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奖状为淡黄色硬质纸质,长73厘米,宽48.5厘米。正上方顶部居中是金光闪闪的国徽,两条黄灿灿的麦穗对称着分列左右。国徽下面居中位置是魏碑又带有蚕头燕尾隶书的毛笔手书繁体字“国务院奖状”五个醒目大字。底部为红色丝带束起的谷穗。奖状上写有“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
这是一张珍贵无比的奖状,是国家对梁山县的最高褒奖。
奖状为淡黄色硬质纸质,长73厘米,宽48.5厘米。正上方顶部居中是金光闪闪的国徽,两条黄灿灿的麦穗对称着分列左右。国徽下面居中位置是魏碑又带有蚕头燕尾隶书的毛笔手书繁体字“国务院奖状”五个醒目大字。底部为红色丝带束起的谷穗。奖状上写有“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梁山县。”最珍贵的是,右下角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签名。落款时间为一九五八年十二月。
195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的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8月,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梁山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极大的热情,百倍的干劲,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5月26~29日,梁山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委礼堂举行,出席代表278人。会议号召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年春天,县委、县人委组织大规模的以绿化梁山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让昔日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
7月17日,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孙口流量1.59万立方米每秒。全县抽调656名干部和2.2万名民工上堤抗洪抢险,战胜了洪水,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8月,山东省以梁山县人力为主,调集4个地区21个县的24.41万名民工修建东平湖水库围堤,大大提高了东平湖防洪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促进了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8月下旬,县境内发生蝗灾,受灾面积2万公顷。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治,在使用传统灭蝗办法的同时,讲究科学,首次使用药物灭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月上旬,全县建起7处人民公社。11月2日,县委又决定将全县建为1处人民公社,定名为“梁山县人民公社”,原公社改为管理区,管理区改称营,生产队改称连。并在县城广场举行了万人庆祝大会。
195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五亿英雄农民的代表到京》
除了以上农林水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工业、教育、宣传战线也是捷报频传。7月,新设大路口、斑鸠店、黑虎庙、拳铺4处初级中学和梁山师范学校。梁山一中开始招收高中班学生。9月28日,县动力联合加工厂利用44.8千瓦汽油机带动日本产50千万发电机开始发电。11月,梁山县广播站建成播音。
1958年12月25日至1959年1月1日,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社会主义战线的5000多名代表,他们共同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梁山县以力争上游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干劲,多快好省的建设成绩,荣获国务院的嘉奖。这张奖状,不仅是对梁山成绩的肯定,更是那个火红年代的缩影。
如今,这张珍贵的奖状依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芒,它记录了一代人的奋斗,也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1958年的梁山,用激情与实干,铸就了永恒的荣光!
1958年12月26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开幕》
来源:李春贵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