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踹寡妇门,挖绝户坟”,妇孺皆知,民众都了解其中的含义,意思是说,做这两件事情都是非常缺德的事。
在农村,有一些俗语,表面上看带有神秘色彩,但仔细分析,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有的还是一种合理的警示。
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踹寡妇门,挖绝户坟”,妇孺皆知,民众都了解其中的含义,意思是说,做这两件事情都是非常缺德的事。
绝户坟都不能挖,挖了就是做缺德事,那么其他人家的坟,就更不能随便乱挖,连坟土都不能乱动。这可是农村的一条传统规矩。
这里有介绍一句与动人家坟土有关的俗语,也是农村很多老人念叨的俗语,这句俗语就是“坟土垫脚,灾祸难逃”。本期内容就来解读这句俗语。
一、坟土垫脚
“坟土”,也叫坟头土,各地的传统风俗不同,定义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坟圈的坟墓。农村在葬坟时,要在坟墓周围修筑一个一到两米或更宽的圈子,俗称为“坟圈”,是坟墓所占地的界限。
按照农村传统习俗,线内的土就是坟土,不能乱动,也不可侵占,也不是葬坟(自己家庭或家族的除外)。
这种坟墓通常葬在离耕地、道路等生产区域比较近的地方,以及距离其他家族坟墓比较近的地方,空间比较狭窄,土地相对比较紧张。
另一种是无坟圈的坟墓。这种坟墓所规定的坟土,因地方的规矩不同,说法不太一样。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坟墓周围三尺内为坟土,有的则规定坟墓周围一丈以内为坟土,还有的则以扫墓时插纸为界,如此等等。
这些规定,旧时多出现在当地的乡规民约中,也就形成了当地的传统习俗。
“垫脚”,原意有两种意思,一种指垫在脚下,通常指鞋子内的垫底,如鞋垫之类。另一种指垫料,通常指牲畜棚、圈铺垫的各种草料,有的地方也指干土、碎草等。
俗语中的“垫脚”,原意已经改变,使用的是一种引申含义,在农村有多种意思,比如,指筑路用土、场坪用土、筑坟拜台用土、建房地基用土等。
1、筑路用土。指在新修道路或者维修道路时,取他们坟头土,用来铺路。
在农村,新修道路或者维修道路,被视为是做行善积德的大好事,但不能因为做好事为由,图方便挖他们坟土用于铺路的填土。
2、场坪用土。所谓的场坪,一般指村庄内的麦场、晒谷场,不管是旧时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这种场坪多为村内的公益设施。
生产季节用于麦子脱粒,稻谷晒干,也用于豆类、高粱等杂粮的脱粒和晾晒。
农闲季节,这种场坪通常用于村里的一些大型民俗活动,比如,练武、练习舞龙、练习舞狮、户外祭祀、举行出殡仪式、户外祭祀等,相当于现在农村的活动广场。
过去,还不能用混凝土硬化时,这种设施多数为泥土场地,修建时填土或维修时添土,既忌讳取别人家的坟土,也忌讳用坟土来填,农村传统习俗认为不干净。
3、筑坟拜台用土。很多地方有在坟墓前筑一个台子的习俗,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比较常见。这个台子民间称为拜台,坟墓内先人的子孙可在这个台子上祭拜。
坟墓前建筑的台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保坎,防止坟前崩塌,对坟墓起保护作用,同时也方便后人祭祀。
因为这个台子位于坟墓内先人的脚前面,过去没有条件在坟前立确的人家,就是前面安放一块较平整的天然石头,这块石头叫“磉脚石”,前面台子上所填的土,也就叫“垫脚土”。
这种土的取土,在农村传统习俗中也是有讲究的,以取野外生土为好,忌取他人的坟土。
4、建房地基用土。农村很多人家建房,平地基时,需要用土方来填平;过去,房屋建好后,普通人家的室内的地面,一般为泥土地面,家境稍好的人家用三合泥铺垫;房屋住久了,地面就会出现凹凸不平,需要修整,也要靠填土来抹平。
这些泥土因每天被家人踩在脚下,等于用来垫脚,因此,这些泥土也被民间称为“垫脚土”。
在农村,凡是房屋内需要用的填土,都非常讲究,来路必须要正。所谓“正”,是指没有被人用过,特别是没有被污染过的土,更不能用污秽之土。
坟土就被列入污秽之土之列,再说,阴宅和阳宅有别,房屋内所有用都不能与坟土沾边,否则就不吉利。
二、灾祸难逃
“灾祸难逃”是“坟土垫脚”的所谓“后果”,那么,俗语为什么这样说呢?
所谓“灾祸难逃”,在农村,既有民俗方面的说法,也存在实际隐患。
1、民俗方面的说法
在我国丧葬传统习俗中,坟墓是逝者的安息之所,因此,民间又将坟墓称为“阴宅”,也就是逝者的房屋。
民间俗信认为,随意挖动或者动用坟土,不管是自己家的,还是他人家的,会惊动先人的“阴灵”,触犯了民间阴阳有别的界限,这是不敬之举。
为了防止人们对先人的不敬,也是为了约束民众的行为,为了维护对逝者的尊重和伦理秩序。于是,民间就附会了“灾祸难逃”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用“坟土垫脚”,就会有所谓的“因果报应”,会生出灾祸来。
这些说法当然是迷信的说法,其目的采用了很多农村俗语的一贯手法,用“吓唬”的手段来约束民众,让人们讲究公序良俗,遵守伦理秩序,尊重先人。
2、挖掘坟土的现实风险
挖掘坟土,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一些现实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风险。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律法明确规定,破坏、挖掘他人坟墓等,都要受到律法的惩罚。
比如,先秦时期,对破坏、挖掘他人坟墓的,“以严威重罪禁之”。
到了汉代,据《淮南子》记载:“天下县官法曰:‘发墓者诛,窃盗者刑’”。汉代《二年律令》确规定,“盗发冢”处以磔刑。
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徹者,徒三年。其冢先穿及未殡而盗尸柩者,徒二年半……”
后来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律法规定,且规定更加严格和精细。
对于破坏、挖掘他人坟墓等行为,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明确规定。
二是伦理风险。擅自取有主之坟的坟土,在旧时社会,会引发纠纷,打官司等,严重者引起家族之间的冲突。现在农村,同样会引起纠纷。
而擅自取用无主之坟或者迁坟后的土,在受到道德谴责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民俗方面的冲突,也有可以让周边居民的心理不适,影响邻里关系,影响个人的品德,带来社会舆论压力。
三是卫生风险。坟土是一种被污染的泥土,坟土之中,有可能含有微生物、腐殖质或污染物,比如,如遗骨、骨灰、有机磷、防腐剂残留等。这些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
四是民俗情感风险。取用坟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果用于房屋地基的填土,即使经过消毒处理,从科学上来说已经没有风险。但是,如果人家里人知道,取坟土在民俗中被视为一种冒犯,会产生心理芥蒂,长期影响居住体验和心理健康。
在农村,民众大多将以上四种现实风险,视为一种“灾祸”,所以,俗语才有“灾祸难逃”之说。
总而言之,“坟土垫脚,灾祸难逃”这句俗语,其中的本质,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是,古人用迷信逻辑包装的风险警示,既民间对伦理秩序的维护,也隐含对卫生、法律等现实问题的认知。
我们现在的农村,在房屋、坟墓等修筑时,如果要取土时,要慎重行事,仔细观察,不可随意取用不明之土,尤其不可取坟土,这样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来源:关山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