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赓与王根英最早相识于1923年。那时,20岁的陈赓在上海搞工人运动,公开的身份是夜校教员;而17岁的王根英则是一家纱厂的纺织女工,尽管工作辛苦,但追求进步的她还是会在晚上坚持去夜校学习。
陈赓将军与亡妻王根英之间的恋情,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1、师生缘
陈赓与王根英最早相识于1923年。那时,20岁的陈赓在上海搞工人运动,公开的身份是夜校教员;而17岁的王根英则是一家纱厂的纺织女工,尽管工作辛苦,但追求进步的她还是会在晚上坚持去夜校学习。
在夜校的课堂上,他们双方都对对方的印象不错:在王根英的眼里,陈赓不仅知识丰富,而且风趣幽默。在陈赓的眼里,王根英则是漂亮、刻苦、上进的代名词。
陈赓想追求王根英,但王根英满脑子都是“学习”和“革命”,她哪有分身术想“爱情”呢?
尽管如此,陈赓还是经常去王根英家,跟王根英的父母、弟弟、妹妹混了个脸熟,他风趣、幽默的性格,给王家老老少少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王根英的弟弟这样说陈赓:“思维灵活,会说各种笑话,深得父母的喜爱……”
由于革命的需要,陈赓不久便离开了上海。他这一走,等跟王根英再次相见时,竟是4年之后!
2、喜结连理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就是这次大会,让两个已经分别了4年的有缘人再次相见!
陈赓决定追求王根英,他向王根英发起了“攻势”,递出了第一封情书:“王根英同志,我很爱你,我希望你嫁给我,永远做我的妻子。”
从老师到恋人,王根英大概还没有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陈赓的热情,自然是“扰”了王根英的心。恶作剧般的,她把他的这封情书巴在了会议室的墙上!
咱陈赓是谁呀,一封不行,再来一封:“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跟第一封情书的“命运”一样,这封情书又上墙了。
陈赓是越挫越勇,又写下了第三封情书:“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毫无悬念地,这第三封情书,还是被贴到了墙上。
整整三封情书啊,都上墙了,它们“成功”地引来了代表们的围观和取乐。陈赓,得有多尴尬!
事情最终传到了周总理那里:这哪成?又不是打仗!还是总理和邓大姐亲自出马,才让陈赓最终抱得美人归!
3、聚少离多的夫妻
陈赓与王根英12年的夫妻生活,通常是聚少离多,两人结婚不久,便因工作需要分开了。而他们两次较为长久的重聚,竟都是因为陈赓在战斗中负伤,需要到上海治病……
其余的时间,他们通常是各忙各的,甚至1933—1937年的四年,王根英都是在国民党的大牢里度过。
4、永诀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所在的部队遭到日军突袭。在撤退时,王根英发现装有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带出来,于是毫不犹豫地返回去取,却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听到王根英离世的消息,陈赓悲痛欲绝,他力所能及地延续着对亡妻的感情:
1、坚持为亡妻守节三年;
2、坚持每月给王根英父母寄生活费,甚至在自己生命的尽头,他还嘱咐妻子傅涯替他继续照顾好王根英的母亲。
而傅涯也做到了遵从丈夫遗愿,每月给王根英母亲邮寄生活费,直至老人去世。
3、王根英牺牲后,陈赓将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接到山西,安排她继续学习,尽到了一个兄长的义务。
1949年8月,又为27岁的王璇梅的终身大事操心,为她牵线开国上将陈锡联。婚礼当日,陈赓高兴地说:“锡联与小梅结婚,我和锡联亲上加亲了。”
陈赓与王根英这对苦难的战友和夫妻,他们在世时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这成了陈赓对前妻的愧疚和不安。
陈赓过世后,他的妻子傅涯开始了对丈夫生前革命工作和日记的走访和整理,随着走访和整理的逐步深入,他越来越理解和同情丈夫与前妻王根英烈士的不幸和遭遇!
2010年1月4日,在傅涯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刻,他喃喃地对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说:“我死后,不要和你的父亲合葬。让你母亲与你父亲合葬吧……”
2011年3月16日,在陈赓逝世50周年纪念日,他的遗体被迁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原配王根英烈士合葬于自己的家乡——湖南湘乡。
陈赓与傅涯,这对生前聚少离多的革命伴侣,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了!
-end-
来源:葡萄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