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越用越少,降糖效果越来越好,怎么做到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20:39 2

摘要:2型糖尿病(T2DM)带来的疾病负担有目共睹。由于T2DM的渐进性特征,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降糖药治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型糖尿病(T2DM)带来的疾病负担有目共睹。由于T2DM的渐进性特征,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降糖药治疗[1]。多种传统的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会出现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这可能会抵消一部分血糖降低带来的获益[1]。而一些新型降糖药,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循证医学研究除证实其降糖疗效外,还积累了大量独立于降糖效应之外的心、肾等器官保护作用的证据,从而为患者实现综合获益带来希望[1]。那么,面对多种GLP-1RA药物,临床该如何选择?对此,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凤平教授分享了一个精彩病例。同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段丽君教授针对这一病例进行了深度点评。

患者,男性,56岁。

主诉:血糖升高15年,伴口干、多饮7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5年,于当地医院发现血糖升高,并确诊“2型糖尿病”,规律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近期口服药物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三次(TID)、伏格列波糖100mg TID、格列美脲片2mg TID降糖治疗,平日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前15天,体检时检查静脉血糖:15.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60%,尿常规示尿糖4+,尿PH6,尿酸(UA)431.0umol/L,肌酐(Cr)80.3umol/L,酮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均呈阴性。患者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伴四肢麻木,病程中不伴头晕、恶心、视物模糊,无胸闷、气短。今为进一步诊治而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便如常,体重无改变。既往史:平素身体状况良好,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吲达帕胺”降压治疗,自诉平日血压控制良好,140/100mmHg,否认传染病史,已接种新冠疫苗,否认手术史,左手食指末端缺损,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长期居住天津市,否认毒物、动物、放射性物质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否认吸烟史,否认饮酒史。已婚,育有1女,体健。家族史: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家族史。体格检查:

常规化验:

糖尿病相关化验:

影像学检查:

眼科会诊:

诊断:T2DM;高血压;脂肪肝。

治疗方案:

降糖方案:二甲双胍500mg 每日四次(QID)+司美格鲁肽0.25mg 一周一次(QW),一周后增加至0.5mg+达格列净10mg 每日一次(QD)+甘精胰岛素12U。

其他用药:瑞舒伐他汀钙 10mg 每晚一次(QN)+美托洛尔47.5mg QD。

治疗过程:

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情况(mmol/L)

2个月后随访:

段丽君教授谈道,此患者病程长达15年,未系统用药,所以血糖控制并不理想。众所周知,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大类。针对糖尿病的系统治疗,明确分型是第一步,然后需要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血糖、尿糖、HbA1c、胰岛功能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其他代谢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而后再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段丽君教授指出:“本例患者经全面评估后选择司美格鲁肽,一方面是出于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的考虑;另一方面,胰岛素有导致体重增加的可能,而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可促进患者体重减轻,从而帮助患者实现血压、血脂的改善。”

此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风险需要重视,司美格鲁肽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降低血糖,可减少血糖波动,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2]。本病例经司美格鲁肽及其他药物综合治疗后,FPG从9.35mmol/L降至6.7mmol/L,PPG从16.4mmol/L降至6.35mmol/L,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GLP-1RA已获得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比如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南[2]明确提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早在2023版《糖尿病诊疗标准》[3]就提到,对于已合并ASCVD/伴有心血管疾病(CVD)高风险、合并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T2DM患者,建议将SGLT-2i和/或GLP-1RA作为降血糖和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一部分,这一决定可独立于HbA1c目标并考虑个人特异性因素。相信在后续的临床应用中,GLP-1RA可帮助广大T2DM患者实现更好的预后。专家简介

张凤平

专家简介

参考文献:

[1]顾天伟 朱大龙.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11): 1128-1135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3]ADA. Diabetes Care. 2023;46(Suppl. 1):S1–S291.“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相关推荐