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的热浪是一波接一波,咱们和田玉圈儿里的这股子热情丝毫未减。最近后台私信可热闹了,不少朋友都在问和玉大叔:“叔,这天儿越来越热,眼下什么样的和田玉眼下最好出手?”得,又来问行情了,好吧,今天和玉大叔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盛夏的热浪是一波接一波,咱们和田玉圈儿里的这股子热情丝毫未减。最近后台私信可热闹了,不少朋友都在问和玉大叔:“叔,这天儿越来越热,眼下什么样的和田玉眼下最好出手?”得,又来问行情了,好吧,今天和玉大叔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兄弟我可太难了!看见来送货的喜欢的就想收,可是真收了吧,挂朋友圈问的人不少,真心想买的一个没有,给的价更是让我心凉半截!”前两天同行老李久这么跟我诉苦。玉器市场每天都是琳琅满目,其实真正能称得上“精品”的寥寥无几。精品玉件无非是那几个指标——细腻油润、结构紧致、无明显瑕疵。当然了,题材不能太过离经叛道,但也需有创意,能契合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底蕴。玉是什么?是文化的载体,是精神的寄托,它不像西方油画可以天马行空,它得有内涵,有咱们中国人能读懂的韵味。
在很多人眼里,玉商就是“暴利”、“炒作”的代名词,仿佛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更气人的是,很多假玉贩子赚了钱,还能拿出大把预算去做营销推广,倒反天罡教大家如何识别“假料子”,把市场搅得乌烟瘴气。很多不懂玉的新手小白其实看了半天“鉴别教程”还是不懂,假玉“完美无瑕”价格又那么“亲民”,自然就上当了。最后上当了怪卖真玉的商家“心太黑”。想想看,一块完美饱满的精品大籽料,可能比一卡车假玉的成本都要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着实让坚守真品的玉商们头疼不已。
是羡慕还是嫉妒?打开直播间看着那些和田玉一知半解,甚至连籽料、山料都分不清的主播,靠着搔首弄姿、甜言蜜语,就能把所谓的“新疆和田玉”卖得风生水起。至于东西是真是假,有没有染色优化,她们自己可能都稀里糊涂。真是“好玉无人识,劣币占市场”?玉商们也有苦衷和无奈。资金成本的压力,市场乱象的冲击,消费降级的无奈,每天都像在负重前行。咱不能要求消费者如何去理解,只能说少一份偏见,市场才能更健康。
还有另外一种风向也不容小视——“原石热”之风刮得那叫一个猛。不少人觉得玩玉就该玩原石,雕件反而不香了。这股风潮让一些玉雕师都动了心思,觉得辛辛苦苦雕一块玉,赚的工费还不如倒腾几块原石来得快,干脆放下工具转行去炒石头了。
玉石市场就是这样,连大叔也不得不承认,好的和田玉原石尤其是鲜亮的特色皮料,确实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若说雕件就不值得收藏那是对和田玉艺术的误解。雕件才是玉石文化的载体,见证历史流转,承载情感与精神。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和田玉小件精品,销路还是不愁的,只要你的创意够好,无论是直播间还是线下,其实是不会压货的。
您想想看,大件精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摆件或者器皿,固然震撼,但价格也让大多数玉友望而却步。设计精巧的挂坠、别致的戒指、适合女孩子有特色的手串珠子,都是小巧玲珑便于日常佩戴,更重要的是价格相对亲民,几千到几万块钱,很多人都能承受。
它们往往在玉质、工艺和设计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正所谓“知微见著,臻于至善”,一块小小的牌子可能玉质极其细腻油润,雕工精湛;一颗小小的雕花籽料珠,凸显皮色俏丽,玉肉干净。这些小精品借助直播电商这个新渠道更是如鱼得水。和田玉这类非标收藏品,其孤品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直播场景的烘托下,很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说了这么多,其实盛夏的和田玉市场依然是“精品为王,特色致胜”。选择一块和田籽料小精品,置于腕间颈上,带来一份沉静与安然;或者选一件俏色巧雕的特色山料挂件,在胸前摇曳,诉说着匠心与巧思在炎炎夏日,佩戴舒适、又能带来一丝清凉雅意的玉件,更容易受到大家的青睐。
现代人佩玉不再只是炫耀财富,而是讲究一种气度和品位,将玉作为个人修养、家族传承的象征。玉不仅是财富的载体,更是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无论是一块陪伴自己多年的玉佩,还是父母赠送的传家之宝,它们背后的情感故事,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不贪便宜,不图侥幸,方能在这玉海拾贝中,收获真正的喜悦与价值。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