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05:43 2

摘要: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在辣椒生产的各环节,包括育苗、整地、灌溉网络架设、铺膜、移栽、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及初加工等,均采用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 三墩镇作为酒泉市辣椒

河西地区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张峰等

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在辣椒生产的各环节,包括育苗、整地、灌溉网络架设、铺膜、移栽、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及初加工等,均采用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 三墩镇作为酒泉市辣椒主产区,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总结出一套适于河西地区色素辣椒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1 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概述

1.1 河西地区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环节

目前,河西地区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应用程度逐步提高,重要机械参与育苗、土地深松耕、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及地膜架设、移栽、水肥一体化应用、中耕、植保、采收、辣椒清选、烘干、辣椒色选、秸秆综合利用这 13 个重要的生产环节 。

1.2 实施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

河西地区常年种植的色素辣椒为常规品种美国红,因种植年代久远,出现品质降低,市场需求量减少,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产量大幅下滑问题,急需推广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色素辣椒新品种。 同时,由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加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用工成本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大力推广色素辣椒育苗移栽技术及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业新技术,以降低色素辣椒生产成本,提高色素辣椒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益。 三墩镇作为酒泉地区色素辣椒主产区,近年来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总结出一套适于河西地区色素辣椒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1.3 农艺、农机契合是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在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中,限制因素诸多, 如土地碎片化导致机械化育苗移栽、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控、辣椒机收等一批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传统人工采收模式导致生产成本连年递增,增产不增收;色素辣椒种植品种、栽培模式、干鲜采收不统一导致上市时间不统一;辣椒机收后清选分离设备应用率不高、辣椒破损率较大导致农户对辣椒机械收获接受程度不高等。 造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艺技术和农机研发应用技术契合度不高,且往往被忽略。 农户普遍认为是收获机等机械缺陷、不够先进的原因,而不考虑市场因素和农艺应用水平问题。 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在推广该技术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环节

2 种植方式选择

2.1 直播种植

小面积一般采取 145 cm 幅宽的地膜,每膜覆盖3 行或 4 行,采用滚轮式蔬菜精量播种机,每 667 m 2播种 1.2 kg (美国红等常规种),保苗约 5 600 穴。幼苗高 3~5 cm 时人工间苗,采取每穴 1-2-1 、 2-2-2 或1-1-1 的留苗方式定苗,为避免早霜冻害造成较大损失,河西地区一般不单株定植。

2.2 育苗移栽种植

杂交种一般育苗移栽。 因种植条件、品种特性不同,板椒(羊角椒类)一般 2 行定植,幅宽 70 cm 、株距 30 cm ,或 3 行定植,幅宽 145 cm 、株距 30 cm ,每 667 m 2 保苗约 4 500 穴。 朝天椒(簇生、单生类)一般 2 行定植,幅宽 70 cm 、株距 35~40 cm ,或 3 行定植,幅宽 145cm 、株距 35~40cm ,每 667m 2 保苗 3500~3 800 穴。 个别辣度极高的朝天椒类品种定植模式相同,但株距会增加至 70~90 cm 。 建议从正规种企购种,委托进行工厂化育苗。 因杂交种留种后性状易分离,杜绝自行留种,以免造成绝收。

3 水肥一体化灌溉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除了在盐渍化很严重的土地上无法使用外,相比传统浇灌模式有着绝对优势,可做到精准浇灌、精准施肥,对色素辣椒全生长期的水、肥可做到精准控制。 条件有限的,出水端须加装沉沙罐和水肥搅拌罐、二次打压管道泵进行水肥输送。 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滴灌控制设备,以减少工作量和提升灌溉效率。 辣椒不耐盐碱,对土壤pH 值要求较高,但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每 667 m 2施用抗碱王等微量元素水溶肥 5 kg 后, 可实现色素辣椒抗轻度盐碱且不减产, 同时每 667 m 2 节水近 50% ,用水 370 m 3 即可保产量。 土壤墒情以手挖一把土“攥则团、捏则散”为原则。

机械化移栽

4 机械化移栽应用

4.1 70~90 cm 窄膜双行种植模式适用机械

如采用地膜 70~90 cm 窄膜双行、空行 50 cm 种植模式, 应选择拖挂式双行 70 cm 人工取苗辣椒移栽机, 一般不采用自走式蔬菜移栽机和拖挂式全自动移栽机。 幅宽 70~90 cm 种植模式的优点是通风好,易管理,病虫害发生少,果实均匀、品相好。 缺点是铺膜效率相对较低,滴灌带铺设 1 根效率低,铺设2 根成本高,种植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该模式。

4.2 140~145 cm 宽膜 3 行种植模式适用机械

如采取地膜 140~145 cm 宽膜 3 行、 空行 50 cm种植模式, 应选择拖挂式 3 行 145 cm 人工取苗辣椒移栽机,尽量不选择自走式蔬菜移栽机和拖挂式全自动移栽机。 幅宽 140~145 cm 种植模式的优点是后期易机械作业, 每膜可少铺设 1 根滴灌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是密度大,通风较差,辣椒易发病,种植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该模式。

4.3 机械移栽色素辣椒品种选择注意事项

辣椒机械移栽对品种选择没有太多要求,但对全生育期便于机械化生产的色素辣椒品种要求相对较高。 应把握一个原则:朝天椒品种如在经济价值相近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簇生品种,其次选单生品种;板椒品种(羊角椒)如在经济价值相近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中晚熟皮肉厚的品种, 其次选早熟品种。因在机械采收环节, 品种对辣椒收获机的适应性、收净率、破损率、干净程度有重要影响。

5 机械化植保

5.1 自走式植保机应用

自走式植保机具有作业幅宽大,药箱肥箱容量大,作业效率高,飘移小,不受天气干扰,操作难度小,可控制性好等特点,种植户可根据地块规模、可操作性选择相应的机型。

5.2 无人植保机应用

近年来,无人植保机备受种植大户青睐,可进行喷洒药剂、肥料和播种作业,喷雾雾化效果好,作业面积和效率相对较高, 但存在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成本大,药剂易飘移,易受天气影响等缺点,小规模种植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无人植保机应用环节最重要的是喷洒脱叶剂,在辣椒着色期全面结束后距正式采收前 10 天左右应喷洒脱叶剂, 如 4~5 天后叶片没有干枯迹象,应进行补喷。 采取无人植保机喷洒脱叶剂可降低人工采收成本,大幅提高辣椒采收机的拾净率和作业效率。

5.3 中耕除草培土机应用

河西地区农户易忽略或不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作业,陷入辣椒除草剂不伤辣椒,空行一次性打药成本小、省事的误区,实际上除草剂对辣椒花芽、新芽、嫩枝会造成较大伤害,有的甚至导致植株顶端完全死亡,待除草剂失去药性后辣椒才再次生长成型,类似打顶。 中耕除草培土的优点是可降低后期除草成本,对土壤保墒,提高地力和田间美观度,避免杂草与辣椒争水肥和生长空间,辣椒大幅减产和转色期延长等问题。且中耕除草培土机的单次费用低于人工除草。 中耕除草培土作业环节必不可少, 可采用拖挂式多行中耕培土机或小型手扶式中耕机。

辣椒收获机

6 色素辣椒收获机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打通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 “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于采收环节,这个环节的成败由采收机械和农艺技术共同决定,效果取决于机械更新换代过程中配套的农艺技术,对其要求相对较为严苛。

6.1 绞辊式割台辣椒收获机应用的农艺要求

选择绞辊式割台辣椒收获机作业时, 对农艺要求相对较为苛刻, 需根据割台对辊的间距实施铺膜种植。 一般采用幅宽 70 cm 的双行种植模式,行间距根据割台对辊间距而定,一般不高于 40 cm ,尽量做到割台对行种植,以降低破损率,水肥控制上,采收期前 25 天断水, 14 天左右喷洒催红落叶剂以提升机器出净率。 砂质土壤种植的,原则上不建议采用该机械,因辣椒根系抓土能力弱,辣椒易连根拔起进入机器, 从而增加机器故障率和降低出净率。

6.2 虹吸梳齿式割台辣椒收获机应用的农艺要求

虹吸梳齿式割台辣椒收获机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适应性强,技术相对成熟的机械,采用 70 cm双行或 140 cm 3 行种植模式均可, 无须严格做到相对割台对行种植。 色素辣椒含水量控制较为重要,板椒脱水应控制在 40%~60% 。 农户无水分检测设备的,应遵循一个原则:辣椒“绕指柔”,以将辣椒绕指头一圈为最佳,可明显提高出净率,降低破损率,品种选择可参考 4.3 。

6.3 梳齿式割台滚筒清杂收获一体机应用的农艺要求

梳齿式割台滚筒清杂收获一体机是针对目前梳齿式割台收获机碎枝碎叶等杂质率较高而研发的一款升级改进机械,作业效果良好,在农艺要求上与 6.2 基本相同,品种选择上更为宽泛,不局限于

4.3 中的原则。 但针对辣椒种植小户和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大户,该款机型存在成本较大,土地规模要求高, 维护成本和故障率高等方面的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7 配套清选机械的应用

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一个涉及众多环节,流程复杂而系统的农机农艺高度契合的生产技术,近年来国内收获机不断升级改进,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机械也在不断研发进步。 广大种植户不应单纯评价某一款机型成功或失败。 农艺上,需根据区域规模程度、品种特性用途、下游原材料、合作社及厂家的处理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机型,更重要的是后续清选能力是否匹配所种植的品种。

7.1 多级震动风选除杂机械的应用

性能优异的清选机械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满足原材料厂家的收购要求,保障农户利益,辣椒收获机械能否大规模应用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机型是山东省有关厂家生产的多级震动风选除杂机械,在朝天椒清选上已达到优异水平,下阶段将针对板椒类辣椒清选机械加以改进升级,以满足目前全系辣椒生产。

7.2 辣椒剪把机、去石机、烘干机、色选机的应用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提高色素辣椒商品性,该环节由合作社和辣椒加工企业完成。 为防止石子破坏后续加工机械,应增加去石机去石环节。 目前辣椒剪把机的应用较为广泛,效率较高的是双层筛筒对辊 2-2 或 2-3 带复检筒结构的辣椒剪把机,河西部分企业、合作社为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商品性,南方地区为排除雨季影响均可增加烘干工序。 目前生产效率较高的是多层循环生物质燃料烘干机械,处理量较小或有特殊用途的企业可采用空气能和电能烘干机械。 后使用辣椒色选机械完成色素辣椒初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该环节标准程序为清选 →烘干 → 去石 → 剪把 → 色选。

7.3 色素辣椒秸秆的综合利用

色素辣椒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最后环节是辣椒秸秆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河西地区,色素辣椒采收完毕后,秸秆基本不存在焚烧、掩埋、乱丢乱弃等污染环境问题,主要进行粉碎或用颗粒机饲料化应用,作为一种很好的牲畜消化调节饲料;辣椒秸秆硬度相比其他蔬菜作物的高,如进一步加工成生物质颗粒进行燃料化应用将极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