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网上搜集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每日刷短视频150多分钟,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步都在视频化。刷视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大部分人都是以满足娱乐需求在刷,今天说的是另一个细分群体,就是宝妈们,特别是全职的宝妈。
根据网上搜集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每日刷短视频150多分钟,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步都在视频化。刷视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大部分人都是以满足娱乐需求在刷,今天说的是另一个细分群体,就是宝妈们,特别是全职的宝妈。
由于带孩子这个事,大部分人不存在有经验这一说,所以短视频也成了我们获取经验的重要信息来源。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获取便捷,内容广泛,传达直接,所以占据主流地位。特别是孩子上学以后,不需要时时看护,刷的时间就更长,她们在上面学习怎么解决孩子的各方面问题,健康、饮食、学习等等。然而,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宝妈们,不知不觉中,被视频的负面效应给影响了。
大概了解一下所谓的视频推送机制吧,当你开始刷视频的时候,大数据就已经开始给你进行画像了,你的家庭条件,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甚至孩子的情况,都通过评估和计算得到了框架。那么有了这个框架以后,它就会给你不断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本来这个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高度的重合会导致体系单一,思维局限,大众化的重叠,不知不觉中,你的思维就被影响了,但你却察觉不到。
说起来可能不明显,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某一天,孩子让你生气了,你刷到视频说,孩子的性格像爸爸,然后你感觉是那么回事,点赞评论了,没多久又刷到,全职妈妈不幸福都是爸爸不负责,你想想也是,也点了个赞。不断的,各种全职妈妈的痛苦,爸爸的不负责,这类言论重复轰炸,你越想越气,终于在某一刻发泄了。你自己以为你发泄的原因是自己或家人,其实你是被重复的信息影响了,但你不知道啊!
再举一个例子,你孩子喜欢画画,有点天赋,你也支持,但某一天开始,你多次看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告诉你普通人应该学习什么,艺术类是浪费时间等等,然后还有一些不断告诉你,要提前学习什么,不然就怎么样,终于,你剥夺了孩子的爱好,跟着内卷了。内卷就算了,又刷到几岁要达到什么水平,你一看差距大,焦虑了,开始逼孩子,结果把孩子搞崩了。
还有更麻烦的,为了提升效率,你去刷那种几分钟讲透一本书,你自己听了还给孩子听,为了体量放弃了过程,以为学到了知识,结果忘记了学习的本质,也真的以为大作家写几十万字,只是为了几分钟可以讲明白的道理。
可怕的算法,影响着大多数人。而为什么要单独说宝妈这个群体呢?因为她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有几个特点:
1、女性更感性,更容易受到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家庭和孩子的。
2、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更敏感。因为大部分家庭是宝妈照顾孩子的一切,所以她们更关注这类信息。
3、孩子的教育妈宝参与比例更高。所以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最大。
4、生完孩子后,宝妈抑郁症的比例很高。她们更容易焦虑,所以更容易被影响。
5、女性天生虚荣心更强,特别是孩子这个层面。所以她们更容易急功近利。
信息时代的变化太快,不断涌现的海量信息,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让我们越来越焦虑,害怕一下不看就跟不上,然后越刷时间越长,时间越长画像就越准,然后就越多的重叠,进而越来越焦虑。一焦虑我们就更多的获取信息,然后就产生了懂了很多的幻觉。到最后发现,你的焦虑大部分是多余的,你懂了的信息也并非是真实的。
从现在开始,控制频率,多元化的获取信息,更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不要再当大数据的奴隶了。
来源:破茧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