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缘母爱筑希望之家,蕲春八旬婆婆十年守护截瘫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8:38 2

摘要:在赤东镇邓信村的晨雾里,有一位81岁的老人何荷花。她身高不足一米五,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十年如一日地守护高位截瘫的儿媳甘花平。从废墟中的坚韧到岁月长河里的守望,这位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母爱传奇。

在赤东镇邓信村的晨雾里,有一位81岁的老人何荷花。她身高不足一米五,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十年如一日地守护高位截瘫的儿媳甘花平。从废墟中的坚韧到岁月长河里的守望,这位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母爱传奇。

1988年出生的甘花平,2009 年嫁给同村小伙田耀宝。婚后生下两个可爱的孩子(老大2010年出生,老二2013年出生)。她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在河北鞋厂务工,一家五口过着平凡却温馨的乡村生活。

2015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甘花平高位截瘫。当医生断言 “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丈夫田耀宝在医院走廊痛哭到指甲掐进掌心。此时,71岁的婆婆何荷花毅然地站出来,攥紧儿子颤抖的手腕坚定说道:“你回去上班,家里有我。”一句承诺,从此开启十年如一日的守护。

头三年,甘花平常因褥疮感染高烧不退。何荷花整夜跪在床边更换冷毛巾,膝盖旧伤未愈又添新痕。她从零学起为瘫痪病人翻身、清创、导尿,指甲缝里常年残留尿布皂的清香。医院护士常撞见她凌晨五点在走廊清洗秽物的身影,霜色渐染鬓角。

邓信村的田埂上,总能看见何荷花背着竹篓的蹒跚身影。柴刀在竹节上刻下 5000 多道年轮,刀柄红布条浸透汗水与伤痕 —— 曾因暴雨护柴禾滑下陡坡,她瘸着腿熬了三天祛湿汤,只为减轻儿媳褥疮的刺痛。

凌晨三点的闹钟是十年未改的刻度。何荷花支起甘花平瘫软的身体,动作轻得像羽毛拂过湖面 —— 即便三九寒冬,沾了温水的毛巾也不会让儿媳打一个寒颤。院角鸡棚的21只母鸡是她的“营养库”,每天摸黑捡的鸡蛋,总要在掌心焐热三分钟才放进竹篮。那件蓝布衫的口袋里,止疼药与润喉糖永远分左右摆放,就像她把苦难与爱分得那样清楚。

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甘花平绝望哭喊“娘,让我死了吧”,何荷花正换尿袋的手顿了顿,仍稳当地系紧活结:“傻孩子,你活着,耀宝回家有口热饭,娃放学能喊妈。” 她从布衫口袋摸出一枚红发夹,在闪电的微光中为儿媳梳起头发:“咱村的栀子花要开了,等天好我推你去晒晒太阳。” 简单的话语,如明灯照亮绝境中的心灵。

2020年除夕,甘花平用颤抖的手端起汤碗,瓷勺碰响碗沿的清脆声里,何荷花躲在灶台后悄然抹泪。锅里的饺子沸腾着,映出十年里第一缕属于团圆的热气。

后来何荷花用卖油菜籽的800元买了台二手收音机,邓丽君的《小城故事》飘出病房时,甘花平用下巴操控手机的指尖忽然有了温度。她开始刷短视频,或者进入直播间和其他病友互动,当网友问起护理秘诀,她总把镜头转向婆婆佝偻的背影:“这就是我的活菩萨。”

前两年,何荷花做了肠梗阻切割手术,术后医嘱禁止负重。但她仍在家喂鸡种地。村支书来慰问时,老人搓着衣角笑:"医生说不能用力气,这家务活哪会费什么劲。"如今,81 岁的何荷花竹篓里不再装柴刀,而是装满晒干的草药。每日黎明,她都细心地给儿媳梳头发。

十年光阴,把一个农家老人的手掌磨出层层老茧,却在儿媳眼中种满星光。那些被苦难浸泡过的日子,最终都长成了屋檐下的春藤 —— 当田耀宝在开发区工厂加班时,当孙辈在学堂朗读课文时,这个曾被命运撞击得摇摇欲坠的家,正被一双布满老年斑的手,稳稳托住。

在邓信村的晨雾与炊烟中,何荷花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只有晨光中重复了3600多次的弯腰、擦拭、絮语。但正是这双托起尿布、药碗、鸡蛋的手,在命运的断崖边,织就了最柔软的救生网。(通讯员 刘佳玲 朱成源 张聪)

来源:小核桃正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