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高考季,考场外总能看到穿旗袍的妈妈们举着向日葵,爸爸们举着手机直播“状元及第”。可当孩子走出考场时,真正能让他们感到放松的,不是家长华丽应援带来的尴尬,而是一瓶温度刚好的水、一句“考完就翻篇”的信任。高考是孩子的战场,更是对家长智慧的考验。与其在形式上卷出
每年高考季,考场外总能看到穿旗袍的妈妈们举着向日葵,爸爸们举着手机直播“状元及第”。可当孩子走出考场时,真正能让他们感到放松的,不是家长华丽应援带来的尴尬,而是一瓶温度刚好的水、一句“考完就翻篇”的信任。高考是孩子的战场,更是对家长智慧的考验。与其在形式上卷出新高度,不如把力气花在刀刃上——这8件实事,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定心丸”。
考前15天: 当好孩子的“后勤部长”
1. 提前踩点考场,规划最优路线别把希望全寄托在导航上!提前亲自走一遍考场,观察周边是否有修路、早高峰堵点,甚至考场附近停车场的步行距离,规划出最优路线。考前再带孩子走一遍,记住教学楼入口、厕所位置(教室考点不能进)。由于考试当天等候的家长比较多,再和孩子提前约好考完出校门汇合的地点。
2. 提前订酒店如果家离考场超过20分钟车程,建议提前订酒店。上午考试结束到下午开考中间有三个半小时,孩子中午休息很重要,别把时间都花在路上。但别只盯“高考房”标签,这个坑要绕开:远离临街房。哪怕多走5分钟,也要选不靠马路的房间,窗外空调外机、偶尔一声的汽车鸣笛都可能成为失眠的导火索。
3. 准备“不含任何金属的舒适衣物”给孩子准备几套穿过的透气棉质衣物(包括备用内裤),新衣服易因静电或材质不适影响状态。如果一定要穿写有“高考必胜”之类的衣物,也要提前试穿两小时感觉一下,完全没有不良感受才行。千万别因为新衣服的标签不适的小问题影响大局。
注意衣物上不要有任何金属制品,尤其是女生内衣,都要注意到。因为高考前要过安检,衣服上的金属附件本来没什么,但因检测鸣响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影响孩子心态。
4. 饮食照料忌尝“新”考前最忌讳尝试新菜谱。记住,突然增加的蛋白质可能变成肾脏负担,过量核桃仁可能导致上火,连平时不常喝的咖啡,这时候为了避免影响睡眠也最好别碰。见过家长捧着剥好的海鲜追着孩子喂,结果孩子海鲜过敏浑身起疹子;有家长迷信"补脑神器",结果孩子肠胃不适影响考试。
其实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熟悉的味道和稳定的节奏。高考前的这半个月,切忌改变平常的日常食谱,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刻意给孩子天天准备大鱼大肉,让孩子在高考前也能保持“平常感”,这比任何补品都更能抚平焦虑。
5. 准备“应急百宝箱”准考证、身份证、各类文具让孩子自己装好在透明文件袋里,我们家长在校外等候备好以下物品,以防不时之需:两块黑巧克力(补充能量,比功能性饮料更安全);折叠小风扇+降温冰贴(应对闷热考场);风油精或蚊虫叮咬喷雾;女生卫生用品(如果是女儿的话);
空白记事本(方便孩子整理思路,比手机更高效)。
叮嘱孩子出了考场不要相互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场考试!!
考后黄金期: 把握三个关键节点
6. 考后48小时:闭嘴比开口更重要
不估分:尤其新高考赋分制下,原始分毫无意义,估分只会徒增焦虑;让娃“放纵”:允许通宵游戏、睡到自然醒,但约定“23号出分前收心”。
7. 出分前两周:开好三次家庭会议第一次会议(考后第3天):每人写5个理想专业+城市,贴在白板上讨论,初步达成专业+城市范围;第二次会议(考后第7天):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数区间、专业前景、城市资源,圈定学校+专业范围;
第三次会议(出分前3天):确定“冲稳保”志愿梯度范围,签订家庭共识书(孩子签字承诺不临时反悔)。
8. 给家长的真心话志愿填报是技术活:无论找不找专业规划师报志愿,都要先自己学填报,用“阳光高考网”查数据,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孩子的性格兴趣规划未来;
最珍贵的礼物是信任:当孩子说“我想学考古”,别急着否定说“没前途”引起矛盾,不如先问问他“你了解这个专业每天做什么吗?”,再带着孩子一起了解行业相应环境和发展趋势。
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站,而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关键时刻的清醒与温柔。当十年后孩子回忆起这个夏天,希望他记住的不是考场外的旗袍海洋,而是妈妈那句“考砸了也没关系,回家有糖醋排骨”,和爸爸那本翻烂的志愿填报指南。
来源:拍客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