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技能之笔,绘无忧人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23:34 2

摘要:5月14日至20日,北海职业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圆满收官。围绕“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主题,学校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技能惠民”为主线,精心策划开展130余项技能展示、竞赛及社会服务活动,全方位呈现产教融合、技能育人实践成果,彰显服务地方发展的职业教

5月14日至20日,北海职业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圆满收官。围绕“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主题,学校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技能惠民”为主线,精心策划开展130余项技能展示、竞赛及社会服务活动,全方位呈现产教融合、技能育人实践成果,彰显服务地方发展的职业教育担当 。

现场体验。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教育与康养学院在广西职教周主会场打造“一老一小”特色展区,师生们精心准备了老年人康复训练技术、整理收纳、智能仿真婴儿照护、绘本展示等项目,吸引众多参展者驻足体验。项目充分展现了北海职业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职教进社区。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在北海疍家小镇,一场无人机光影秀拉开“职教赋能、惠民同行”活动序幕。北海市社区大学艺术团携手银滩镇白虎头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通过鼓乐、歌舞、魔术技艺展演等多元形式诠释职教内涵,展现“校社共育”成果。活动现场精心设置的四大主题体验区成为焦点:科技体验区吸引青少年探索前沿技术,非遗文创与美食展区则让本地文化与特色产品大放异彩,引得众多外地游客驻足欣赏。现场还设置知识抢答环节,将职教政策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为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活动开展了百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人机巡检、电商直播等领域培训需求旺盛。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现场开放培训预约通道,并依托“15分钟社区学习圈”开展送教入户服务,构建起校社联动的终身教育体系。“职教不仅要服务产业,更要惠及百姓。”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贵海表示,此次活动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搭建校社合作平台,让职业教育真正走进社区、贴近群众。

VR技术构建的虚实共生体验区。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携手北海银河无人机科技等五家行业领军企业,以深化产教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活动现场精心打造11个主题展区,全方位展示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无人机集群动态模拟低空救援全流程,直观呈现应急处置的高效与精准;AI智能分拣系统通过自动化作业,生动诠释工业4.0的智能魅力;VR技术搭建的虚实融合体验区,以沉浸式交互吸引大批观众驻足体验。该学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组织师生走进海城区第十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通过“无人机紧急救援”主题讲座、海洋知识互动课堂、人工智能启蒙教学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向往,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地方特色小吃展示。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旅游商贸学院设置主题展示互动区,打造地方旅游特色体验活动:烹饪专业学生带来美味地方特色小吃、中西面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团队打造茶艺展区,通过打油茶、特调广西茶制作演绎广西茶文化;食品检测专业展示海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研发芋苗海鲜酱等地方美食;空乘专业模拟演练心肺复苏黄金救援。行业协会专家现场认证,一系列项目实现了“教学做创”全链条贯通。

电商直播大赛决赛现场。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经济管理学院创新构建“直播带货+助农实践”模式,以沉浸式产教融合赛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学生团队化身网络主播,决赛当天实现所在县、村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00元,构建起“直播间引流-供应链优化-品牌孵化”的全链条助农模式。

建筑模型展。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文化与传媒学院探索传统技艺创新之路,把掐丝珐琅、贝雕等非遗工艺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特色的作品。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发的北海贝雕IP文创产品,成功让古老技艺走进现代市场,焕发新生机。活动现场,传统文化体验亮点纷呈。在榫卯技艺体验区,南宫椅的精妙组装展现古人智慧;历史建筑模型展区运用动态场景技术,生动还原北海老街骑楼群的百年历史风貌,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职教周期间,机电工程学院以一场充满匠心传承氛围的活动,生动诠释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在工匠文化节开幕式上,校企双方举行第二期“正再制造机械”现代学徒班拜师仪式,为行业培育新一代技术能手注入新动能。学院开展了汽车营销、新能源汽车诊断维修等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检验教学成果。特色实践活动“能工巧匠”洗车服务现场,师生携手实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构建起“以赛促学、以练强技”的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展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特色。

北海职业学院通过一系列实践,将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与学校办学特色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与人文浸润点亮学生职业发展道路,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教力量。(宁和)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