄策就凑到了 1200 吐蕃牦牛兵和 7000 泥婆罗骑兵。

在出使之前,王玄策只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县令,在大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实从来没带过兵。

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吗,王玄策回忆了一遍以前看过的兵书,随便捞出几条经验来,就把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打理得头头是道了。

接下来,王玄策和蒋师仁一刻不停,立即带着这支 "多国部队",杀气腾腾地杀回了中天竺,直奔茶镈和罗城而去。

04

阿罗那顺的如意算盘本来是,仗着人多欺负人少,大唐离得又远,抢了就抢了,你大唐鞭长莫及,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没想到,这个王玄策这么快就带着大军打了回来,不由得大惊失色。没奈何,祸已经闯下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双方在茶镈和罗城摆开了阵势。

刚一接战,阿罗那顺就发现不对头,吐蕃和泥婆罗的军队他见过啊,平时跟自己也就是半斤八两。但王玄策这支“多国部队”,怎么看都不像他记忆中的样子啊。对方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砍起自己军队来就像切菜一样容易。

尽管阿罗那顺人数超过王玄策数倍,但却毫无战术可言,只会跟在大象屁股后面乱哄哄地无脑冲。在王玄策花样百出的袭扰、诱敌、分割、火攻等战术下,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很快就被揍得溃不成军。

阿罗那顺一看形势不妙,撒腿就跑,带着残兵败将,从迦毘黎河(南亚恒河)泅水逃跑,一溜烟跑回自己的城中。一路上,被王玄策不停追杀,损失惨重。

据《旧唐书》记载,这一仗,“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紧接着,王玄策率军把城池围住,开始猛烈攻城,誓要捉到阿罗那顺不可。

阿罗那顺眼看城池也挡不住,赶紧丢下士兵,自己趁着城破混乱之际,带着几个亲兵溜了。他跑到东天竺,见到东天竺首领鸠摩罗,一番忽悠之下,成功从对方借到了兵马,又收拢了溃败下来的残兵,准备再次进攻王玄策。

05

此时,唐军已经攻占了大半个中天竺的领地。发现阿罗那顺已经逃了,王玄策命令副使蒋师仁率领部分军队,继续追击。

很快,两军再次相遇,一番激战再次展开。

印军先前早已被王玄策吓破了胆,一看主将是蒋师仁,心中正自暗喜。

没想到,阿罗那顺高兴还没超过三秒,蒋师仁就带着大军冲了过来,只一个照面就冲破了阿罗那顺军队的防线。

蒋师仁带着军队像狼入羊群,杀得印军鬼哭狼嚎,没多久印军就全线溃败了。

这一次,阿罗那顺再没有上次的好运气了。蒋师仁紧紧盯着他,带着卫队杀散了他的卫兵,亲手将他擒获。

此战,阿罗那顺将他和他借来的军队,全部赔得干干净净,连同他自己一起,干净利落地做了俘虏。战后一盘点,印军被俘、被斩的人数,又超过了数千人。

说起来,三哥也够头铁的。溃败下来的士兵又跟着阿罗那顺的妻子跑到乾陀卫江,妄图负隅顽抗,以为靠这条江就能挡住唐军。

可蒋师仁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顿猛攻,再次将印军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这一仗下来,唐军不光俘获了王后、王妃、王子,还俘虏了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头。

中天竺的五百八十座城邑一看这阵势,吓得连夜写降书,纷纷投降。

至此,大唐使团算是彻底报了仇。不仅将中天竺彻底灭了国,还俘虏了国王、王后、王妃、王子等一大帮人。大唐的威名横扫整个印度半岛。

06

事情还没完,一审问阿罗那顺,才知道原来竟然是东天竺借兵给阿罗那顺的。

王玄策一听不干了,立即整顿兵马,兵锋直指东天竺。

东天竺国王鸠摩罗听说唐兵一路砍瓜切菜般的消灭了阿罗那顺,早就吓得肝胆俱裂,肠子都悔青了。

眼看着唐军大兵压境,鸠摩罗可不想学阿罗那顺当俘虏,直接献表投降,送牛马三万犒劳王玄策的“多国部队”,又送来弓、刀、宝缨络等以示恭顺。

其他城邦的首领一看强大的鸠摩罗都跪了,也纷纷找到王玄策上表,表达归顺之意,要求成为大唐的海外藩属国。

一个叫迦没路国的,更是变着法儿献上奇异贡品,送出城邦地图,还请求得到老子像,就差给自己贴上“我是大唐小弟”的标签了。

一时间,整个印度半岛风云激荡,闻“唐”色变。所有城邦全部臣服在王玄策临时拼凑的“多国部队”之下,这些国王们心里暗暗发誓:"惹谁也不能惹大唐啊!"

毫不夸张地说,但凡王玄策野心再大一点,估计印度就是就该姓“王”了。

尾声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公元648年),王玄策押着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等,还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浩浩荡荡回到长安献俘。

唐太宗一看都有些傻眼了,自己派出去了30多人,没想到竟带回来了几万俘虏,这战绩太辉煌了!

唐太宗一高兴,就将王玄策连升三级,封为朝散大夫。

不过,在李世民眼中,天竺这种被临时拼凑的军队完爆的存在,根本就不是一个看得入眼的对手。

因此,王玄策的胜利,在他看来完全是理所应当的。虽然给王玄策连升了三级,但官阶也只是个从五品而已。要是被天竺这些城邦国王知道,非气得吐血不可。

但不管怎么说,王玄策这一趟,从使团被袭击、被俘,到借兵反攻、大获全胜,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逆袭,堪称 "一人灭一国" 的传奇。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